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 來自國畫藝術(shù) 00:00 05:25 文字素材整理自網(wǎng)絡;插圖:趙春秋山水小品。

一幅畫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整體的“勢”沒有取好,就刻畫各種細節(jié),無論多精致也是枉然。觀眾從遠處看一幅畫作,首先看到的就是整體,因此在構(gòu)圖之時,無論是曲是直,在氣勢上要避免平整,以險絕為佳,突出重點。

一幅作品若通幅給人觀感為四平八穩(wěn),則不見氣勢。破除平板的方法便是要見險絕,險絕一定要有傾向性,即倒向一面。然而,雖然倒向一面卻需要有個重心,否則就會在視覺上失去重心,否則險要太過,畫面中的矛盾沒有得到好的調(diào)和。為了使得畫面產(chǎn)生生動視覺,需要造成局勢的傾向性,對視覺產(chǎn)生導向性和沖擊力。然后這只是整體的大勢,大勢為整體,小勢為局部,局部則需要相對平和。否則則顯現(xiàn)凌亂無秩序。

相對于傳統(tǒng)中北宋郭熙所言的三遠法,小景山水在實際空間感的營造中,變得極為靈活。傳統(tǒng)中的三遠,其實是人們從仰視,平視,俯視三種視覺角度出發(fā)對空間的觀察與表現(xiàn)。而小景山水在實際空間感的營造中,雖然角度上總有傾向性,卻不完全受其約束。因此,小景山水的空間表現(xiàn),主要是以一種視覺角度作為基礎,再從表現(xiàn)需要上靈活變幻。

空間感的營造總體上應該結(jié)合筆墨遵循“毛、松、厚、透”的原則。這四個字乃是精髓,盡得自然山水之本真。自然山林之中,樹木茂密穿插交錯,前后間距空氣流動,在視覺上看起來有“毛、松”之感。自然山水空間之中山巒森林層層疊疊,卻又心曠神怡,毫不沉悶,而顯“厚、透”。

小景山水之中,空間感的營造尤為要注意山石結(jié)構(gòu)的重要性,因為草木建筑皆生長或建立于山體之上,所以理清周遭的山體結(jié)構(gòu)是營造空間之根本。有了清晰的山體結(jié)構(gòu)脈絡,樹木扎根于山石之上,自然也隨山石結(jié)構(gòu)起伏而錯落有致,穿插得當。草木密林自然層層生發(fā)。

若以樹木為主,則注意樹木根部與山石之上的空間錯落之感,以及樹叢層與層之間的虛實比較;若是山石為主,如傳統(tǒng)繪畫中,則主要運用一種上實下虛的重疊手法,表現(xiàn)出深淺各異的山勢形體,進行參差重疊,形成空間。最終,空間的形成,其實需要通過各個局部的用筆虛實來完成,再通過墨法來進行豐富和變化。 
........................................................... 陸儼少在《山水畫芻議》中關(guān)于畫的章法提出了訣竅是一個“間”字,即虛實相間,輕重相間,繁簡相間,一層隔一層,大層隔大層,小層隔小層,或者大層隔小層,層層相隔,章法自出。

........................................................... 一幅初步成功的山水畫小景構(gòu)圖,要有突出的主題傾向,以及具有形式美感的黑白灰塊面結(jié)構(gòu)。雖然沒有大河山川之貌,卻仍然要注意處處想到使畫面不能平整呆板,取勢盡量險絕。整體畫面以及畫面中的各個單元中的繁簡虛實輕重,都需要時刻注意對比,達到不平的效果??傊獣r時刻刻想到不平,要制造矛盾,統(tǒng)一矛盾。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