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我們準備講第二個病例,這是惠強看的,包括病案分析也全是他寫的,我沒改,等下大家看了再來講。
莊某,女,1985年
2013.11.25.10Am
訴病起于數(shù)日前一次外感,癥見畏寒,發(fā)熱,咽痛。發(fā)熱愈后見頸部腫塊。于大學時亦曾見腫塊,用藥后消失。近來自覺易“上火”、口潰等??诓豢剩豢?,大便偏干,小便偏黃,納一般,寐時不安。易目酸、畏光。末經11.21,后延十幾日,之前尚準,平日色頭黯后紅,夾較多血塊,量尚可,行經5-6天。
體偏瘦,面色偏黯不澤。平日納不佳。易作咳,曾作咳遷延兩三個月不愈。性情抑郁。脈多呈滑細偏弦韌象,時帶澀象。
挺有意思的一個病例。投影內容看完了吧,大家想一想,這個病人比較黑比較瘦嗎?惠強。
惠強:對,偏瘦,臉色也沒有光澤。
師:這個汗多不多有沒有寫?
惠強:汗不是很多。
師:汗多不多是看病人這個陽氣夠不夠、疏泄強不強的重要標準。你一定要問,而且要問得很詳細,比如我們喝了熱湯會流汗這天氣,看他會不會流汗,這天氣不流汗,肯定有問題,哪里汗最多都要問仔細,偏瘦,皮膚偏黑是不是?
惠強:也不是黑,偏黯,沒有血色。
師:汗偏少,來,光浩,來,什么方。
光浩:半夏厚樸湯。
吳:當歸四逆湯合生脈飲
潘:當歸四逆湯合麥門冬湯
姜:腎氣丸
鄭:當歸四逆湯合麥門冬湯
陳:當歸四逆湯
蘇:當歸四逆湯
呂:潛陽丹合當歸四逆湯
陳:逍遙丸加減
李:桂枝湯合四物湯
辨:氣郁化火成結。
柴胡18、炒黃芩12、姜半夏18、生姜5片、海藻沖洗25、昆布沖洗25、黃藥子18、花粉18、皂刺15、夏枯草18、浙貝15、玄參15、生牡蠣(杵細包)25、生黃芪30、當歸15;7副
師:最早用的小柴胡,小柴胡合消瘰丸,還有加了一些黃芪、當歸。看一下她吃藥的反應。
2013.12.7.15:00
兩脈滑,右關滑軟,中取細象,左關韌郁,右尺細,左尺偏糊而有遙遙象,兩寸均偏細、短,且內彎上魚。舌淡紅薄白苔。
訴上藥甚苦,須配糖,服第一副吐出藥汁。大便轉偏粘,便不盡感。納一般,寐好轉,易醒失。易“上火”失,口少許干。
李:特別注意她兩寸偏細、短。這個藥吃了覺得苦,這個藥你們覺得什么最苦,
答:黃藥子
師:黃藥子非??啵S芩沒那么苦。惠強你這個甘草是忘記寫進去了還是開藥沒有開?
惠強:估計沒開。
師:這種藥吃完會吐,大家認真去想,有時候這個苦寒藥實在是太傷胃,包括很燥烈的藥,氣味很奇怪的藥,比如像細辛、吳茱萸這種藥,它都有這個毛病。因為它的氣味太頑劣了,吃了很容易就反胃、吐,有的人甚至的話一聞到氣味就要吐。這個吐主要是黃藥子的量太大,里面沒有甘草來把這個中焦守住。黃藥子是一個比較奇怪的藥,非常苦,不是一般的苦,你們可以試吃一下,可能一進嘴你就想吐出來。
辨:以厥陰論治,溫運肝經為大法。
吳茱萸沖洗三次8、當歸18、桂枝18、白芍18、生姜7片、紅棗12個、細辛8、炮姜18、炙甘草18、蒲公英(酒浸后下)18、懷生地18;8副。服兩天休一天。
師:到后面還是用了吳茱萸,用了當歸四逆加吳茱萸。
2013.12.21.16:00 服一副腫塊減半,服至第六副幾失,遺約黃豆大小。
服藥口覺渴,近兩日咽少許不適。腹中翻滾,胃納如前。二便常。
舌脈如前。
上方入生白術18。隔日服。6副。
體偏瘦,面色偏黯不澤,性情抑郁,脈滑細偏弦韌象,時帶澀象。是肝血虧虛、肝木不暢之體質。
此案病起于外感發(fā)熱之后。判斷是里氣虛、表邪內陷。
表病不解,求之于里。扣住圓運動的整體思維,直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湯,溫升厥陰肝木,滋養(yǎng)氣血,散寒通結。
方中吳茱萸燥烈辛通,開破厥陰寒結,為君?!侗窘洝份d其“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
”。細辛辛竄,可將少陰、厥陰之里寒托透而出;當歸溫潤肝血,共為臣。桂枝湯加強榮衛(wèi)之氣。炮姜甘草溫運中土。懷生地滋養(yǎng)陰血。佐以蒲公英散結,酒浸加強行氣活血之力。諸藥相合,氣血得養(yǎng),肝木得以疏泄,腫塊自然消除。
這個惠強自己寫的,我們看一下,像細辛、吳茱萸這種藥,氣到味都非常的熊烈,一旦對癥的話,就效如桴鼓。這種很烈的藥要會駕馭,不會駕馭也很容易出問題。我們那天看了一個病人,叫寶霞過來錄處方,結果我在原方再加了五位藥,寶霞以為整個處方就只有五味藥,結果這個病人也好了。這個案例我們到時候會講一下,這個病人是一個產后風的病人。
就現(xiàn)在看的這個病人,我們看看她的病勢,肯定是一個結,性情長期抑郁,還有一個汗很少,臉色偏黑,她還是有閉象,她的整個雖然是結在上面,但是她整個病勢還是這樣一個勢,這個脈象都是惠強摸的,如果把病勢定成這個樣子,這個方就有問題了,這個方這個思路是一個降的路子,它有比較輕微的散的作用,散力在柴胡,它主要是一個寒降的路子,雖然用了這個黃芪跟當歸,在圓運動左側做了處理,它整體方向還是一個寒降。連翹為什么可以散結,連翹量大或者后下都可以發(fā)汗,雖然是寒性藥但是它也有散的作用。散其實分為溫散跟涼散,涼它也能散,像薄荷,溫散像麻、桂、細,都會出汗。但是有的病,比較輕的病,在很表的病,本來該溫散你用了涼散,病可能會好。但是如果肝郁不暢用涼散,可能就會出現(xiàn)這種會結的情況。這個人的結長在頸側,大家知道,如果這個結結在肚子里面,或者結在其他地方,她可能是沒感覺的。其實很多小朋友肚子痛,西醫(yī)診斷是腸淋巴腫,大多是中焦虛寒,亂吃東西引起,一個是東西積在里面,一個就是感冒誤治。銀翹散這個路子,按我個人理解,只有在前一段時間,前一個星期天氣沒有轉涼的時候,可以用一用,那時候可以用銀翹散,那時候這個陽氣被壓到地面降不下去的時候,郁在地面上面,人非常燥,銀翹散這個其實上是一個開破、散結的路子,不是什么治療感冒的,而治外感的大法,一定是傷寒的法。我曾經提醒過惠強,說你先不要學用荊芥防風,在你初學醫(yī)一定要先學用麻桂,學完之后你再用防風就很輕松,如果用完這些防風、薄荷、荊芥用習慣了之后再用麻桂你會怵。
當歸四逆我基本是每天都在用,所有的婦科我基本都用當歸四逆處理,效果相當好,但也要會加減就是?;輳姲寻褏擒镙嵌榫幨遣煌椎?,應該不是君藥,吳茱萸在這里它是一個引經開破藥,因為它是一個比較兇的藥,用的量也很小,才用了8克,那整個這個當歸四逆它是一種溫通的路子,那它對應的就是寒閉,寒閉恰恰是今天百分之九十的婦科問題,尤其是經帶病的主要原因,它是因為閉住以后才出現(xiàn)虛證,才出現(xiàn)我們看到婦科的虛像,這個時候如果不用破開,光去補去弄是不行的,你去調氣血,開一些這樣那樣的,它也能起點作用,但是遠遠不如這個來得快,來得持久,來得徹底解決問題。我們當醫(yī)生,看不好人家的病,但是一定不要給人看壞。這個大便偏干這個是一個虛閉跟寒閉這個,從脈癥這個人肝郁肝血不夠,其實這個當歸四逆湯這個路子,它的作用點如果說把它畫成一個圓的話,它的作用點其實不在我們剛剛看的喉嚨這里,它的作用點在這里(左中偏下),這個細辛的量可以大一點,按我看,它這個就是從這個下面來做文章,沖上去把它破開,厥陰肝木它這個被溫動、調動、溫養(yǎng)它力量大以后,它的疏泄能力增強,把這個打開,我們好多病人你看在吃藥之前都沒有汗,慢慢吃藥以后就開始有汗。
這個病例的勢是一個閉的郁的開不了的勢,所以你用藥的時候一定要用開破的方法來開,不能再往下,弄不好哪里又再長一個出來,這是正治,那有的人他比如用一些涼散的藥,這個病人她說不定用大量連翹來治,連翹這個藥它也會散,你們如果對最后落實到治法的時候,如果對藥沒有比較準確跟比較清晰的把握,最后你的治法跟你的想法是脫節(jié)的,你想用這個方法來治這個病,但你用的藥跟你的想法有脫節(jié),其實中醫(yī)臨床最難的就在這種對接。這個病這樣治基本共識了,但最后選什么東西來打開這個東西,選什么東西來關閉這個東西,選哪一味藥把其它藥引到這個地方,又不要太過,這是最難的東西,這就需要對藥有很清楚的了解跟把握,柴芩它這個路子還是走得比較表的一個路子,它可以散表,我經常也在肝木有郁火的時候會用很少量的柴芩,很小,把它散一下,稍稍的散一下,這個是個挺好的案例。這個兩寸偏細短這個也是一個開不了的表現(xiàn),再一個基本可以看出這個人非常不喜歡運動,
體力活動太少。
這是惠強自己畫的一個圖,這個圖畫得還不錯。脈象,大家不要對它產生恐懼,其實我覺得脈象應該是學中醫(yī)時最好學的一個東西,因為它是在太實在了,其實脈象就像我手里的這根筆一樣,它在一定的時候,它肯定是固定。它的每個地方都有辦法摸到,因為它是很實在的給你摸,你怎么會摸不清楚呢,需要我們不停地摸,靜靜地摸,怎么會摸不清楚呢,是吧,彭子把把脈叫做聽脈是對的,靜靜地眼睛閉著聽,大家對脈象不要產生恐懼感,它是一個最實在,最能讓我們觸摸的東西。以下惠強自己總結的失敗的原因。
一診使用小柴胡湯合消瘰丸等軟堅散結之品,忽視素體肝木虛寒、肝血虧虛的病機,不明腫塊形成的深層原因,見結散結,以致不效。消瘰丸等軟堅散結藥大多是開破、開散之品,適于氣血旺盛之人。但素體血虧、脾土虛寒者用之則有破血耗氣之弊。藥覺甚苦,服后作吐即可說明胃弱體虛,不能耐受開破藥。
李:這個吐的主要原因還是苦寒藥太多了,尤其是黃藥子,黃藥子這個藥很不好吃,你們有空試一下。
“表里本是一氣
”,“表病不解,里病必作。里病已愈,表病自愈。 ”P28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
”P9
“讀此圖要整個的讀。在讀陽升,就要注意陽降;在讀陽降,就要注意陽升。在讀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讀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讀春,就要注意秋。在讀冬就要注意夏。在讀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將圖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氣運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竅要。
”P15
(本文為博主一次針對青年中醫(yī)生的公開講座的錄音整理內容,博文歡迎轉載引用,敬請注明出處。) 2014年10月10日于廈門 |
|
|
來自: 踏遍青山的中醫(yī) > 《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茉萸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