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jīng)紀;五臟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jīng)道,貴賤貪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懼之理;審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一一《黃帝內經(jīng)》 所以說;圣人治病,必知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四時寒暑的規(guī)律;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經(jīng)脈之陰陽表里,刺灸、砭石、毒藥治病之所宜;能詳審人情事理,運用診治之常道,從病人的貴賤貧富,區(qū)分其體質及發(fā)病的各自特點,問其年齡之長幼,知其性情勇怯之理,審察病色出現(xiàn)的部位;知其病之本始,并結合四時八風正氣及三部九候脈象進行分析,所以他的診療技術是全備的。 《素問?疏五過論》首先論述了由于醫(yī)生的學術不精、人情事理不明所造成的五大診治過程中的過失,最后得出結論:“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jīng)紀;五臟六腑,雄雄表里…從容人事,以明經(jīng)道,貴賤貪富,各異品理?!?/span> 明代著名醫(yī)學家龔廷賢飽讀詩書,閱歷豐富,是個大愛大仁之人。他曾經(jīng)遇到一個女子,因喪夫悲痛過度最后病倒,表現(xiàn)出腹脹、六脈俱弦、氣喘食少、身體瘦弱的癥狀。他認為,無情之草木金石,不能治有情之病,只有為患者開導解結,使她心情愉快,病才能輕松治愈。他安撫患者說:“汝夫已歿,汝子已失其養(yǎng)。汝若再死,汝子豈不更無所賴乎?如此則不獨無益于夫,而反害其子。汝應盡教子之職,不可死,亦不可病。今之病必須情志舒暢而后可愈。”一席話讓女子醒悟了。然后他用“解郁方”十幾劑后,患者痊愈。 21666
主編:楊曉峰 編輯:鄭曰蓓 李莉 李顏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