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北)張麗穎每到寒風凜冽的冬日,住在溫暖又舒適的樓房里,便會想起住在平房的情景。無論生活多么艱難,我們一家總是苦中作樂,從沒有放棄奮斗和付出,也從沒有對生活失望過。就是這段時光,就是父母的樂觀精神,讓我的整個青春都是昂揚快樂的。 我上初中的時候在平房里,最發(fā)愁的就是冬天取暖。如果風向對的話爐子很容易就生著了,火苗呼呼地燃燒著,可是即使爐火燒得再旺,房間里也不暖和,只有炕熱得燙人,晚上躺在炕上就像烙餅一樣,翻來覆去睡不著,一晚上睡得口干舌燥。如果偏巧哪天風向不對那就慘了,煙囪不往外冒煙,全都從爐膛冒出來,用不了幾分鐘,滿屋子的煙,熏得人睜不開眼睛,母親一邊用大蒲扇扇風一邊不住地咳嗽,實在忍不住了就出來透透氣,然后再回去扇,直到爐火燒著了才出來。當我望向母親時,發(fā)現(xiàn)母親眼睛里全是淚,不知道是因為熏得還是因為什么。那時候父母所在的企業(yè)改制,父母雙雙下崗,家里一下子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巨大的生活壓力像山一樣壓在父母的肩上,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母親的眼淚不止是因為煙熏,更多的是一種對壓力的宣泄,是母親無聲的吶喊。好在那時已經(jīng)改革開放,母親和父母商量著做起了小買賣,賣衣服,賣玩具。要強不服輸?shù)母改钙鹪缲澓跊]日沒夜的忙乎起來,無論多累,無論多苦,父母在我面前總是一副笑臉,總是樂呵呵的模樣。就這樣干了幾年,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好了起來,父母把老房子翻新了,裝上了暖氣,安上大鍋爐和引風機,再也不怕風向不對煙往屋里跑了。 高中晚上下自習時,父親常常會在爐子上烤幾塊紅薯,等帶著寒氣的身子暖和一些,坐在溫暖的火爐旁,吃著熱乎乎的烤紅薯,甜滋滋的熱氣直舒服到心里,然后再看會書學習會。老爸便邊看電視邊陪我,家里的爐火總是燒得旺旺的,鮮紅的火苗一跳一躍的,照亮了無數(shù)個寂靜的夜晚。有時候感覺學不下去了,堅持不住了,坐在爐火旁待會,溫暖的火苗就像親切的手,將心里的浮躁和焦慮輕輕抹去。老爸陪我沒事的時候,就在火爐旁搞實驗,老爸在火爐這塊試驗田里燒過花生,烤過土豆,甚至有一次我們爺倆還突發(fā)奇想的烤過雞蛋,結果雞蛋還沒熟,因為溫度過高一下子爆炸了,“嘭”的一聲把人嚇得不輕,蛋花四濺,等回過神來后又忍不住大笑。 上大學后,冬天在家的日子就少了,格外的盼著寒假,盼著過年。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著暖烘烘的火爐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看著喜氣洋洋的春晚,聊著一年的日子,來年的打算,感覺辛苦是值得的,付出是值得的,生活如火苗一樣充滿希望,充滿奔頭,充滿燦爛的前程。寒冷的冬天,漫長的夜晚,因為有了火爐而變得溫情脈脈,魅力無限。那些有火爐的日子,也一直留在記憶里,溫馨而難忘。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低矮的小平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F(xiàn)在住平房的人越來越少,住在干凈又暖和的樓房里,不用早早去生爐子,也不用忍受著煙熏火燎,冬天越來越簡單舒適。有時候和老公聊起小時候的生活,很懷念生爐子的冬天,仿佛沒有跳躍的火苗,便少了點生氣,沒有圍坐在火爐旁的熱鬧,便少了點人氣。記憶中熱鬧的冬天,充滿樂趣的冬天,充滿溫情的冬天,顯得格外珍惜。懷念有火爐的日子,是在懷念那個時候我們的付出和努力,懷念那個充滿生機充滿無限動力的青春時代;銘記有火爐的日子,是在銘記那充滿親情充滿樂趣的歲月。想起那段時光,仍能激起昂揚的斗志,想起那段時光,讓我們繼續(xù)為美好的生活而不斷奮斗下去。 雖然火爐已經(jīng)消失在我們的生活,可是火爐留下的溫情和財富,卻讓我們一直記得,那一簇簇跳躍的火苗,應該是永不熄滅的愛與永無止境的奮斗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