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白茶:苦澀,滋味單薄 曾經(jīng),為了試茶,淘了些夏茶的茶樣。 買回來后,眼前的茶,顏色深邃,發(fā)紅發(fā)褐,葉片更是粗枝大葉,規(guī)格遠勝秋壽眉。 不用多說,單從干茶的外形,便能想象這夏白茶的原身,是何等的粗老。 押著這5g干茶送入蓋碗,真有幾分“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的灑脫。 沸水入杯,張牙舞爪的干茶難泡得很,好在穩(wěn)住了場面,快出水。 茶湯初一入杯,便感到一絲奇怪。 茶香呢? 原來,從干茶到?jīng)_泡,夏白茶的香氣似有若無,影影綽綽,著實“內(nèi)斂”。 掀起蓋碗,植物的清香微淡,毫無花香和毫香。 單論茶香,幾乎聞不出這是屬于白茶的香氣。 入口,便能清楚地感受到茶湯與春秋白茶的差別。 這一杯夏白茶,茶湯單薄得很! 感受湯水中的滋味,鮮爽的氣息極淡,苦味和澀味頭次成為白茶滋味的主導(dǎo)者。 飲盡這一杯茶,那股子澀味揮之不去,縈繞在喉間。 更別提茶的回甘了,清湯寡水的茶湯入喉,口腔中毫無茶韻。 湯水毫無層次,泡上三五沖,滋味依舊難有改變。 不過是苦更分明,澀更清晰,往后幾沖,苦澀滋味漸漸淡去。 夏白茶,幾乎將“苦澀”撰寫在基因里。 難怪不喝夏白茶,也難怪采夏白茶的茶農(nóng)如此少! 即使是苦行僧,想必也不會用這樣的茶湯為難自己的味蕾。 街邊的觀賞樹,即使碩果累累,也很少有人選擇采摘。 好不好吃,一嘗便知。 人,本就最遵從味蕾的選擇。 夏白茶,滋味苦澀,茶湯寡淡單薄,果真不受味蕾的歡迎! 《3》 夏白茶,為何滋味不盡人意? 夏季,帶著令人不敢步出家門的熱度。 驕陽烈烈,陽光熱烈到晃眼。 不同于人類,植物在這個時候,似乎依舊擁有著旺盛的生機和生命力。 在金色璀璨的陽光下,植物倔強地生長。 夏季的太姥山,茶樹同樣“生機盎然”。 它們郁郁蔥蔥,綠得更加深沉油亮。 光看茶樹此時翠綠蔥郁的外表,似乎很難想象它們成茶后的詭異滋味。 但,此時的夏白茶,確確實實,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夏季,強烈的光照炙烤在茶樹上,溫度、光照,茶樹接觸到的兩種因素,異軍突起。 溫度高,光照強,茶葉明明在成長,為何品質(zhì)不行? 作為植物,茶樹可不懂人類復(fù)雜的想法。 它們只是借著陽光瘋狂成長,抽枝新生,葉片生長的速度并不算慢。 然而此時,注重生長的茶樹,難以在葉片中儲存豐厚的內(nèi)質(zhì)。 茶樹,用盡全力搜刮來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都用來長葉片了,根本沒有余力顧得上茶葉的內(nèi)物質(zhì)。 尤其是夏季炎熱,高山海拔晝夜溫差較小。 白天,面對驕陽,葉片為了散熱,不得不蒸發(fā)水分,內(nèi)質(zhì)也跟著流失。 深夜,茶葉中的內(nèi)質(zhì),則會隨著呼吸作用而消耗。 這種“內(nèi)質(zhì)不足”的感受,觀察夏白茶的茶青便可知曉。 “茶到立夏一夜粗”。 一把夏季的茶青,枝葉十分有“韌性”,它的纖維感明顯,葉片卻很“薄”。 與春茶季的嬌嫩茶青相比,粗老的感覺十分明顯。 茶葉的內(nèi)物質(zhì),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流失消耗。 尤其,茶樹本是一種喜陰喜濕的植物。 在夏季的高溫環(huán)境下,它們雖然依舊生長,茶葉在此時,卻生出了些變化。 葉片中的茶多酚含量,隨著高溫日益增多,而茶氨酸的含量,卻日益減少。 這兩種物質(zhì)一增一減之間,白茶的滋味瞬間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茶多酚,主導(dǎo)的是茶葉中的澀味。 而茶氨酸,本是茶葉鮮味的來源。 因此,一杯夏白茶中,少了鮮味的修飾,多了苦澀滋味的沉淀。 另一方面,白茶的香氣,同樣來自于葉片中的內(nèi)質(zhì)。 芳香醇類物質(zhì),便是茶葉內(nèi)質(zhì)中掌管香氣的物質(zhì)。 這些筑成白茶清香的成分,同樣十分嬌弱。 遇見高溫的環(huán)境,茶葉中的芳香醇類物質(zhì)達到沸點,蒸發(fā)揮散。 遇見長時間的熾熱光照,它們同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此制成的夏白茶,自然內(nèi)質(zhì)十分單薄,唯有苦澀滋味,毫無香味和韻味可言! 《4》 不受歡迎的夏白茶,如何侵入茶市? 夏季,本不該是采茶的季節(jié)。 這樣的要求,并非針對白茶一種茶類而言。 六大茶類中的綠茶,只采春茶;武夷巖茶,同樣只屬于春季。 鐵觀音和白茶,只采春季和秋季。 夏白茶,在任何一種茶類中,都不受味蕾歡迎。 若是在市場中見到夏白茶,不僅是對味蕾的挑釁,更有一種無形的隱憂。 不采夏白茶,其實是對秋白茶的一種保護。 春茶季的白茶品質(zhì)優(yōu)異,其實有冬天積累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作為底氣。 而秋茶季的白茶品質(zhì),便需要夏季的時候,茶樹休養(yǎng)生息,積攢養(yǎng)分。 若是采了夏白茶,貪這一點利益,秋白茶的品質(zhì)必然受到折損。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是一筆極不劃算的買賣。 對品質(zhì)有堅持的高山茶園,茶農(nóng)寧可秋白茶的品質(zhì)更高些,也不求夏白茶的利益。 因此,橫行茶市的夏白茶,背后都是些對自家茶園的秋白茶毫無期待的茶農(nóng)。 這些夏白茶的產(chǎn)地,可想而知,該是如何堪憂! 它們的滋味,又該是何等“驚人”! 然而,也并非所有茶友,都不知道夏白茶不好喝的事實。 此時,這些不受味蕾歡迎的夏白茶侵入茶市,要用各式各樣的手段遮掩它的面貌。 茶友們?nèi)肟影撞钑r不小心買到的做舊茶,其中便少不了夏白茶作為原料。 夏白茶就其本身而言,茶青的顏色較為深邃斑駁。 而在夏季進行日光萎凋,粗野的陽光會扭轉(zhuǎn)茶葉的顏色,往更加深沉的方向發(fā)展。 故而,用夏白茶“扮老”,簡直是相得益彰。 將這些高溫下通紅發(fā)褐的茶青盡數(shù)采下,借著夏日的陽光,把茶青曬得更黃更黑。 此時,再用渥堆、高溫烤干的方式禍害茶葉,制成的“老白茶”,實在觸目驚心。 酵味、雜味、酸味,在這些“老白茶”中都不是稀奇事。 那些原本指望老白茶藥性的茶友,誤買了這種夏茶做舊的老白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