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必看: 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選題  自古英雄愛江山更愛美人,多少肝膽男兒為情所惑,一個“情”字讓多少癡男怨女為之瘋狂。滿清王朝初期橫空出世一位才子,那就是葉赫那拉家族的納蘭性德,被后人稱之為的“小令之王”,他也是歷史上的情癡,他的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流傳至今。而他的詩詞都寫給誰?誰有幸得他一生一世的相思?直到今天他的詩詞依然讓癡男怨女心碎。“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牛津,相對忘貧?!?/section>比較正統(tǒng)的說法,這首詞是納蘭性德是寫給他的原配盧夫人的。納蘭性德與原配情深意篤,盧夫人因難產(chǎn)早逝,納蘭性德心中一直放不下,自此終身未娶。納蘭性德的詩詞多為悼亡之詞,不知道是念亡妻,還是逝去的愛情。 納蘭性德是清朝初年的詞人,葉赫納喇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他的原名叫做納蘭成德,但因為要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納蘭性德是當時的權(quán)臣大學士明珠的長子,他的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的第五個女兒,可以說家族十分顯赫。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受到國子監(jiān)祭酒徐元文的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滴跏迥辏?676年)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授一等侍衛(wèi)銜,多隨駕出巡。就這樣一個正宗的官二代,滿腹詩書的才子,常理來說凡俗人家的女兒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這不禁讓我對納蘭性德詩詞里影射的這個女子充滿了好奇心。 一直流傳的一個說法是納蘭性德的初戀是他的表妹,康熙大帝的惠妃!那么,這個惠妃又是何許人也?惠妃納喇氏(那拉的異寫),她的父親是正五品郎中索爾和,是葉赫貝勒金臺石的兒子,而明珠是尼雅哈的兒子,明珠和惠妃兩人是叔侄關(guān)系,這么一排納蘭性德和惠妃竟是表兄妹?惠妃納喇氏祖籍開原葉赫,《清史稿·列傳·后妃》載:惠妃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葉赫國東城貝勒金臺石的孫女,正五品郎中索爾和之女。在清朝凡是秀女都首選大臣的家的女子,這有多層意思。一是皇帝為了拉攏借助大臣實力勢力輔佐,連上裙帶關(guān)系;二是為了后代血統(tǒng)高貴,同時大臣的女兒在宮中,也讓重臣有所忌憚。出身于葉赫納喇氏家族的惠妃是葉赫貝勒金臺石之后,因才貌出眾所以也是備選之人。 要說這惠妃納喇氏也是貴族血統(tǒng),據(jù)說母親當初懷她時夢見霞光萬道,瑞彩千條,祥瑞中一條五彩鳳凰上下飛舞,一頭鉆進夫人懷里,第二天醒來肚腹蠕動,心中暗想將來腹中胎兒不是封侯就是拜相,對腹中這胎兒十分期待,此女出生在初夏的某月初一,那一天夫人在后花園中賞花,突然肚腹疼痛感覺要臨盆,丫鬟婆子急忙伺候房內(nèi)順利娩出一女,只見這女孩全身紅彤彤滿臉褶皺不太好看,可是啼聲嘹亮,趕緊稟報老爺,因夫人的夢境被認為有祥瑞之兆,大富大貴之女。此女自小聰明伶俐,年過七歲以后,生得越來越好看,肌膚早已褪去出生時的紅色,臉頰飽滿粉面含春,肌膚白的像那剝了殼的煮雞蛋,滿滿的膠原蛋白。并且酷愛琴棋書畫,小小的年紀就已經(jīng)吟詩作賦,女紅女工樣樣出色,深得父親的喜愛,每逢散朝無事便教這掌上明珠讀書彈琴,好不開心。轉(zhuǎn)眼間到了十三歲,父女常常打趣婚嫁,女兒俯在父親膝蓋上說一輩子服侍在父母身邊云云。大學士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因兩家是至親經(jīng)常往來,女眷們也常在一起賞花游玩,孩子們也隨著大人們往來不斷,兩個玉璧似的人兒暗生情愫,卻又不敢明面往來,只有通過書信填詞寄托情感……還有一種說法是據(jù)《永憲錄》等史書記載說:惠妃葉赫納喇氏是納蘭明珠的妹妹,納蘭性德的姑母。這種說法后來卻被誤解為惠妃是納蘭性德的表妹。 納蘭家族因不想讓自己的女兒進宮,就由府里收留的親戚遺孤代替入宮,而這個惠妃,因父母早亡而養(yǎng)在明珠家中,雖是孤兒但也是被納蘭家當作女兒撫養(yǎng),也是詩書禮樂教養(yǎng)成人。這個女孩在府中讀書時與納蘭性德兩廂情悅,因為替納蘭家的女兒選秀進宮,阻斷了他們的愛情,納蘭性德刻骨銘心的初戀就這樣被無情的扼殺,傳說最終納蘭性德因此郁郁而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這字字句句,飽含了情愫,融滿了相思淚,人間“薄幸”為那般?空余詩句欲斷腸。自惠妃進宮,納蘭性德雖然作為康熙的侍衛(wèi),卻與意中人無緣相見,這種咫尺天涯的距離讓他在郁郁寡歡中常常飲酒寫詞,反復品味痛哭,又常常一個人懷疑意中女子變心,矛盾糾結(jié)把一個多情人折磨的死去活來,于是把相思憤懣之情付諸詩詞。 九重宮闈深似海,那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時為了爭取皇上的寵愛,斗得你死我活。割舍了愛情的惠妃,茫然順從命運進入了皇宮,初入宮禁時,納喇氏并無封號,也無位分,只是康熙一名普通的庶妃,受盡了委屈。在宮中沒有恩寵就沒有生存的空間,生來知書達理的納喇氏,還是因才貌賢德溫柔得到康熙的愛戀認可,康熙九年(1670年),納喇氏為康熙生下了他的第三個皇子,康熙帝龍顏大喜親自為其取名承慶,但是承慶由于早產(chǎn)等原因,僅僅兩歲就夭折了。兩年后的康熙十一年(1672年),納喇氏再次為康熙生下了一個兒子,由于康熙前三個皇子全部早夭,納喇氏這個兒子成為康熙事實上的庶長子,這個兒子就是后來參與"九子奪嫡"的皇長子胤褆。康熙十六(1677)年八月,納喇氏被晉為惠嬪,從此有了名分,成為了一宮主位。 歲月無情,自古色衰而愛弛,納喇氏也沒有逃脫這個千古規(guī)律,自康熙二十年封妃之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在長達四十一年的時間里,惠妃再沒有受到晉封,位分止步于妃位。后來惠妃之子胤禔因參與"九子奪嫡",并且對太子胤礽行巫蠱之事而被康熙帝圈禁,惠妃因此受到牽連。康熙去世后雍正繼位,雍正下恩旨,允許康熙皇帝有子的嬪妃出宮隨兒子居住,年近七十的惠妃由于胤禔仍被圈禁,被廉親王胤祀接到府中奉養(yǎng),胤祀對這位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庶母非常孝順,讓惠太妃享受了一段短暫而溫暖的時光。 但是這段美好的時光隨著廉親王胤祀的獲罪而結(jié)束,胤祀獲罪被剝奪了封號,并且圈禁在宗人府,惠妃(時為惠太妃)不得已再次搬回紫禁城的壽康宮居住,雍正帝對康熙的遺妃們尊封位分時,惠太妃因為兒子獲罪而被雍正皇帝忌諱,遭受不平的待遇,在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中惠太妃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于雍正十年(1722年)四月初七日去世,據(jù)推算時年近八十,是妃子中難得的高壽之人。歷史,給予我們太多的迷霧,傳說畢竟是傳說,除了當事人我們無法再去考證究竟惠妃納喇是不是納蘭性德的初戀情人,兩個人是否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但我們都無法否認,納蘭性德因詞句中飽含深情而流傳至今,隱含著尚不被人知的真實;惠妃納喇氏也因史書上記載的各種說法成為那時歷史的焦點,留下無盡的謎團。惋惜也好,感嘆也罷,唯有那流芳的詩句,感動著后世的讀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點一下文末“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