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樂隊的夏天》節(jié)目錄制到一半,特邀嘉賓樸樹突然站起身,真誠地說:“那個....我歲數(shù)大了,該回家睡覺了?!?/span>這么重要的場合離場,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樸樹做到了。 他真的走下了舞臺。樸樹還是那個樸樹,真性情,真任性的一個男孩。 節(jié)目錄制一半樸樹回家睡覺,可身為教師卻從沒有“中途退場”的勇氣。 老師們身體累,心更累。但他們永遠不會講課到一半就退場,因為,他們知道,講臺下都是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是未來的希望,是一對對父母的寄托。 所以他們再累,也不能停下。 
“如果沒生病,我就能帶他們復習了, 沒有誰比我更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自從做了老師,和其他很多職業(yè)不同,別人上班可以稍微遲到一些,稍微晚一些,累了可以休息一下。但是老師從來不敢遲到,因為講臺下、教室中,學生在等著老師,他們有的從很遠的地方來上課,他們的背后還有對他們滿懷希望的父母。小盒老師公眾號經(jīng)常有老師留言說:“我上班一定不能遲到,不僅不能遲到,我肯定還要早到一些,不能讓我的學生們等我。”老師講課也會累,上課時都是要精神高度集中、聚精會神的。有時站著站著腿也很酸,嗓子也很難受,但他們從不會“中途離場”,因為他們肩負的是教師的使命,是他們的責任。王老師是二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去年元旦過后,她身體就一直不舒服,因為臨近期末,她不想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就一直帶病上課。 1月5日下午,王老師的病情突然加重,經(jīng)檢查,被診斷為爆發(fā)性心肌炎。據(jù)了解,爆發(fā)性心肌炎是一種罕見病,極其“兇險”,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她自責地說:“如果沒有生病,我就能好好地給他們復習了,沒有誰比我更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了。”她希望能夠早日康復,早點回到孩子們身邊。 期末考試的日子,因無法返校,王老師特地找來紙和筆,顫巍巍地寫下對孩子們的祝福:“二年級的所有小朋友,希望你們在期末考試中都考出好成績,愛你們的王老師。寫完后,她拜托記者一定要將祝福帶給孩子們?!?/strong>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老師一直心系學生,從未退場。 這也許是中國最孤單的學?!_學儀式上,高高的旗桿下孤零零地站著三個人:41歲的班主任陳洪艷、41歲的體育老師劉海濤和唯一的學生、12歲的王浩。從幾年前開始,吉林省公主嶺市三門李村小學成為一所罕有的“獨生小學”。“上課!”班主任陳老師用洪亮的聲音開始了開學第一課。“老師好!”王浩小小的身軀從課桌后站起來,稚嫩的聲音回蕩在空空的教室里。教室里沒有暖氣,冬天只能依靠古老的爐子燒火取暖。陳老師不時往爐子里添煤,一邊還不忘提醒王浩注意生字發(fā)音。天氣預報當天下午要下中雪。體育老師劉海濤匆匆趕去鎮(zhèn)里,為王浩領取新的教材和教具。雖然只有一個學生,小學每天早自習和七節(jié)課,語文、數(shù)學、英語都沒有落下過。開學了,陳老師又重新設置了14個手機鬧鐘——那是王浩每節(jié)課的上課鈴和下課鈴。“一個學生也不能糊弄啊,一樣要認真教,要不良心過不去?!标惱蠋熣f,自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在這所學校已堅守了18年。陳老師明明可以去環(huán)境更好的學校工作卻留了下來,很多朋友和親戚都不理解她。“學生還在,我走了就沒人管王浩了,我肯定不能走。”陳老師出身農(nóng)村,深知農(nóng)村教育的不易,更不愿放棄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老師總是怕王浩太孤單,總是跟他聊天,鼓勵他去找村里其他孩子玩耍。對他就和自己的兒子一樣,希望他能夠成才。王浩的父親也經(jīng)常來學校旁聽。對于兩位老師的堅守,他真心感激。 就算只有一個學生,也要堅持上課,就算只有一個學生,兩位老師也沒有“中途退場”。 因為成為老師那一天,他們就懂得,老師身上肩負著沉甸而甜蜜的擔子。 只要學生在,他們永遠不會離開。 我想,這是對“愛的教育”最好的詮釋。 
“雖然我有一個孩子, 但同時我也是43個孩子的媽媽” 在蘇州的一所學校,周一至周五,早上5:30起床,晚上7:30回家,早讀、午讀、晚讀、主課,每節(jié)課40分鐘,每天要上六七節(jié)課,平均每周工作時間3000分鐘。這就是老師的生活。“早上起來,手忙腳亂,沒時間吃早飯,有時順路買個早飯,等紅燈的時候吃掉!”大多數(shù)老師都是這么過來的。吳霞女兒才九個月大,她還在哺乳期。出于照顧,學校給了她,8:00左右到校的“特權”。但作為初三英語老師兼班主任,為了學生,她主動放棄了這一福利。每天都是7:15分左右到校,幾乎沒有一天遲到。每天一大早,看著吳霞準備離家,女兒就不停地哭鬧、發(fā)脾氣,用盡各種方法,想她留下來,甚至最近開始整天不吃不喝,以此來抗議媽媽的“決絕”。而當吳霞晚上回家時,餓壞的女兒一下就撲到母親的懷里,吮吸著母乳。“想想也挺心酸的,我雖然有一個孩子,但同時我也是學校里43個孩子的媽媽,而且他們正在關鍵時刻。有時候必須舍小家為大家。”吳霞皺了一下眉頭,很無奈。為了學生,吳霞可以犧牲一切休息時間,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補課、訂正作業(yè)、背書;而一小時的午休時間,她更是如此。而周六休假,她也會和其他科老師結伴,來學校義務給二三十個學生上課·····14年教書生涯,她從來不敢懈怠。晚上回家,哄完孩子入睡,通常已經(jīng)是九十點鐘。這時,吳霞會在女兒床前開上一盞小燈,開始批改作業(yè),備課。“基本上忙到十一二點才睡覺,如果是學期末,批改完試卷,那就更遲了。”吳霞笑著說。什么是教育?今天,終于有了最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種影響,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不計報酬的奉獻,是一種春天播種夏天勞作秋天豐收的喜悅,最本質(zhì)的是愛,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其實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他們?yōu)閷W生嘔心瀝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不退場。 他們拿著微薄的工資,期待有一天,學生踏著自己的肩膀走上人生的領獎臺,無怨無悔。 不知為學生流了多少汗水,添了多少皺紋。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小盒突然想起那首詩——《站在講臺上慢慢老去》: 站在講臺上慢慢老去 手中的粉筆在盈盈的舞動中一點點縮短 輕輕地隨風卷進飄起的長發(fā)里 那撒滿繽紛花朵的長裙 不經(jīng)意間已沾染了歲月的痕跡 可我還是眷戀更迭的四季 還是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陽光撒滿他們的笑臉,幸福映在我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