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涸轍之鮒】拼音:hé zhé zhī fù 莊周(1)家貧,故(2)往貸粟(3)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4)曰:“諾(5)!我將得邑金(6),將貸子(7)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8)作色(9),曰:“周昨來,有中道(10)而呼者,周顧(11)視車轍(12),中有鮒魚(13)焉(14)。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15)者邪(16)?’對曰:‘我,東海之波臣(17)也。君豈有(18)斗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諾,我且(20)南游(21)吳 、 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24)與,我無所處(25)。吾得斗升之水然(26)活耳。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于枯魚之肆(29)!’”。(出自《莊子·外物》) [2-3] 注釋(2)故:因此,所以。 (3)貸粟(sù):借糧。:谷子,去皮后稱為小米。這里泛指糧食。貸:借。 (4)監(jiān)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認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諾(nuò):答應(yīng)的聲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統(tǒng)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剝削得來的收入。邑:古代貴族受封的領(lǐng)地。 (7)子:您,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氣的樣子。 (9)作色:臉上現(xiàn)出怒色。作:發(fā)作,發(fā)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顧視:回頭看。顧:回頭。 (12)轍(zhé):車輪在地上碾出的痕跡。 (13)鮒(fù)魚:鯽魚。 (14)焉:在那里。 (15)何為:做什么。 (16)耶(音‘yé’):疑問語氣詞,相當干現(xiàn)代漢語的“嗎”“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豈有:有沒有。 (19)活:使……活。 (20)且:將要。 (21)游:勸說,游說。 (23)激:引(水)。遏阻水勢,使它急流。 (24)常與:老朋友。這里指魚所賴以生存的水。 (25)處: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則,就。 (27)曾(céng):還,簡直。 (28)索:尋找。 (29)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簡直不如早些到賣魚干的鋪子里找我!肆:店鋪。 “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不若相忘于江湖?!薄f子。 涸轍中相濡固然偉大,而在大澤,湖海,即安定又多風浪的生活中始終相濡以沫,更顯真愛,他們將相伴百年,在人生的書頁上書寫百年恩愛。今人多用“涸轍之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