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陳述古拒霜花 宋 蘇軾 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重要節(jié)氣,含有天氣逐漸轉(zhuǎn)冷、露水凝結(jié)成霜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tài)中。 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guān)系上,霜降則應以平補為原則。 民間諺語亦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霜降時節(jié),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 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搭菊花塔,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賞菊,賦詩潑墨。 正值柿子成熟之時,很多地方則有霜降時節(jié)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 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時節(jié)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秋補”比“補冬”更為當即,秋末時節(jié),宜多吃生津潤燥、益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蘋果、洋蔥、蘿卜等,預防秋季常見的口干、皮膚粗糙等“秋燥現(xiàn)象”。 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以防上火。 霜降雖然要補,但也講究因人而異,脾胃虛弱者、老年人或者慢性病患者在食補時,盡量吃用溫熱食物,以湯類、粥類最宜,既營養(yǎng),又利于吸收。 秋天要適當增加運動量,以加強心肺功能,抵御寒冷,宜靜又宜動是此時運動養(yǎng)生的特點,可以采取反常態(tài)運動法,比如倒著走。 倒行與向前的方向相反,走動時動用的筋骨、肌肉群也不同。倒行時,可以使頸部、腰部的緊張狀態(tài)得到相應的松弛和調(diào)適,從而有利于日常勞損部位的康復。 倒行應選擇車少人少的寬闊地,在倒行中,脖子還可輕輕左右扭轉(zhuǎn),快慢適度,雙手自然擺動,全身放松。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霜降時節(jié)氣候漸冷。在這段時間人的手腳易涼,后背易冷,是氣血遇寒循環(huán)不暢所致,但心里有燥熱的感覺。 面對這種氣候,陰天時要適當?shù)卦黾油庖拢黄G陽天適當減外衣,不要被寒氣所傷,也不要熱傷風。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腸胃血液供應;勞逸結(jié)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緒低落,切忌暴食或飲酒。 綠茶、清香型鐵觀音,因寒氣過重不宜多飲,適量品飲紅茶、巖茶、普洱茶、發(fā)酵程度重的烏龍茶為佳。 霜降節(jié)氣正值轉(zhuǎn)季之時,而轉(zhuǎn)季之時最容易發(fā)生感冒,而喝茶能讓人的免疫力明顯改善,同時霜降多喝茶可以滋陰潤肺。 中醫(yī)茶性味理論認為, “甘則補而苦則瀉”。茶主“泄”,不宜過量。除了清飲茶外,秋季茶飲也可以選擇一些滋陰清肺、疏郁解乏的藥材、花茶作為調(diào)飲。 如此,霜降飲茶最好不過。茶與水相遇,化瓊漿潤肺腑,使機體津液充足,心明神醒,精力充沛。 霜不降,怎得秋景落世塵
在如此秋冬相接的節(jié)氣 南方仍是氣爽風涼 北方卻早已迎來第一場雪 入秋的情愫是悲 但作為末秋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 不妨在霜降這天收起涼涼 送秋天一場溫暖的告別 愿今年冬不冷 來年好收成
杯小茶藏了一份小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