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天下文章一大抄,這里的“抄”當(dāng)然有借鑒的意思。也有好多文人騷客們?yōu)榱恕爸戮础弊约盒哪恐械呐枷瘢渤3!俺薄?/strong>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都知道,這一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其境界、意向與意境都堪稱古今少有。然而,這么有名的一句詩竟是借鑒南北朝時期庾信《馬射賦》里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這一句,仔細看看,是不是吃了一驚,就改了幾個字,境界就全然不同了,提升了幾個檔次。 還有我們的蘇大才子蘇軾,也老喜歡干這事,看到賞心悅目的詩詞句子,就拿過來“致敬”一下,從而變成了自己的,流傳千古,反而把原來的詩詞給帶火了。 本來“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fēng)雨?!背鲎匀~清臣的《賀圣朝·留別》,然后被蘇軾看到了,非常喜歡,就“致敬”了一下。遂而將其寫成“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一下子就火了,不僅自己火了,原先的葉清臣的《賀圣朝·留別》的那句跟著也火了,流傳至今。 據(jù)了解,蘇軾的其中一首詩詞,全篇的每一句都是出自以前別人的詩詞里,被他組合在一起,簡直惟妙惟肖,渾然天成。 然而,蘇軾也有“致敬”失敗的時候,數(shù)首作品里都有“致敬”張志和的《漁歌子》里的“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一句,然而結(jié)果都以失敗告終。 還有一次失敗的也就是這次,一位沒什么名氣的小和尚守詮,在夜色里妙手偶得了一首詩,寫在了墻上。蘇軾發(fā)現(xiàn)了,覺得好,便根據(jù)其詩自己寫了一首。 后來,周紫芝便去尋訪守詮的原詩,作為蘇軾粉絲,他也不得不承認蘇軾敗下陣來!面對不知名的小和尚的一首詩,輸?shù)眯姆诜?。他對守詮這首詩的評價是:純屬天籟,古人風(fēng)味。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番: 《題梵天寺》北宋·守詮 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 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北宋·蘇軾 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屨。 惟應(yīng)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我們只要認真讀一下這兩首,便也可發(fā)現(xiàn)蘇軾的詩雖然也較為出色,但細細品味,較之于原詩守詮的而言,其意境和遣詞造句還差上那么一點火候。 首聯(lián)“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傍晚時分,我一個人獨自歸去?!奥淙铡北砻髁藭r間,“寒蟬鳴”表明了季節(jié)和安靜的環(huán)境,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寥寥幾個字,便將一幅僧人晚歸圖刻畫了出來,其“禪”的意味十足。 次聯(lián)“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泵枥L了時間的變換,從“夜未掩”到“片月”,預(yù)示著由傍晚變成了夜晚。“松扉”表明了寺廟周圍一片古樸景象,充滿了“禪”的意味,有種“蒼蒼竹林寺”的即視感。靜態(tài)和動態(tài)相結(jié)合,仿佛讀者也置身于其中,感覺到了那種古樸的禪之氣息。 尾聯(lián)“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笔褂昧艘詣訉戩o的手法,其它的什么聲音都沒有,只聽見狗在叫,不一會看見僧人的回來,鉆入旁邊的青蘿叢中去了,又復(fù)歸到了一片寧靜的環(huán)境中。詩人以非常細膩的寫作手法,描寫了回到家中看見的一件小事,所見的都寫了出來,意境深遠。 綜觀守詮這首詩,富有禪味的意境和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運用到的詩詞手法,全詩處處寫靜,卻沒有一個靜字。物和景的描寫無不活靈活現(xiàn),感覺似一幅畫鋪在讀者眼前。與他的詩相比,蘇軾的那首“致敬”之作只能是輸?shù)眯姆诜恕?/strong> 編輯:張圣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云端,墜入生活。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