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這一輩子,跟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你的水平,就是離你最近的3個人的平均值。 也就是說,接觸什么樣的人,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 與什么樣的人相伴,就會有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曾國藩曾說:“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span> 他認為,決定一個人前程的重要性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 曾氏一族的祖輩,不過是以務農(nóng)為生的莊戶人家,并沒有拔群的眼界見識。 到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這一代,才認識到唯有讀書能夠改變家族命運。 于是曾玉屏傾盡家族之力,供養(yǎng)自己的子孫求學、科舉。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為了教育好兒子,在曾國藩年僅8歲時,就讓他跟隨在自己身邊課讀。 等曾國藩長到20歲時,又命其離家,到衡陽唐氏家墊去讀書。 對于父親的悉心教導,曾國落始終銘記在心。 他曾說:“國藩愚陋,自八歲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講授,指畫耳提,不達則再詔之,已而三復之;或攜諸途,呼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徹乃已?!?/span> 祖父耕讀傳家的訓言,為曾氏子孫子孫打下了扎實的國學基礎; 父親耳提面命式的教導,為幼年曾國藩確定了科舉取士的人生方向。 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曾國藩最終考中進士,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曾氏一族也隨之顯貴。 曾國藩曾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 人的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與他所結(jié)交的朋友才華是否出眾、品行是否優(yōu)良緊密相關。 因此,在選擇朋友這件事情上,我們不得不慎重考量。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朋友之間,無論志趣上、品德上還是事業(yè)上,總是會互相影響。 擇友如求師,選擇朋友就像選擇老師一樣重要。 凡是做好人,做好事,都需要良師益友好榜樣。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朋友決定了你人生的走向。 曾國藩善擇友,并且總結(jié)出“八交九不交”的原則: 交志向廣大者、交才高于己者、交敢于直言者、交品德優(yōu)良者、交體諒他人者、交遇事吃虧者、交雪中送炭者、交有生活趣味者。 志向不同者不交、阿諛奉承者不交、恩怨不分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落井下石者不交、貪小便宜者不交、忘恩負義者不交、品行低下者不交、迂腐刻板者不交。 因此曾國藩的朋友個個胸懷大志,,而且能夠彼此扶助。 更難得的是,他們對曾國藩的缺點,能毫無保留地批評指正,這也成為他事業(yè)上的最大助力。 曾國藩曾說:“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guī)矩,尚不失為興旺氣象。”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家庭安定與個人成就息息相關。 曾國藩常年在外帶兵,與家人聚少離多,曾家大小事務均由妻子歐陽夫人主持。 她不僅要侍奉老人,還要約束兒女、料理家事,其辛苦勞累可想而知。 據(jù)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回憶,曾祖父曾玉屏臥病在床的三年間,歐陽夫人盡心侍奉,“未嘗得一安枕”,是公認的賢妻良母。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安心在外拼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家托付給了這位賢內(nèi)助。 親人、友人、愛人,是離我們最近的人。 親人決定你人生的起點,朋友影響你人生的方向,愛人保障你人生的高度。 感恩這三種人,感謝他們無私的付出。 |
|
|
來自: xiaqiu2000 > 《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