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魏銀
五苓散系《傷寒論》方,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5位藥組成,作用主要是健脾祛濕,化氣行水。本人在臨床中以此方加味治療很多疑難雜癥,頗獲良效。經選幾則案例于大家共勉如下:
【自汗】:劉某某,男,32歲,出生日期1985年12.28日,于2017年7月1日接診?;颊咦院挂褍赡?,頭汗尤多,自覺洪熱則汗出淋漓?;颊咴跊]有來我處調理之前,前醫(yī)曾投玉屏風散,當歸六黃湯,生脈飲等方劑未見明顯效果。來我處診所就診時飲食起居有規(guī)律,小便短少,自汗很厲害,舌質淡紅,舌苔白,大便正常。
首先,我們從患者先天體質入手,病從根入手,不難發(fā)現(xiàn),該患者先天肺氣不足,金生水,水旺首先克火其次侮土。
其次,中醫(yī)講,培土生金,肺主金,肺氣虛找母親,虛則補其母。另外,患者先天水旺侮土,土就更加不足。經六經辨證,該患者太陽病從小腸,小腸有熱。
針對該患者的癥狀,我選擇五苓散,以茯苓20克,白術20克,豬苓10克,澤瀉15克,桂枝10克,黃芪60克。此藥服7劑量配合艾灸太淵穴,神闕穴,隱白穴,小便量漸多,自汗告愈。
【按語】:汗為心之液,汗為陰液?!端匚?陰陽別論》:“陽加于陰謂之汗?!闭f明汗是陽氣作用于陰液之產物。本案例自汗,以頭面部,飲食正常,小便量少,屬脾陽不足,膀胱氣化不利,并非衛(wèi)表失固,所以用玉屏風散見效不明顯。又非虛火上炎,用當歸六黃湯見效慢。本人用五苓散源于患者先天體質太陽病從小腸,其中豬苓瀉心火,茯苓白術健脾祛濕,澤瀉利水,增加膀胱氣化功能,另加黃芪升陽補肺氣。因此,患者通過艾灸配合中藥茶飲自汗消除。 |
|
|
來自: 踏遍青山的中醫(yī) > 《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