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國慶節(jié),上海黃浦江兩岸數(shù)百棟建筑集體亮燈 明永樂元年(1403年),上海母親河黃浦江的開鑿,無疑是當(dāng)時中國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唐宋以后,長江三角洲下沉,泥沙在河口地帶大量堆積,因海潮的倒灌,太湖支流吳淞江日趨束狹,堵塞了太湖水的入海去路。于是發(fā)生泛濫,使太湖中部平原洼地沼澤化,太湖水患肆虐,對吳淞江的治理益發(fā)急迫。 明初時,因吳淞江淤淺嚴(yán)重,入??冢ń衿謻|機(jī)場一帶)淤塞不通。造成上海地區(qū)嚴(yán)重水災(zāi)。此事驚動永樂皇帝,派出戶部尚書夏原吉到滬治理水患。夏原吉接受幕僚建議,把吳淞江的支流上海浦與范家浜打通,并挖深拓寬,上接泖湖、太湖之水,徹底解決水患問題,先疏浚吳淞江中游及北岸支流,引太湖水入瀏河、白茆直注長江,史稱“掣淞入瀏”,后又疏浚鑿深拓寬上??h城東北的范家浜(即今外白渡橋至復(fù)興島段),以此為基干河,南接上海浦,再南接黃浦;北接南蹌浦。把吳淞江的四條南北向支流“一浜三浦”,連通拉直拓寬,北出吳淞口入注長江,形成了一條大水系。史稱“黃浦奪淞”。這就是今天黃浦江水系的來歷。 自黃浦江開鑿之后,成為太湖水排泄入海的主水道之一。太湖水東流經(jīng)青浦區(qū)淀山湖,其上游分段為攔路港、泖河、斜塘、橫潦涇、豎潦涇,至松江米市渡以下稱黃浦江。到今閔行區(qū)鄒家寺嘴折向北流,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到吳淞口注入長江。 經(jīng)過多年的疏浚治理,黃浦終于成為一條浩浩淼淼的大江,并逐漸取代吳淞江成為上海的水上大動脈。它是將人工開挖改造加天然河道的融匯相組合,是歷史上最早人工開鑿疏浚的河流之一,也可以說是人與自然完美結(jié)合的偉大工程,堪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四川都江堰媲美。 清康熙開海通商后,黃浦江的江海通津功能得以發(fā)揮,上海的港口地位不斷提升。乾隆年間,上海港的船舶多達(dá)三千四、五百艘。港口興旺帶來了城市繁榮,街巷擴(kuò)至六十多條,百貨薈萃,商賈云集,錢莊四起,會所紛現(xiàn)。六百多年來,黃浦江匯聚著上海的靈氣,滋養(yǎng)著兩岸的子民,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黃浦江畔的變遷史,記錄著上海歷史的榮耀和輝煌,成就了上海得天獨厚的城市形象,塑造了上海獨特的城市品格,擴(kuò)大了上海的外延,也豐富了上海的文化內(nèi)涵。 至于“黃浦”之名,南宋即已出現(xiàn),還曾名黃浦塘、黃浦港、黃浦、大黃浦、黃肚浦等。南宋時不過是吳淞江的一條支流,從爛泥渡至米市渡。1403年容入新水系后也是只稱“黃浦”。大約到1914年才在《上海租界》圖上明確記稱“黃浦江”,至于黃歇浦、春申浦等名稱,皆因明清修志人附會黃浦江為戰(zhàn)國時春申君黃歇開鑿而得名,以訛傳訛。不確。 世界上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都有一條河流相伴,如倫敦的泰唔士河,巴黎的塞納河,紐約的哈德遜河……這些著名的河流,幾乎都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或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上海的黃浦江與眾不同,她是一條獨特的河、傳奇的河,她由人與自然的力量共同造就的河流,前些年,我們就曾經(jīng)大聲疾呼黃浦江應(yīng)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傳承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和文化記憶,以“黃浦江申遺”作為上海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一個基本抓手,重新演繹和書寫新時代上海人民文化創(chuàng)造的新篇章,正逢其時。至于建議能否激起隆隆回聲,我們拭目以待。 本期圖典就以發(fā)一組黃浦江的老照片,與各位分享,請批評指正。 清末民初上海沙船業(yè)逐漸衰落,停靠在黃浦江上帆船,蓬帆千瘡百孔 3-晚清黃浦江中行駛的“開泰木”號運木船 黃浦江上的漁民和他的漁網(wǎng) 1868年上海外灘和黃浦江上的船只 1870年代 繁忙的黃浦江 1920年代漁民在吳淞口捕魚 1930年代黃浦江中的小舢板 1934年黃浦江邊外灘江堤 攝影:霍爾頓 新中國成立初充滿詩情畫意的黃浦江上的漁船 2019年11月19日于滬上五角場凝風(fēng)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