|
二戰(zhàn)后,美國在全球建立了大批軍事基地,最多時達五千多個。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大幅度減少。目前,美國在全球140個國家都有軍事基地,海外軍事基地共374個,駐軍30萬,每年花費1000多億美元。 美軍入駐的國家,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1.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 日本、德國在二戰(zhàn)中被盟軍打敗,依據《雅爾塔協議》《波次坦公告》等條約,盟軍在日德擁有駐軍權。目前美國在日本駐有5萬多人,在德國駐有3.5萬人。這兩國是擁有美國駐軍最多的國家。 2.主動邀請美軍提供保護的國家。 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小國多大國小,弱國多強國少,很多國家都需要美國提供保護。這一類國家主要有韓國、新加坡等。 3.與美國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 英國、以色列等都屬于這類國家。 英國獨立于歐洲大陸之外,幾百年來就靠“大陸均勢”來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說白了就是讓歐洲保持分裂,方便英國漁利。二戰(zhàn)后,英國實力下降,就邀請美軍入駐,英美結為同盟,靠美國的力量繼續(xù)保持在歐洲的話語權。 以色列就不用多說了。以色列就是美國在中東的楔子,有它在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同樣的,沒有美國,以色列也很難獨自存在。 4.被迫接受的國家。 阿富汗、伊拉克等都屬于這類國家。 那么,美國為什么要花巨資維持這么多海外軍事基地? 1.保護盟友。 二戰(zhàn)后,很多國家面臨蘇聯的威脅,需要美軍的保護。美軍入駐保護了它們的安全。 2.控制盟友。 對很多小國而言,蘇軍來不來不知道,哪天打過來也不知道,但美軍已經在本土了。 一個國家一旦有了外國駐軍,就很難保持獨立了。 美軍正是靠“狼來了”的故事,順利進入一百多個國家,讓一百多個國家不再完全獨立。 美國控制的重點就是歐洲和東亞的工業(yè)化經濟體,比如德國、英國、日本等。 這些國家實力強悍,如果沒有美軍入駐,說不定哪天就會再次成為美國的敵人。美軍入駐能確保它們永遠是盟友,盟友多了,敵人也就少了。 3.維護美國的利益,包括安全利益,經濟利益等。 冷戰(zhàn)時期,西歐就是美軍抵擋蘇聯的前沿陣地,是替美國當炮灰的。有它們在,美國自然就安全一些。 蘇聯解體后,美國的西歐盟友就成了圍堵俄羅斯的重要力量。 美軍打頭陣進入了140多個國家,打開了各國大門,美國的商品隨后就到。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