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小喜歡歷史和古代文學,對于《史記》,我有非常深的情結(jié),尤愛讀其中的本紀、世家與列傳,喜歡司馬遷對于人物個性、故事情節(jié)的拿捏,喜歡他的敘述方式。另外,我讀《史記》,是從太史公自序開始的,孟子說“知人論世”,讀自序后,再看內(nèi)容,更覺得《史記》每篇都有司馬遷的精神在,有一種飽經(jīng)磨難卻又屹立不倒的精神在。 之前讀的《史記》出自其他出版社,皆為簡體橫排,一直想買一本繁體豎排的,有三家注的版本,上大學后,正逢“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剛剛出版,恰逢這次生活費花完,下次生活費沒到,囊中羞澀,我以前是從來羞于向人借錢的,但是看著網(wǎng)絡(luò)上的書影,我覺得我一天都等不了了,人生第一次向同學借錢,就是為了買這一套《史記》。現(xiàn)在這套書被我從本科帶到研究生學校,放在我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我覺得,《史記》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豐盛的精神食糧,他還是我的青春。 ——李智博 中華書局的簡體版史記,買了兩本,看了三遍;后又購入繁體版,看了兩遍;現(xiàn)在這個書視為最重要的書,經(jīng)常供奉著。 真愛,看哭了好多次,看笑了好多次。 ——尹成名 小學五年級第一次了解了司馬遷其人,便被司馬遷的才學,品質(zhì),以及他堅韌不拔的精神而深深吸引,小學畢業(yè)便求著父親給自己買了第一套史記——《白話史記》,使自己進一步加深對史記的了解,同時開始對司馬遷其人其生平的了解,非常喜歡《報任安書》,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并且還看了李長之先生的《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成為我對司馬遷認識的入門之作。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間也是一直致力于司馬遷與史記的研究,希望能夠像很多前輩學者一樣能夠為史記的傳播,能夠為更多的人了解司馬遷做出自己微末的貢獻。 報任安書中有一段“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是一個偉大男人面對殘酷現(xiàn)實的坦然態(tài)度,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無慍色,他是我知道的最強大的人,擁有最堅韌的意志,縱觀史記,通篇也是恢宏博大,他將苦難留給自己,送給世人的是一座文化山峰。他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想太史祠上大書的“高山仰止”四字已經(jīng)代表兩千年來的人們的看法,告訴九泉之下的他,告訴全世界,他做到了!而他也成為我的一個標桿,因為喜歡他,所以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希望自己能夠配得上“喜歡”二字。(簡單書寫,未能言盡) ——王箬翾 上高中那會兒,歷史特別差,當時最痛恨的是歷史考試的年份,一個安史之亂發(fā)生的時間足以讓我捶胸頓足,于是選擇了學理科。大學開始,只要有空便往圖書館跑,我一向?qū)χ袊乃猩裨捄蛡髡f有著濃厚的興趣,上古封神、山海經(jīng)里的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等等,然后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演義的題材都是從神話、傳說再加上史料結(jié)合而來。而往往這種時候,總是迫切地想知道真正的歷史是什么樣。 春秋五伯、戰(zhàn)國七雄、禮崩樂壞、趙高亂秦、鴻門宴、賈誼和晁錯的政治主張、李廣難封、蘇武牧羊、外戚干政等等,因為高中學習的史書課文都是節(jié)選,單一地從節(jié)選中想去了解史書所記載的人物和事件,無異于異想天開。時常又會受到影視作品或演義那種先入為主的思維影響,導致很多歷史真實的一面往往無法知道。 如魯迅先生所講,《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想每一個想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會選擇先讀《史記》,我亦如此。斷斷續(xù)續(xù)在圖書館看了一部分,諸侯殺伐、策士縱橫、金戈鐵馬、國破家亡……在司馬遷筆下栩栩如生呈現(xiàn)出來,于是自己感嘆原來如此,更是被太史公精湛的筆法和那種全知視覺的描寫深深吸引...... 工作后,不斷地收集各種需要購買的古籍書,然而所購買的第一部書,就是《史記》,雖然才疏學淺,也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研讀,但很值得??v然《史記》只是我閱讀二十四史的開端,迄今,其他史料可能看得較少,唯有《太史公書》,很多篇目已然閱讀不下五次。人言史書乃帝王家譜,然而在太史公筆下,三教九流販夫走卒皆活靈活現(xiàn)。往往能從其筆下一窺當時之社會現(xiàn)象和中國人民的智慧。 有時候會想,歷史先輩們不斷傳承我們的文化,使得幾千年后的我們還能從浩如煙海的典籍里了解歷史的車輪,甚至是他們筆下的春風促使一代代的中國人皓首窮經(jīng),只為不讓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脫節(jié)或遺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傳承,若沒有太史公類的歷史先輩,我們?nèi)缃竦臓顩r與印第安人何異?又何談偉大的民族復興。 有時候看著《史記》,會不自覺地想太史公在一種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完成這千古史家絕唱。雪夜里那昏暗的燈光下衣衫單薄,偶爾咳嗽幾聲;抑或是炎熱的午后輕搖蒲扇,旁邊的粗茶還冒著熱氣;筆卻始終在竹簡上不停的寫著......每每看《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那種由衷的敬意與憐憫又縈繞心頭,憐之敬之又欲友之矣。刀筆揮舞,萬世乾坤出筆下;重厄不潰,千秋史魂遺人間。 ——魯保均 這次拍的是今年才買到的新版《史記三家注》,但是說起我和史記的淵源已經(jīng)很久了,從小時候家里就放了三本裝的厚厚的史記,父母總是努力地想讓我讀懂,后來每次學了什么古人,父母就拉著我在書里查找,對于這本書我最開始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一本詞典;后來我慢慢長大了,和父母一起翻史記的日子也沒有了,他就靜靜地躺在書柜里,可是那時候初高中也會經(jīng)常引用到司馬遷的故事,每每讀到相關(guān)的文章,都會拿起來讀幾頁,更多的是想體會司馬遷寫下史記時候的感受,這時候的史記對我而言可能像是一位偶像的見面會;再長大些一次密集的翻閱史記就是今年初了,一個默默關(guān)注了很久的展覽《史記中的大西南》,去到重慶、貴陽看了這個展覽,每次去看之前之后,都非常興奮的在書里翻閱“秦滅巴蜀”、“漢武帝開發(fā)西南夷”等故事……結(jié)合看到的文物想象那個年代不同凡響的故事,這個時候的史記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個遠方的朋友…… ——朱思宇 請以上五位讀者近期保持手機暢通,我們將會有工作人員與您聯(lián)系溝通相關(guān)事宜。 (統(tǒng)籌:陸藜;編輯:思岐) |
|
|
來自: 星河歲月 > 《讀書藏書,書人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