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之中,先后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名噪一時的孩童。甘羅十二為相、曹沖六歲稱象;蔡文姬六歲辯仙音、元嘉一心多用;房玄齡年幼識大局、司馬光破甕救友。如此多的典故不勝枚舉。其實,在南朝同樣有一位傳奇少年,此人五歲封王八歲拜相,堪稱一代神童,如此傳奇的一生卻在十歲戛然而止,臨終遺言更是家喻戶曉。
▲劉子鸞劇照 此人便是南朝劉宋孝武帝劉駿第八子——劉子鸞。劉駿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不太好,《魏書》記載“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穢污之聲,布于歐越?!背酥猓遣活檪惓?,強納表妹殷氏為淑儀,寵冠六宮。孝建三年(公元456年),殷淑儀為劉駿生下皇八子劉子鸞。子以母貴,劉子鸞從小就受到劉駿的百般寵愛,五歲時就被劉駿封為襄陽王,后來改封為新安王,又加封為北中郎將、南徐州刺史、領(lǐng)南瑯琊太守。
▲南北朝時期宮殿內(nèi)景劇照 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四月,殷淑儀去世,劉駿悲痛萬分,追封她為貴妃,班亞皇后,謚曰宣。劉駿還動用大量民力,在龍山開鑿山路幾十里,厚葬殷淑儀。劉子鸞喪母后,劉駿對其愈發(fā)疼愛,幾乎將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劉子鸞身上,后者八歲時便官拜司徒、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加封中書令。一個八歲孩童能夠擔(dān)任宰相,除自身天資卓越外,皇帝對他的寵愛程度亦可見一斑。事實上,劉駿還一度想要廢長立幼并冊立劉子鸞為太子,不過因群臣激烈反對才無奈作罷。劉駿沒有想到,自己的愛子之舉,最終卻給年幼的劉子鸞招來了殺身之禍。
▲殷淑儀劇照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二月十六日,宋孝武帝劉駿駕崩于玉燭殿,年幼的劉子鸞至此徹底失去依靠。古往今來,皇位的爭奪都是十分殘酷的,無數(shù)父子失和、兄弟鬩墻。劉駿對于劉子鸞的寵愛,在他死后成了劉子鸞的一道催命符。太子劉子業(yè)為人心胸狹窄,企鵝性格殘暴,早就對受盡寵愛的劉子鸞恨之入骨。繼位后,他當(dāng)即下令賜死年僅十歲的劉子鸞,其同母弟劉子師與妹妹第十二皇女也一并遇害。
▲前廢帝劉子業(yè)劇照 說起來,劉子業(yè)之所以如此殘暴,其實與他的早年經(jīng)歷有關(guān)。劉子業(yè)出生于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年少時恰逢劉劭叛亂,劉駿受命平叛,劉子業(yè)便被宋文帝劉義隆拘在門下省為質(zhì)。期間受盡歧視迫害,甚至幾次都差點兒遇害,好在最終化險為夷。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四月,劉駿登基,冊立劉子業(yè)為太子。劉子業(yè)幼年為質(zhì),心理上受到了巨大傷害,性格比較陰暗偏激。再加上孝武帝經(jīng)常斥責(zé)于他,甚至不乏“聞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頑固乃爾邪!”之類的斥罵,因此其性格越發(fā)暴戾。
▲劉子鸞劇照 劉子業(yè)少時為質(zhì)的艱苦和成年后遭遇的斥責(zé),與弟弟劉子鸞的受盡寵愛形成強烈對比。孝武帝劉駿越是寵愛劉子鸞,性格存在缺陷的劉子業(yè)就越嫉妒痛恨于他,日積月累之下,劉子業(yè)自然是恨不得殺之而后快。劉子業(yè)登基后,便迫不及待對劉子鸞下手,其他兄弟姐妹也難逃厄運,被誅殺殆盡。年幼的劉子鸞在長兄登基后就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因此在面對差人送來的毒酒時倒也十分鎮(zhèn)定。臨死前,劉子鸞回顧四周,只是呢喃著說了一句話:“愿身不復(fù)生王家!”短短七字,道盡其中辛酸。這樣的話從一個十歲孩子的口中說出,不禁令人心酸落淚,果真最是無情帝王家! 參考資料: 《宋書·列傳·卷四十》《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