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前赤壁賦》,絹本,楷書,箋墨跡卷??v23.9公分,橫258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補書。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卷行楷書,結字矮扁而緊密,筆墨豐潤沉厚,是中年時期少見的用意之作。 文徵明補書 蘇軾對書法的愛好,最直接的影響來自其父蘇洵。目前所知,在蘇軾首次出蜀之前的家藏法書,只有一件顏真卿的《邠州碑》,雖世人已不得其風貌,但當時對于少年蘇軾學書而言,在同時人中也算是條件較為優(yōu)越了。想必一定父子一同研習,這種影響尤其不能低估。歷代書評人士均已達成共識,即蘇軾筆法基礎來自顏真卿。 另外,蘇軾在王羲之法書上,下了很多功夫,并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在《前赤壁賦》中也可看出其摹學功夫。明代董其昌(1555-1636)在《前赤壁賦》后跋中述: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 董其昌認為蘇軾學《蘭亭序》而能出新,且達到絕佳境界,主要在于風神,而不是細微之處的運筆??梢娭痢肚俺啾谫x》之時,蘇軾對王羲之書法的追摹已是取乎神韻,而早非求得形似了。 蘇軾《前赤壁賦》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