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筆的執(zhí)筆方法和運筆的要領(lǐng) 一、坐姿 座位: 座位適當,姿勢自然易于正確,大致是以身體各部安置舒適,且易于書寫為準。其要點如下: 座椅需正對桌面,不宜偏斜。 座椅高度,約與膝同,作時能兩腳及地踏穩(wěn),不至于懸腳虛浮。桌面高度,隨人而定。太高太低皆不好。 桌椅之距離,以能挺直體干為度,所謂桌椅零距離即桌椅之距離為零,乃最理想者。 姿勢要領(lǐng):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著地踏穩(wěn),上半身略為前傾。 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彎曲。胸部挺起,距桌緣約五公分。腹部微縮。左手按紙,穩(wěn)定軀體。 右手執(zhí)筆,或枕腕、提腕、懸腕,各依執(zhí)筆要領(lǐng)行之。 頭部正而略為前俯,兩眼正視,不宜偏斜。 此外,需放輕松、自然,全神貫注,然后完全發(fā)揮書寫最大功能。 二、毛筆的執(zhí)筆方法 執(zhí)筆時手需注意: 一要穩(wěn),二要松,時緊時松,只要各個手指不死聚在一起,不扣住掌心,是得運用時靈活自然就可以了。 三、毛筆的運筆方法 運筆是書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領(lǐng),則再怎么寫也沒用。所以書法以此為重。運筆的方法有三種: 一是指運法:指運法是運筆的其中一個持法,做法是將左手墊于右手之下。通稱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這樣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動,因此只能書寫細短的筆畫,適合用于小字。但若書寫草書的小字時,也不適合使用枕腕式。因為此法較不靈活,寫時會缺乏一股流動之氣,無法表現(xiàn)其氣概。 二是腕運法:腕運法就是固定肘部,將腕部提起,一般通稱提腕式。而此法將腕部提起,活動范圍就較枕腕式大,可以書寫較大的中字。但也不適合書寫于大字,因為肘部仍著地,活動范圍仍受限制。 三是肘運法:肘運法是連肘部一起懸空,以肘部來運筆,一般通稱懸腕式。而此法以肩膀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為靈活,活動范圍最大,揮灑自如,易于表現(xiàn)筆力。適用于大楷、行草等書體??傊?,懸腕式是運筆的極致用法,如欲盡善盡美,此法非熟練不可,不然大字無法逞其雄勢,行草不得其縱逸,各不得要領(lǐng)是也。 運筆的要領(lǐng): 落筆時如何做各種筆畫,表現(xiàn)各異書風,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zhuǎn)折之方式,筆鋒之運用等,皆需注意。但多雖多,還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尋,大約分成幾點,略概分類敘述: 提筆與頓筆: 當你在寫作時,一個字完成的過程是由提筆與頓筆交互而形成的,「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于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xù)行筆。大體上,頓筆后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后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終使字成形。所以才說書法寫作是提與頓的交替過程。 中鋒與側(cè)鋒: 中鋒是指筆在運行過程中其主鋒(筆頭最尖的那一部分)始終處于筆畫的中心線,不偏向任何一側(cè)。 側(cè)鋒是指筆在運行過程中其主鋒偏于筆畫的一側(cè),不能保持在筆畫的中心線。 圓筆與方筆: 在書寫圓筆時起、收,提、頓、轉(zhuǎn)、折,放慢些許速度,使運筆較更穩(wěn)定,在起止及轉(zhuǎn)彎處,筆畫中等,使整體看起來圓潤。 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gòu)明瞭,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 逆鋒與順鋒: 逆鋒入筆與順鋒入筆是起筆是的兩種方法,寫字時點畫從空中運動到與紙接觸,叫作入筆。 入筆的方向與筆畫首端的運行方向相同,稱為順鋒入筆。 入筆的方向與筆畫首端的運行方向相反,稱為逆鋒入筆。 順鋒入筆又稱露鋒,逆鋒入筆又稱藏鋒。 | 
|  | 
來自: 理想192qoteiwo > 《書法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