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去嘉興(28)嘉興畫院散記
從瓶山出北門是中和街,北門旁就是嘉興畫院,因為乘著山勢,畫院大門有很多級臺階,自然隔離了弄堂的嘈雜,院內(nèi)顯得很幽靜。主體建筑是兩幢民國風格的二層樓房,樓房朝北,后院則朝南,雖不大卻灑滿陽光,高大的樹、一座四角亭,與爬滿藤蔓的中式圍墻組成的庭院,像是園林的一角。這個僻靜的院落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 ![]() ![]() ![]() 全國名家邀請展開展儀式就在庭院里露天舉行 嘉興畫院原名蒲華美術館,2000年建成開館,2008年增設美術館,現(xiàn)在對外稱“嘉興美術館”,有5個展廳、1個多功能廳,連續(xù)多年舉辦“紅船頌”主題展、全國名家邀請展、國際漫畫雙年展等。其中蒲作英紀念室是固定展廳,最有份量。 蒲竹英紀念室 蒲華(1832-1911)字作英,又字竹英,嘉興人,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大家”。幼時就愛好書畫,效法蘇東坡,他的畫清奇脫俗、雄渾奔放,尤其精于畫竹,擅長大幅屏幛。 ![]() ![]() 蒲華身世“悲涼”,童年時家境貧寒,年輕時科考不中,中年又喪妻,在困苦磨難面前,他追求藝術的理想從未動搖,將感情全部傾注于藝術創(chuàng)作。 蒲華一生嗜酒,酒后靈感大發(fā),有紙就畫,不管紙質(zhì)好壞;有人求畫一概答應,從不計較報酬多少;有錢就呼朋喚友,暢懷痛飲。不修邊幅,疲沓懶散,被人謔稱“蒲邋遢”。 ![]() 坐落在瓶山的蒲華雕像 晚年定居上海,與吳秋農(nóng)、吳昌碩、沈石友等人組織豫園書畫善會、是上海書畫研究會發(fā)起人之一,廣交同道,切磋藝術。至今在豫園南首的內(nèi)園,還留存了蒲華所書的一幅對聯(lián):“且欣咫尺窺巖壑,便抱清風就白云?!?/p> 吳昌碩與蒲華是一生的摯友,吳昌碩欽佩蒲華的為人和藝術成就,曾囑咐其長孫吳長鄴說:“蒲作英墨跡千萬要看重,我們家里一定要珍藏好他的書畫。”蒲華去世時身邊無親人,吳昌碩等好友為其治喪。吳昌碩還籌資制作蒲華墓志銘石碑,親書碑文。 ![]() 油畫《海派四杰》虛谷、任伯年、吳昌碩、蒲華 ![]() 吳昌碩親手書寫的《墓志銘》碑文 這位出身卑微、一生貧困的窮文人,即使無米下鍋也不放棄練字習畫,以自己的方式與命運抗爭,終成一代藝術大師,贏得后人的尊敬。 ![]() 竹英亭 院內(nèi)的亭子叫“竹英亭”,專為蒲華而建。瓶山積雪堂前也有蒲華雕像。 石碑往事 在嘉興畫院大門左側(cè)的樓下墻角,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世界紅卍字會嘉興分會”字樣,這塊石碑記錄了畫院的前世往事。(卍讀萬,逆時針方向,與納粹標志相反)。 ![]() ![]() 原來,畫院的民國建筑最早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濟南紅卍字會成為世界性組織后傳入嘉興,1930年,由嘉興縣商會顧速明等人集資,在當時的混堂弄建造了一座兩層西式建筑,主樓中間的南側(cè)呈半圓形,樓下是會堂,二樓是神堂,從事施醫(yī)施藥、救濟貧困的慈善活動。 ![]() ![]() 現(xiàn)在的畫院中庭內(nèi),還能看到當時的建筑式樣。 據(jù)《嘉興市地名志》記載,“中和街原名混堂弄。三十年代曾設立宗教迷信組織紅卍字會,該會取儒教'致中和’之意,將此街改名為中和街?!?nbsp; 母?;貞?/strong> 2016年11月的一天,當年建設一小的59、60屆部分小學生們回到母校,看到如今已成為畫院的教學樓和教室無比興奮,這群年已古稀的老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 ![]() 建設一小1959屆畢業(yè)照(來自網(wǎng)絡) ![]() 2016年11月建設一小59、60屆同學回母校合影(來自網(wǎng)絡,阮望興 攝) 看到庭院里的老榆樹,說:這棵樹我們讀書時就已經(jīng)是參天大樹了,現(xiàn)在還是這么精神;看到院子里的柿子樹,立刻就想起某某同學當年被樹上落下來的柿子砸在頭上…… ![]() ![]() 當年的柿子樹,如今仍每年結(jié)果 老人們最不能忘懷的是與母校一墻之隔的瓶山,瓶山是兒時的樂園,放學后同學們翻過圍墻,要么上山“打仗”,要么鉆進防空洞,玩“官兵捉強盜”“工兵掘地雷”的游戲,樂趣無窮。 《孔子》回娘家 八十年代建設一小改名為“中和街小學”,直到1997年并入嘉興市實驗小學。而后,就建成了如今的嘉興美術館。 ![]() 中和街小學舊照(來自網(wǎng)絡) 有一位當年從中和街小學走出去的80后學子,今年9月,帶著她的作品回到嘉興,向家鄉(xiāng)人民匯報演出。她,就是大型古典舞劇《孔子》的總導演孔德辛。 ![]() 當年從中和街小學走出的孔德辛 孔德辛,1981年出生于嘉興,孔子第77代大宗戶(嫡裔),畢業(yè)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現(xiàn)任中國歌劇舞劇院導演。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上篇 《絲路》中擔任導演而出道,2013年,她導演的第一部舞劇便是歷史劇《孔子》,在國家大劇院上映后,反響熱烈,并全球巡演300場,《孔子》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七天紀念版創(chuàng)下記錄。 ![]() ![]() ![]() 大型歷史舞劇《孔子》在嘉興上演 之后又連續(xù)執(zhí)導了《關公》《昭君》《駝道》《彩虹之路》等舞劇。9月22日晚,《孔子》首場在嘉興大劇院上演,獲得嘉興市民一致叫好。開演前她接受采訪時說:“我是嘉興人,在建國路附近的嘉興婦保院出生,小學讀的是中和街小學,在嘉興一直呆到13歲,然后去上海、北京求學……父母還定居在嘉興?!彼栽谒闹?,嘉興是永遠的故鄉(xiāng)。 寫于2019年10月28日 |
|
|
來自: 吳越盡說 > 《原創(chuàng):走,去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