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話題:什么是語文? 有人認為語文一種交流工具,生活中需要它; 有人認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更是考試需要,因此要學好它; 還有人認為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需要我們仔細品味。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對語文有不同的見解。 如果有人問老穆,你是如何理解語文的?那么,老穆一定不會給你一個“長串的官方解釋”,老穆會真誠地告訴你: “語文,不僅教我們學識,還教我們如何做人,更教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 在討論語數(shù)英哪門學科重要時,穆老師曾打趣地說道:“學習語文,可以讓你比別人省更多的錢!”【老穆絕無貶低其它學科之意,只是出于辯論需要,請知曉!在老穆心中,語數(shù)英一樣重要!】 此話怎講?情景再現(xiàn),如下: “大媽,50塊錢您也是賺的呀,您就少賺點,50賣給我,好嗎?”【大媽不予理睬】 “大媽,you beautiful !這件衣服50賣給我吧?”【大媽一臉疑惑】 “大媽,您氣質真好,一定是兒女孝順,子孫滿堂,這件衣服50賣給我,可以嗎?我下次還會再來的……”【大媽心花怒放,欣然同意了】 閑言少敘,回到正題!老穆查閱了一些關于“語文概念”的資料,現(xiàn)分享與大家,感興趣的同學或朋友可以認真學習下,如下: ??一、何謂語文?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綜合科,簡單來說,就是“語言和文字”,葉圣陶曾這樣解釋,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語文是人們思想交流的工具。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 ??二、語文這一門學科是如何來的呢? 1、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后,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國文”課一科,傳授的仍是歷代古文。 2、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于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圣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 3、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miǎn)尊聯(lián)名提出了“語文”的概念,并嘗試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 4、全國解放后,葉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采納,隨后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我們再來談談另一個話題: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語文? ??一、教育振興需要,國家發(fā)展需要,時代發(fā)展需要 ??二、孩子迫切需要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豐富內涵。 語文素養(yǎng)包括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 ??三、讓你的生活更加精彩 學好語文,能讓你的生活更為精彩。 看到梨花飄落,你能體會到“飄雪之美”; 看到風箏高飛,你能想到晴雯的大魚風箏; 大家還記得唐伯虎過壽的賀詞嗎?這不就是語文所帶來的生活樂趣嗎? 這個婆娘不是人【眾人不高興】 九天仙女下凡塵 【眾人樂開花】 兒孫個個都是賊 【眾人不高興】 偷得蟠桃獻母親 【眾人樂開花】 ??四、學好語文,讓你今后的工作更順暢 倘若你寫的一手好字; 倘若你寫的一手好公文; 倘若你口才出眾、妙語連珠; 倘若你學識淵博…… 你都將受歡迎,前提是你不做作…… ??五、學好語文,讓你的修養(yǎng)與境界得到較大的提升。 學好語文的理由還有很多,穆老師就不再一一列舉啦!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 ?? 如果你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并點個贊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