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你對孩子的評判,就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判斷。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晏嬌朗讀音頻 最近大火的電影《少年的你》贏得無數掌聲,上映3日,票房便突破3億。 不僅迎來了豆瓣8.5的高評分,還被李銀河老師發(fā)博點名表揚。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對細節(jié)的把控所呈現出來的真實感,以及劇情的深度給觀眾帶來的沉思。 看過電影的朋友們評價說:“太好哭了?!?/span> 老實講,觀影的過程中,我也忍不住幾次落淚。 如果你真的看懂了,你會發(fā)現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出圈層式的火爆,因為它所表達的不僅僅是“校園暴力”。 更是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三觀的建立,以及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01
陳念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媽媽為了供陳念讀書,經常去外地打工賺錢,留陳念一個人在家。 陳念很爭氣,雖然家境貧寒,學習成績卻一直保持年級前幾。 本來還有一個月就要順利畢業(yè)的她,卻因為同學“胡小蝶”的自殺案而被卷入了校園暴力。 那天,胡小蝶從教學樓縱身跳下后,所有同學像看熱鬧一樣,圍在胡小蝶的尸體旁。 只有陳念脫下了自己的衣服,蓋住了胡小蝶的身體。 可為此,陳念卻被這場欺凌的主導者,班里的霸頭魏萊盯上了。 她先是上體育課時被同學拿球有意無意地砸來砸去,走路時被故意絆倒而摔下樓梯。 后是被魏萊一伙人守在家門口對其施暴,為了躲藏,她鉆進了臭味熏天的垃圾桶里,哭都不敢出聲。 而此時,正因為創(chuàng)業(yè)失敗在外躲債的母親,卻在每次給陳念打電話的時候只會說: “孩子,再忍忍高考過后就好了,你就長大成人了,我們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這話聽起來,多么的刺耳。 甚至面對施暴,也只會一味地躲藏、一味地忍受,這樣的沉默,讓積怨已久的陳念最終爆發(fā),失手殺了施暴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作為父母,如果早一點發(fā)現孩子的異樣,早一點帶著孩子去報警,積極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或許就不會造成如今兩個家庭的悲劇。 那些習慣忍耐的父母,他們或許不知道,因為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遭遇了多少人生至暗的時刻。 他們也永遠不會明白,孩子會因此承受多么慘痛的代價。 02
作為本劇最大的反派,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魏萊。 魏萊的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優(yōu)渥、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她,本應該是一個溫柔得體的大家閨秀。 可實際上,她卻是一個在老師父母面前表現的乖巧懂事,私下拿欺負同學,來取樂的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甚至當因為涉及到同學的自殺案,被警察審問時,那副天使般的面孔竟漏出了惡魔般冷漠無情的嘴臉。 直到警察為了“胡小蝶自殺案”而去到魏萊的家中調查時,她母親和警察的對話,揭露出了真相:
這讓我想起很多父母喜歡用洗腦式的期待,去給孩子施壓:
像魏萊父母這樣“滿足了物質需要,殘缺了人格發(fā)展”,這樣的家庭教育,又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應該給到孩子的是努力過后的夸贊和支持,失敗過后的理解和鼓勵。 而不是作為一個大人用成年世界的標準去要求他,甚至批判他。 你或許不知道,你對孩子的評判,就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判斷。 03
整部劇中,最讓人心疼的還是小北。 父親在他很小時候便扔下他們母子跑了,母親也在他13歲的時候,為了重組家庭而拋棄了他。 毫無生活來源的小北為了生計,隔三差五的和一群社會人士,打架斗毆。每天鼻青臉腫,渾身是傷的回到那個破舊不堪的小房子里。 盡管如此,他卻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的灰暗,而黑化了自己的內心。 在一次被毆打的過程中, 因為路過的陳念出于善意報了警,而認識了這個和自己命運相似的姑娘。 在小北眼里,陳念就是他滿目瘡痍的生活中,撒下來的那道白月光。 這句話俘獲了多少觀眾的心? 可感動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小北的心疼。 陳念的世界,有小北來保護,可小北的世界呢?又有誰來保護呢? 父母對孩子缺少的教育和愛,讓小北拼了命的堅強。為了生計,在不斷受傷后,學會了養(yǎng)活自己。甚至在遇到心愛的人時,也只會通過毀掉自己的方式,來成就對方。 這個心地善良的男孩子,即使生活在陰溝里,也想拼了命的讓喜歡的姑娘能仰望星空。 如果屏幕前的你,為人父母,那么請你無論孩子成績好壞,可愛與否,都能用心去保護他,不要放棄他。 當然不僅要保護他如何不被別人欺負,更要保護他健康的思想,讓他不去欺負別人,也不要在別人被欺負的時候,冷漠對待。 這才是,防止校園暴力最根本的方法。 04 一位為人父的朋友在下面留言說:適合帶孩子去看么? 我回復他:適合,不過看完需要你給他一個關于校園暴力的正確認知。 所謂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不僅是對身體上的保護,更是應給給未成年樹立一個溫柔純良的思想建設,而做這件事情的不應該只是社會和法律,更應該是父母自己! 我想,這或許也是這部電影真正想給觀眾帶來的意義之一。 可它卻是青春類電影和對教育反思的一個很大的進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