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昌碩《草書手跡》,22cm×66cm。吳昌碩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奇峰,他真、草、隸、篆各體皆能,熔碑學、帖學于一爐,他的雄強書風直追三代、秦漢,是對宋元以來精巧、陰柔審美風格的有力反叛。吳昌碩的藝術思想、藝術道路對于我們今天的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仍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吳昌碩其實對自己的行草書還是很自負的,其47歲時,楊峴為其書訂的《缶廬潤目》中就有“只作篆書,分隸不應,行書與篆同”,而一句“行書與篆同”足以幫助問題。 到了晚年,吳昌碩的篆、隸大進,對于行草書而言更是如虎添翼,如其自己所說,就是“強抱篆隸作狂草,素師蕉葉臨無稿”。所以,縱觀吳昌碩行草書的發(fā)展歷程,如果與絕大多數(shù)行草書名家的成長歷程作比較,他的行草元素中應該是己意多于師法,自創(chuàng)大于繼承。 因為有深厚的字外功夫與藝術修養(yǎng)充實于中,所以形成了一種自我面目強烈、風格形式獨特的行草書,可謂“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故沙孟海先生稱贊曰:“此法也自先生開之,先生以前似尚未見專門名家?!?/p> 注:依古軒畫廊整理發(fā)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