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畫《春》是文藝復(fù)興初期的繪畫大師波提切利(1446年——1510年)在他36歲,即1482年春天精心創(chuàng)作的一幅蛋彩畫。 1842年夏天,美第奇家族的首腦洛倫佐的侄子要完婚,洛倫佐委托波提切利畫一幅帶有喜慶寓意的畫作,作為給侄子的結(jié)婚禮物,于是,這幅畫就誕生了。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羅馬神話故事中的描述,旨在表達(d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含有喜慶的寓意。 波提切利《春》 這幅畫的畫面內(nèi)容是這樣。 表情凝重的維納斯女神居于畫面最中央,可以看作是此幅畫的視覺中心,她的頭頂是手握弓箭的小丘比特。維納斯的左邊是美惠三美神,分別是象征華美的女神阿格萊西,象征賢淑的女神塞萊亞,象征歡娛的女神攸美羅西尼,三位女神神態(tài)輕松歡快,如同在陽光下翩翩起舞。三美神左邊是神使墨丘利,他似乎在修剪果樹。 維納斯的右邊,分別是花神、春神與風(fēng)神。 《春》局部 畫中人物通過流暢自然的線條,把每個人物的形象展現(xiàn)得非常生動,活靈活現(xiàn),使整幅作品洋溢著歡樂、祥和、輕松的格調(diào)。而這個格調(diào)跟作品的主題緊密結(jié)合,因為這幅作品是為了表現(xiàn)春回大地時,萬物復(fù)蘇,百花爭妍的美麗景象,透露出一種圣潔、純凈、典雅的藝術(shù)效果,歷來被各個大師級畫家所推崇。 在整幅畫作里,畫家并沒有直接刻畫維納斯,而是采用了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突出維納斯的地位。 一是把維納斯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以彰顯維納斯的身份地位。 二是通過旁邊人的神態(tài),來襯托維納斯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活動,維納斯表情凝重深沉,旁邊人的表情輕松自然,這樣一對比,維納斯敏感多情的性格自然就展現(xiàn)出來了。 三是通過畫中的草地上點綴的500多種花朵,來彰顯維納斯的特殊使命。 維納斯在羅馬神話中,既是美麗女神和愛情女神的象征,又是果園女神的象征,只要她出現(xiàn)在某地,兩個相愛的人會收獲愛情的甜美,果園會瓜果飄香,大自然中會百花盛開,到處會展現(xiàn)出一幅美麗祥和的景象。這些景象是人們求之不得的,預(yù)示著人們只要付出就能收獲希望。 波提切利在這幅畫中,去除了維納斯的神話色彩,加入了更多的世俗化色彩,把維納斯的等同于人們寄托美好希望的化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