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文: 軾啟。辱 書,承法體安隱,甚慰 想念。北游五年,塵垢所蒙,已化為 俗吏矣。不知 林下高人猶復不忘耶!未由 會見,萬萬 自重。不宣。軾頓首, 坐主久上人。 五月廿二日。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李綦周按,北宋蘇軾的《北游帖》,又名《致坐主久上人尺牘》。 此帖乃杭州西湖寺僧可久致信東坡,蘇軾所復信。信中所謂“北游五年”,乃指蘇軾熙寧七年十月離杭北上,赴密州太守任,又于熙寧十年四月赴徐州太守任,再到元豐二年三月一一十日到湖州太守任上,正好五年。上述諸地皆在杭州之北,故稱“北游”。
《北游帖》局部 據此,此札即寫于元豐二年五月廿二日。之后不久,即同年七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直彈劾蘇軾以詩“譏切時事”,七月廿八日,臺吏皇甫遵乘驛追攝蘇軾于湖州,八月十八日即被押赴臺獄,蒙受“烏臺詩案”之難。 可久其人: 《咸淳臨安志》:“西湖僧作詩者,熙寧間有清順可久兩人。順字怡然,久字逸老?!薄段淞骤笾尽罚骸胺◣熆删?,錢塘錢氏子。天圣初,得度,學教觀于靜覺。喜為古律詩,先生監(jiān)郡日,與師為詩友。居西湖祥符。先生元夕九曲觀燈,去從者獨行,人師室,了無燈火,但聞檐卜余香,嘆仰留詩。晚年送客不瑜閡。如此十余年。窗外惟紅蕉數本,翠竹百個,一日謂人曰:吾死,蕉竹亦死。未幾皆驗?!? 此處所謂“嘆仰留詩”,即東坡《穴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七絕一首。 門前歌鼓斗分朋,一室清風冷欲冰。 不把琉璃閑照佛,始知無盡本無燈。 后又有《五月十日,與呂仲甫、周鄰、僧惠勤、惠思、清順、可久、惟肅、義詮同泛湖游北山》一首。 三吳雨連月,湖水日夜添。 尋僧去無路,瀲瀲水拍檐。 駕言徂北山,得與幽人兼。 清風洗昏翳,晚景分濃纖。 縹緲朱樓人,斜陽半疏簾。 臨風一揮手,悵焉起遐瞻。 世人騖朝市,獨向溪山廉。 此樂得有命,輕薄神所殲。 可見當時東坡輿之悠游之景。 寺僧可久大約死于元皊初。東坡不知,其間,東坡曾有雜記《可久清順》懷念之。云:“祥符寺可久垂云清順三闔梨,皆予監(jiān)郡日所與往還詩友也。清介貧甚,食僅足,而衣幾于不足也。然未嘗有憂色。老矣,不知尚健否?”
《北游帖》局部 東坡對于從杭州來到湖州的故友之問訊,十分感慨,“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塵垢所蒙,已化為俗吏。不知林下高人,猶復不忘耶!”可謂情溢于紙。老友“未由會見”,以至日后常常思念:“老矣,不知尚健否?”及至十年之后,即元皊四年七月,東坡重返杭州時,可久已作亡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