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里蘊含著什么樣的天地人的道理?這樣的“生命宇宙整體觀”,將會給學習中醫(yī)帶來怎樣的幫助和思考? 今天,我們一起跟隨李洪淵大夫的學生林夏生,一起認識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做一個孝順及慈愛的人, 你可能還缺一本圓運動。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三天學習有感 作者:林夏生 01 因為一本書,重入杏林,普濟眾生 三天學習,如醍醐灌頂,所受之益,將福澤終生。感恩李老師。 李洪淵老師,山西太原人,1969年出生于山西長治,作為山西中醫(yī)藥大學93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留校擔任十余年行政管理工作,因緣際會于2005年,成為李可老中醫(yī)入室弟子,并受命主編《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而洪淵老師本人,也因這一本書,在李老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過程中,重新步入杏林,普濟眾生。所以說,這是一本改變洪淵老師及眾多醫(yī)者命運的奇書也不為過。 洪淵老師為人十分低調,不事宣傳,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是人傳人的口碑相傳,從全國各地來求醫(yī)診治的。所以即便作為中醫(yī)的深度愛好者,正安的資深粉絲,若不是得到梁冬老師的親自引薦,我必定會錯過這樣一位在中醫(yī)學習過程中,絕不應該錯過的一位恩師,感恩至極! 02 跟診,學的是醫(yī),更是為醫(yī)之道 與老師的學習,平日以跟診為主?;颊呷缜八?,來自全國各地,想著身處遠如廣東、湖南、四川、云南、東三省等地的患者也不惜一大早乘坐飛機或動車趕來北京,然后看完病后再連夜趕回,不禁感嘆,良醫(yī)之難得、醫(yī)緣之難得。 其實想想也足以理解患者,這樣來的基本都有陳年痼疾,輾轉多年求醫(yī)問藥而不得治,飽受疾病之痛苦,遇到洪淵老師后,漸漸起效,才會不惜舟車勞頓來京持續(xù)醫(yī)治。并且,在診治的過程中,洪淵老師溫暖的話語及所表露出的慈悲之心,患者也必定接收得到。 這里面有個差點讓我落淚的小事,足以說明。因為老師的手機,無論何時,都是非靜音狀態(tài),不論是接診時,亦或是休息時,常常會響個不停。所以有一天,與老師同車出行時,我就問老師“為什么手機從來不靜音?是不是怕接不到患者的咨詢?”老師回答:“是的,當初李老也是這樣做的,有患者要電話,從來都給,都接?!蔽覇枺骸澳前胍勾騺黼娫?,不怕吵到睡覺嗎?”老師說:“一般情況,除非特別急迫的患者,也不會總有人半夜打過來電話。這么久以來,也就只有兩個?!比缓?,老師接下來喃喃自語的話,差點沒有讓我掉下眼淚,老師說:“雖然只有兩個,也值了?!?/strong>寫到這里,我依然感到眼眶濕潤。 03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是近百年中醫(yī)史上的一座豐碑 一周一次的跟診,加上跟診當天患者一個接著一個,老師連喝口水的時間也難得,更沒法追著老師請教用藥的道理了。所以在得知為期三天的《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開課的消息,我在第一時間報了名。 而這一次三天的學習,可以套用一句:人生事,貴痛快。 李可老中醫(yī)在這本書的序里寫道:彭子益書,是近百年中醫(yī)史上的一座豐碑!彭子益書的問世,將喚醒國魂與醫(yī)魂。彭子益書的功績,不僅在于他在中醫(yī)生死存廢的歷史關頭,以一人之軀,獨力支持將傾的大廈,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為保護中醫(yī),傳承古中醫(yī)學正統(tǒng),辦學、講學,為民義診,口傳身授,為祖國培育了大批中醫(yī)后繼人才,同時日以繼夜,嘔心瀝血,先后經31次修訂,完成了《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的寫作。 彭子在山西20余年間,太原一度瘟疫大流行,他以病弱之體為患者施診、施藥,救治了成千上萬的病人,在醫(yī)學史上傳為佳話。 我有次問洪淵老師:“為什么山西出了這么多名醫(yī),和著名的中藥和藥廠?”老師回答說:“正是因為彭子當年在山西傳播過中醫(yī)之故?!?/p> 彭子益著作批校本(圖片源自網(wǎng)絡) 這本書的另一功績,是找到了古中醫(yī)傳承斷層的脈絡。他認為晉唐之后中醫(yī)學派蜂起,大多背離了《內經》主旨、醫(yī)圣張仲景正統(tǒng)。后世兒科、溫病學派、時病派均標本倒置,不識人體本氣自病之理,誤標作本,妄殺許多人命,沿襲數(shù)百年,貽害非淺。 我讀彭子益書,深感它不僅是醫(yī)病之書,更是一冊“醫(yī)醫(yī)之書”,久歷臨床者讀之,更如醍醐灌頂,格外親切。 04 判斷良醫(yī)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觀其德行 三天的學習,酣暢而又短暫,回顧老師的課程,是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順序開展的。 第一天開始,老師就給我們傳授了這樣一個最最樸素的道理:醫(yī)生能不能治病,能治多少病,是由其德行決定的。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質、包括精神層面的物質,都有其固定的頻率波段,包括中藥、包括疾病、包括德行。當小病來時,藥的波段足以覆蓋住疾病的波段,那這個病是可以用簡單的藥來治好。再重一些的病,如果這個醫(yī)生的德行波段足以超過這個病的因果的波段,那么這個病也是可以被這個醫(yī)生醫(yī)治好。那如果再嚴重些,這個疾病的因果頻率強大到找不到可以罩住它的對手時,這個病也就成不治之病了。 所以作為患者的你,知道了嗎?判斷良醫(yī)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觀其德行。你不能指望一個在德行上有所欠缺的醫(yī)生,擁有高超的醫(yī)術來替患者排憂解難。 繼而老師從中國的陰陽五行、經絡及節(jié)氣開始,向我們傳授了一套完美的古中醫(yī)的圓運動系統(tǒng)思維方法。唯有深刻理解了這一套思維方法,后續(xù)的學習,才可以順暢地進行下去。 所謂的古中醫(yī)的圓運動學,是人身與宇宙,同一大氣的物質勢力的圓運動之學也,大氣的熱有升浮降沉,人身的熱亦如是。五行者,是陰陽二氣在整個升浮降沉中的五種物質(所謂行,即是運動之意);六氣者,是風熱暑濕燥寒,乃五行運動不圓,作用偏見之氣。 老師常講,相生相克不是病,太過或不及才是病。這本書,整個講得就是如何將出現(xiàn)偏見的人體自身的圓運動,時時調圓的辦法。如果把這本書比做一串世間罕有的珠寶項鏈,那么這一套思維方法,就是串起所有珠子的那根金線。 在這節(jié)課里,老師對相火的解釋,尤其讓人印象深刻。五行六氣本一氣,而一氣周流本相火,但是對學習中醫(yī)的人來說,相信有的人終其一生也說不清楚什么叫做相火,這是一件多么遺憾的事情啊。 05 掌握古方上篇16個方子,便可知醫(yī)之道 之后我們學習了古方上篇。 雖然這里統(tǒng)共只有十六個方子,內傷六個、外感十個,但若能掌握了這十六個方子,作為中醫(yī)愛好者,便足可毫不夸張地成就慈孝之名號。因為有句話叫作“為人父母者不知醫(y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yī),謂不孝”。而掌握了這十六個方子,足以稱為“知醫(yī)”,不只知醫(yī),更比世上大多數(shù)行醫(yī)的醫(yī)生更知醫(yī)。彭子所述:蓋本篇如電力,其它各篇如電光,電力充足,電光自明。 簡單點說,前六個方子,是對應各類亞健康的問題的,諸如消化、排泄、咽喉不利、四肢痛等等,以及說不上病卻也不是正常狀態(tài)的身體問題。而掌握了后十篇,日常的外感表證,如感冒、發(fā)燒、咳嗽及外感入里諸多病證也都會做到心里有數(shù),出手起效。 僅舉一個例子吧。比如有的人腰酸困,尤其在早上睡醒后更明顯,睡得越多越酸困,起來運動過后困頓的感覺會減輕。很多人想到是腎的問題,但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濕氣導致的。居于圓運動的中土的軸不轉,脾土運化失常而生濕,這些濕氣下陷到腰部,導致腎氣不能正常封藏后,也不能正常左升,陷于下焦,以至腰困,這里也含有土克水的意思。 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運化水濕,古方上篇的第一篇“理中丸”,只有簡單的四味藥,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即可祛濕健脾,白術培土祛濕、干姜散寒、人參及甘草補中養(yǎng)氣,運軸以復輪。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很多夏月寒霍亂,上吐下瀉,頭痛,行動無力等問題,比如有在夏天吃了個冰淇淋就引起感冒發(fā)燒的體質,就適合此方,因為榮衛(wèi)根于脾。這個方子,市售的成藥通常為“附子理中丸”,加了附子,增加了溫通的功效,同仁堂的也不過十幾元左右一盒,卻很可能解決掉困擾你多年的痼疾。老師就曾用過它,將服用的劑量及方法稍加改變,為一村里的老年婦女,治愈了長達兩年、多方求治也不見效的的慢性腹泄。 說到這里,我又不得不提一件老師常做的事。那就是老師常常會給患者在主方后面加上中成藥,并囑咐在吃不上湯藥或停了湯藥之后,可以自行購買這些中成藥來服用,對于患者來說,這是一種治病的方便法門。 《內經》有云:“丸者,緩也”,凡久病成疾的患者,身體多會有諸多虛勞,而經過千年歲月的檢驗流傳至今的OTC中成藥,作為需要補虛的患者日常服用,慢慢地治療,亦能起到長治久安的療效。 而這樣的方子,對于醫(yī)生及醫(yī)館來講,是完全沒有任何收益的,患者可能都未必想到這一點,唯有真正替患者考慮的醫(yī)生,才可以做到這些吧。洪淵老師亦是從他的老師李老那里,沿習了這一作法。 所以在老師這里,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醫(yī)者仁心,什么叫“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y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yī)?!?br> 06 圓運動即天地之道,讓多年所學融會貫通 學過了脈法及問診等方法后,最后一天的下午,是答疑解惑的時間,同學中有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拿出自己久治不愈的案例請教老師。洪淵老師講,李老常給我們說“治病就是用病機統(tǒng)萬病,執(zhí)萬病之牛耳,使萬病無所遁形”。雖然疾病的表現(xiàn)是十分復雜的,但是造成這些復雜表現(xiàn)的因并不復雜,中醫(yī)治病就是從果上求因,從因上論治。 分享案例中的患者是一位腔梗、加上反流性食管炎、焦慮抑郁,十余年間不用安眠藥則無法入睡的患者。老師為我們抽絲撥繭,層層遞進,并囑咐,做醫(yī)生對于結論定要慎重,不可見一癥狀便斷其病,每一個癥狀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最多只占10%的判斷依據(jù),而一個癥狀又有好幾種病機,經四診合參后,以出現(xiàn)最多的共同病機為準。針對這一病機,先要用經方辨證,方可再根據(jù)需要,加些單味的經驗藥與單方、偏方、驗方。當沒有抓住大的病機的時候,你用藥的大勢沒有形成,光用小的這些藥去點綴,效果就差了。 聽老師講方子,有種酣暢淋漓的痛快,有如觀看一位大將在戰(zhàn)場上指揮千軍萬馬,揮斥方遒,老師生生地把治病、把用藥、把醫(yī)術,升華成了藝術,看得出來,老師對于診病,是真愛。 我也曾問過老師為什么不把治療消化失眠之類又輕、患者又多的病癥作為擅長來標注在醫(yī)者介紹里,而偏偏選疑難雜證這種重病?老師想都沒想輕聲地說:那種沒意思。在稍縱即逝的羞赧神色里,分明我又捕捉到了一絲絲孩童般的頑皮與得意。 聽了老師的分析,在坐諸位同學頻頻點頭,恍然大悟。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執(zhí)業(yè)醫(yī)者,能有緣學到《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這本書。如李老所說,這不僅是一本醫(yī)病之書,更是一本醫(yī)醫(yī)之書,掌握了這本書中的內容,好像打通了你的任督二脈,會使你多年所學融會貫通,因為圓運動即是天地之道,是在亙古的久遠以前太陽的熱初射到地面之后,其陽熱與地球的陰冷發(fā)生愛力而圓運動起來,遂成我們現(xiàn)今生活著的有造化的宇宙。 所以這一門學科是合了道的學科,為什么李老的弟子短時間內在全國各地紛紛成長為名醫(yī),便是緣于此,緣于這一門古中醫(yī)學派所遵守的治病的根本準則,是合了道的。 三天的學習機會,收獲極豐,在課堂上,我們學的不只是如何治病,更學習了如何修身養(yǎng)性,如何使自己的行為合于道。言語不足以表達內心之澎湃,唯有感恩再感恩,愿洪淵老師自己注意保重身體,福澤更多患者和學生,也期待下次的學習能夠盡快到來。 相 關 課 程 推 薦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 李洪淵老師主講線下課 上課時間:8月23日、24日、25日(第6期) 上課地點:北京市東城區(qū)國子監(jiān)街40號 課程咨詢:15901506080(鄒老師,微信同號) 同時,李洪淵老師目前也在睡力鋪線下店出診,時間為每周一,隔周出診,如8月19日、9月2日,以此類推。 |
|
|
來自: wenwengolf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