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中醫(yī)內科/廖華君醫(yī)師 有些患者長期體質虛寒,水濕內停,表現(xiàn)出咳嗽,痰清稀,色白,或有泡沫痰,量多,怕冷,尤其是背部或下肢特別怕冷,面色偏青,光澤少,面部或有浮腫,舌苔白厚或白膩等情況。每當感冒后,咳嗽往往很難治愈,常常要拖幾個月才會好轉,中藥西藥服用無數(shù),咳嗽就是難以痊愈。因此,有古語說:“名醫(yī)不治咳”,由此可見,咳嗽并非是那么容易治愈的。 鄒某,咳嗽表現(xiàn)為寒咳、濕咳,但是用小青龍湯、三子養(yǎng)親湯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半年后患者因天氣轉涼咳嗽又發(fā)作,根據(jù)患者長期腰痛、脈象雙尺不足,判斷除了寒痰濕痰之處,還有腎虛的存在,因此,給予苓甘五味姜辛杏夏湯除濕溫肺散寒,再合金水六君煎補肝腎,方證相應,效極佳。 醫(yī)案舉隅: 鄒某某 女 49 咳嗽2019.1.18 十二月十三 小寒后13天 咳嗽1周,服肺力咳,頭孢,橘紅痰咳顆粒,苓桂咳喘寧等藥,效不顯?,F(xiàn)癥:陣發(fā)性咳劇,痰白,質中等,易咯,無汗出,無惡寒發(fā)熱,痰多,口不渴,納眠可,大便稍干,舌淡,苔薄白,脈浮緊細,沉取力欠。 小青龍湯 麻黃5 桂枝6 法半夏9 干姜12 細辛3 炙甘草3 赤芍10 五味子18 5劑顆粒劑 2019.2.19 一月十五 雨水 周五 陰 暖 陣發(fā)性咳嗽,每日4-5次,痰色白,質、量中等,納眠可,不咳時如常人,口不渴,汗少,大便秘,舌淡胖,齒痕多,苔水滑,脈左寸關浮緊細,右寸浮,關緩,沉取不足。已囑患者回社區(qū)醫(yī)院拍胸片,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小青龍湯+三子養(yǎng)親湯 麻黃5 桂枝5 干姜15 細辛3 法半夏10 白芍15 白術30 五味子10 炙甘草5 炒萊菔子10 炒芥子10 3劑 2019.9.20 八月二十二 秋分前3天 周五 咳嗽寒冷易發(fā),夏季不發(fā),現(xiàn)秋季轉涼,咳嗽始作,痰清稀而白,量中等,口中和,無口干口渴,長期腰痛,前段時間患帶狀皰疹,現(xiàn)已痊愈。舌淡胖苔白,脈左沉細滑,右弦滑,雙尺不足。胸片未見明顯異常。 今年2月,患者曾來門診診治,給予小青龍湯+三子養(yǎng)親湯,未能起效,仍咳,后天氣轉暖,經(jīng)數(shù)月,患者咳嗽自然消失。 處方:苓甘五味姜辛杏夏湯+金水六君煎 茯苓30 炙甘草10 干姜10 細辛3 醋五味子20 苦杏仁10 法半夏10 熟地黃20 當歸20 陳皮20 4劑 2019.9.24 八月二十六 秋分后1天 周二 咳嗽明顯好轉,現(xiàn)每日僅咳1-2次,痰清稀,量少,舌淡胖苔白,脈左沉細滑,左尺不足,右尺較前有力。 苓甘五味杏夏湯+金水六君煎 茯苓30 炙甘草10 細辛3 苦杏仁10 醋五味子20 法半夏10 熟地黃20 當歸20 陳皮20 干姜10 3劑 隨訪:咳嗽痊愈。 (以上中藥與劑量,需要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方可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