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處方 蒼術(shù)(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陳皮(去白),各三斤二兩。甘草(炒)三十兩。 炮制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或發(fā)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并宜服。 常服調(diào)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辟風(fēng)、寒、冷、濕四時非節(jié)之氣。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入生姜二片,干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棗,帶熱服,空心,食前。 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得。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平胃散臨床常用方劑,治療濕邪阻滯脾胃。蒼術(shù)澡濕運脾,厚樸陳皮行氣祛濕,甘草調(diào)和諸藥。常用脾胃疾病,腹?jié)M,脹痛,大便稀黏,舌苔白膩等見證。它跟苓桂術(shù)甘湯不同,苓桂術(shù)甘湯治療飲邪居于中焦,用于治療水飲泛濫心悸頭暈等見證。跟理中湯比較也不一樣,里理中湯是脾胃虛寒為病機。跟四君子比較,四君子補中益氣平補方劑。跟補中益氣比較,補中益氣湯,是脾胃氣虛下陷,益氣升陽為主。 平胃散既然調(diào)理濕阻脾胃,那么它治療兼有上焦?jié)裥氨厝徊恍?,所以又有加藿香半夏的金不換正氣散,這樣一面芳香化濕治療上焦,頭昏如裹,同時平胃散燥脾運濕,加了半夏止嘔化痰。水邪較盛,單純運中澡濕必然效果不佳,可以加茯苓澤瀉導(dǎo)水下行,方劑如胃苓湯。如果濕邪化熱可以加芩連清熱澡濕。蒲輔周老喜歡加梔子茵陳荷葉等,或不用茯苓澤瀉加通草竹葉之類臨床可以參考。如果氣滯較重,可以加木香砂仁,增強行氣溫中之力。也可以加檳榔枳殼厚樸大腹皮白寇等,視情況而定。積食加山楂曲麥芽之屬。肝寒犯胃蒲老加吳茱萸湯,共奏疏肝溫胃燥脾運中去濕。兼有少陽可用柴胡平胃散,疏解少陽澡濕運中,不可多得良方。蒲老平胃散醫(yī)案一則胃脘痛(甲)田×x,男,65歲,1965年1月9日初診。 胃脘疼痛已多年,經(jīng)常發(fā)病。這次疼痛一月余。痛甚時不欲食,冒清酸水,胃脹,左肋氣竄至胃脘,以致心下堵塞難受,得矢氣較舒。詢往病因,常飲冷水,飲食不節(jié),犯病往往因受涼或食生冷而引起。脈弦有力,舌正苔白膩。屬案濕中阻,肝胃失調(diào),治宜溫散寒濕,調(diào)和肝胃。 處方, 炒蒼術(shù)一錢半厚樸一錢半陳皮一錢半炙甘草八 分吳茱萸一錢法半夏二錢生姜二錢藿香三錢 服三劑。 一劑兩煎,共取400毫升,分三次溫服。 1月13日復(fù)診:服一劑藥后疼痛即止,第二劑藥后胃脘舒適,欲食。脈轉(zhuǎn)緩和,舌正苔減。原方加麥芽二錢,再服。繼湯藥之后,以香砂平胃丸,每日兩次,每次二錢,溫開 水送下,以資鞏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