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0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這個群體十分龐大。失明人士共有824.8萬,全國此類存在視力障礙的人數(shù)量位列世界第一。 而2016年,視障人數(shù)的數(shù)量已經迅速增長到了1731萬人,也就是說,每八十個人中,大約就有一名失明人士。 一個如此龐大的群體,我們?yōu)槭裁礃O少在生活中看見他們? 困難重重的外出對于視障人士來說,一旦出門,可能要面臨比身體殘障更無力的狀況,如奇形怪狀的盲道,沒有提示的紅綠燈,缺失的導盲犬或是拒入導盲犬的交通工具和餐廳…… 因此,有高達30%的視障人士選擇不踏出家門一步。 不知通向何處的盲道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幫助他們獲取信息——“我現(xiàn)在在哪里?” 但順著中國式盲道走,你也許能夠走到某個地方,但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會走到那個地方。 盲道發(fā)明于1965年的日本。 而中國的盲道修建熱潮始是從 2005 年開始的。因為這一年,「全國文明城市」這個稱號開始評選。在評選的項目中,盲道的覆蓋率是城市是否文明的重要指標。所以,全國幾乎所有城市都以極高的熱情來修建盲道。 現(xiàn)在,中國有了全球長度最長、分布最廣的盲道。但有些時候,一些敷衍又不走心的盲道設計反而給盲人們的出行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一只難求的導盲犬 如果說盲道是盲人們的指路牌,那導盲犬就是他們第二雙眼睛。讓他們能在不麻煩旁人的情況下,獨立又安全的行走。 作為我國大陸地區(qū)第一家導盲犬培訓機構——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成立12年來,也僅共培育出154只已經服役的導盲犬。雖然基地每年培養(yǎng)成功的導盲犬數(shù)量已從最初的1-2只增加至20只。 由于數(shù)量有限,申領者需具備各項考核條件,如果足夠幸運的話,等上幾年,也許就能成為萬里挑一的導盲犬主人。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期,終于擁有了一只屬于自己的導盲犬,他們發(fā)現(xiàn),時間和機率反而是最容易克服的困難。 公共場所對于導盲犬的排斥,讓他們無力招架。在明文規(guī)定”導盲犬可以上地鐵“的北京,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11次試圖攜帶導盲犬乘坐地鐵被拒。 改變生活的互聯(lián)網而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不斷消解著城市,生活給他們帶來的阻礙。 ![]() 智能手機和導航軟件的出現(xiàn)已經基本解決了盲人走在路上基礎的信息需求。同時,手機只要安裝了讀屏軟件,他們就能平等地和所有網民一樣享受著便捷的生活,點外賣,玩游戲,閱讀咨詢。 ![]() 技術的出現(xiàn),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不斷的打破視障給他們帶來的信息接收障礙。2016調查顯示,有63%的視障者認為互聯(lián)網的價值非常大,互聯(lián)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或命運。 ![]() |
|
|
來自: qq992924008 > 《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