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鍾記郵(3299)差點被遺忘的曾鞏 前幾天收到朋友寄給我的紀念封,紀念郵戳上是紀念曾鞏誕辰1000歲。知道曾鞏源自語文課的一道文學知識題,就是唐宋八大家都是誰。最熟悉的莫過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因為讀過他們的文章和詩詞,對于蘇洵和蘇轍,是因為蘇軾的緣故,一個是蘇軾的父親,一個是蘇軾的弟弟,1061年蘇家兄弟參加制科考試之后,宋仁宗曾經(jīng)說過為后世找到兩位清平宰相,說明蘇轍的文采不在蘇軾之下,反倒是曾鞏的印象不是很深。 不過既然被后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無論是學文還是人品都是絕世高人。因為在1057年的那次科舉考試中,蘇家兄弟、曾鞏、程頤、程顥、章惇、張載、曾布、呂惠卿、王韶等人都參加了,這些人同時考中,并對后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科考又被稱作千年科舉第一榜。這一屆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副主考是宋代詩歌的開山祖師梅堯臣。也正是歐陽修的一點點“私心”,把蘇軾的卷子誤認為是曾鞏的,于是蘇軾就從第一變成了第二。 曾鞏是江西南豐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歐陽修的得意學生,以散文著稱,主張文以明道,把歐陽修的事信、言文觀點推廣到史傳文學和碑明文學上,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自然淳樸,自成一家。曾鞏中進士之后,經(jīng)歐陽修推薦,擔任館閣校、集賢校理兼判官告院,一直從事古籍整理工作,9年之后先后擔任越州通判,知齊、襄、洪、福、明、亳諸州,任地方長官12年,一心為民,所到之處關心和幫助當?shù)孛癖娊鉀Q實際問題,受到百姓的擁戴。1080年奉調(diào)滄州時經(jīng)過京城,神宗皇帝聽取了曾鞏對財政的看法,覺得他很有才干,于是留在京城任職,兩年后任中書舍人,1083年病逝。 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后文,文道結(jié)合。重視興教勸學,培養(yǎng)人才。其一生成就斐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尤為突出,積極參與歐陽修的詩文革心運動,他的散文內(nèi)容廣泛,義理精深,節(jié)奏舒緩感情醇厚,氣質(zhì)內(nèi)潛,主題明確說理有條不紊,尤其善用排比句、對偶句,真可謂奇人。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