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涼飲子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大黃、赤芍藥、當歸、甘草(炒),各二錢。 【組成】當歸(去蘆,酒浸)甘草(炙)大黃(蒸、焙)赤芍藥各等分 【主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驚掣;哺乳不按時,寒溫失度,腸胃不調(diào),嘔吐,大便秘結(jié);頭面生瘡癤,目赤咽痛,瘡疹余毒。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食後,臨臥服。 四順清涼飲子 【通用名稱】四順清涼飲子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組成】當歸身 龍膽草(酒洗,炒) 黃芩 桑皮(蜜制) 車前子 生地黃 赤芍 枳殼各2.4克 炙甘草0.9克 熟大黃 防風 川芎 川黃連(炒) 木賊草 羌活 柴胡各1.8克 【用法】上銼一劑。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遠服。 【主治】凝脂翳癥。生于風輪上,初起如星,色白,中有凹陷,如針刺傷,后漸漸長大,變?yōu)辄S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