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天津路小學是一所創(chuàng)建于2010年的現代化學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研究氛圍濃厚,辦學成績顯著。近年來,學校以“特色校本研修”為契機,以建構“智慧課堂”為抓手,以“常態(tài)教研”為依托,以“多元研修”為動力,全方位、多維度開展校本研修活動,不斷加強校本研修的實用性、實效性、創(chuàng)新性。學校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研一體化變革下的“五學”課堂建設,聚焦課堂變革,回歸教育本位,不斷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學校先后榮獲省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省教學成果獎,市基礎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等數十項榮譽。 聚焦校本,力求教學科研一體化 教·研一體化變革是以學校為中心,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根本目的,將教師的課堂教學、研究與學校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教研模式。 為提高廣大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學校牢固樹立“教師是研究者、課堂是實驗室,問題即課題、過程即成果”的教研新思路,先后組織開展了“校本研修”“學科組建設”“課堂診斷”等系列主題校本教研活動,取得了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實踐成果。此外,學校創(chuàng)造性開展校本四級教研制度:即微型教研家常化、備課活動系列化、校級教研主題化、集團教研規(guī)?;诮處熑后w中努力形成“聚焦課堂,研修先行”的教研文化。 聚焦“五學”,力求課堂教學生本化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重塑了當今教育的價值認知,為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學校開展教·研一體化變革下的“五學”課堂建設從學的視角重構教學研究活動,將教研和教學融合一體,讓教研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 學校的“五學”課堂建設主要從教研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開展。第一從“研”的層面理解“五學”,即學情調查、學理分析、學材開發(fā)、學程設計和學評反饋。第二從“教”的層面設計課堂教學的范式,“五學”分別是目標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和檢測評學。當然,無論是研還是教的層面,五學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關聯融通、螺旋上升的統(tǒng)一體。 目前,全校各個學科都圍繞“五學”核心理念和教學范式開展研究和實踐,徹底變革傳統(tǒng)的條目式教案,從學的層面設計教學流程,讓課堂教學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聚焦項目,力求教學研究前瞻性 2018年10月,學校開展了江蘇省教學改革前瞻性項目教學研討活動,把教·研一體化變革下的“五學”課堂建設作為培育項目,并邀請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吳玉國、許衛(wèi)兵兩位特級教師領銜的名師工作室共同參與指導和研究。 活動中,盛桂賢、周丹菊和婁甜等教師執(zhí)教觀摩課,他們均圍繞“五學”理念開展積極嘗試,靈活運用“導學、探學、研學、賞學和評學”五要素,合理安排課堂結構,充分組織學生活動。在“五學”課堂上,學生人人參與學習展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得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8年辦學歷史,8年發(fā)展成長之路。學校在發(fā)展中收獲,也在成長中反思和憧憬。以“問題”為導向的教·研一體化變革,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這所年輕的學校。以構建多元研修體系為抓手,不斷促進師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點亮了全校師生的幸福教育生活。以精神文化為重點,以服務教育教學為宗旨,以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以前瞻性教學改革為引領的教育教學思想,正在全面開創(chuàng)學生、教師、學?!叭灰惑w”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局面。 (高會洲 盛桂賢 朱俊華 吉 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