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場景宏大,你知道怎么拍嗎?這些技巧你需要了解

神撩攝影
09-29 12:06優(yōu)質(zhì)原創(chuàng)作者
廣角鏡頭拍攝大場景山川
廣角鏡頭擁有較大的景深可以使遠近景物都能清晰再現(xiàn),而且廣角鏡頭非常適合表現(xiàn)景物的透視感和縱深感,將畫面中的真實距離擴大。
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都在35mm以下,常見的焦距有28mm、24mm、14mm、11mm等多種,都非常適合拍攝山川風(fēng)光。
技法1:以平視加強畫面縱深感
使用廣角鏡頭拍攝遠景處的山脈,在前景處安排草地、丘陵可以使畫面更具縱深感。

焦距:22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30mm 光圈:F14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200
技法2:俯視拍攝層巒疊嶂的山脈
選擇在較遠距離俯視拍攝遠山,較大范圍地將景象納入鏡頭中,使其在畫面中相連形成連綿起伏之勢,整個畫面倍顯廣闊與壯美

焦 距:35mm 光圈:F9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35mm 光圈:F16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200
長焦鏡頭拍攝山體局部特寫
在一些相對較為特殊的環(huán)境中,由于距離目標對象較遠,因而需要使用中長焦鏡頭將其拉近拍攝。例如,在拍攝遠山的時候,如果再用廣角鏡頭拍攝,遠山在畫面中就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會造成畫面主體不突出,這時就需要利用長焦鏡頭拉近拍攝,使其在畫面占有較大的面積。
此外,利用長焦鏡頭還可以壓縮空間,使畫面的緊湊感加強。如果有特寫的景別拍攝山石,要注意使用較小的光圈及側(cè)光來表現(xiàn)石頭凸凹不平的質(zhì)感。
技法3:長焦鏡頭拍攝山體細節(jié)
將長焦鏡頭拉近拍攝山體的局部細節(jié),可以使觀者更直觀的感受到山體的細節(jié)、質(zhì)感。

焦距:26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5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22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400
技法4:長焦鏡頭拍攝山體一角
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山體的局部,可以很好地展現(xiàn)其細節(jié)層次,在藍天的映襯下,畫面更加簡潔、生動。

焦距:135mm 光圈:F4 快門速度:1/250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0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視角度表現(xiàn)山巒高聳雄偉的氣勢
“高山仰止”這個詞多用于形容,山脈非常高聳,仰望時讓人產(chǎn)生不可逾越的感覺。這個詞語同時表明,如果要讓拍攝山脈的畫面產(chǎn)生高不可攀的感覺,最好采用仰視的角度拍攝,這種角度能夠充分表現(xiàn)其高大與挺拔,彰顯其突兀、險峻之勢。
由于采用仰視的角度拍攝時,背景通常是天空,因此如果拍攝時萬里無云,最好通過構(gòu)圖壓縮天空占畫面的比例,否則空洞的天空會使畫面產(chǎn)生無力感,這樣也可以使高山看上去更高,最好的拍攝情況是天空中有云彩、飛鳥,或者采用廣角鏡頭將鏡頭前垂下的樹技、屋檐納入畫面。
技法5:仰視拍攝遠距離山脈
在較遠的距離仰視拍攝山脈,可以將前景納入畫面,從而更好地襯托山景,突出畫面的縱深感。

焦距:7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1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80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2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6:距離較近仰視突出壓迫感
近距離仰視拍攝山景,很容易使畫面有一種壓迫感,凸顯山景的巍峨感,拍攝時適當(dāng)納入前景,可以豐富畫面,更好地襯托山景。

焦距:85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焦距:180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俯視角度表現(xiàn)山脈連綿不絕的規(guī)模
要拍攝出連綿不絕山脈,攝影師所站的位置非常關(guān)鍵,正所謂“登高望遠”,只要身處山峰較高的位置時,才可能使用廣角鏡頭俯拍山巒,在畫面中取得連綿、蜿蜒、宏大的感覺。
站在高處向下進行俯視拍攝,可以表現(xiàn)出山勢的遼闊和深遠,也可以體現(xiàn)山勢的高大和險峻。如果再結(jié)合廣角鏡頭大視角的優(yōu)勢,還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場景,并有效地表現(xiàn)出山景所處的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視覺感受。
技法7:廣角鏡頭俯視拍攝表現(xiàn)綿延感
選擇以制高點俯視拍攝群山,使蜿蜒不斷、層巒疊嶂的山脈在畫面中一覽無余。

焦距:24mm 光圈:F14 快門速度:1/1250s 感光度:ISO250
技法8:中焦鏡頭俯視拍攝
使用中焦鏡頭俯視拍攝,重點表現(xiàn)前景的山體,強烈的明暗對比,使畫面極具立體感,遠景連綿的山脈表現(xiàn)出了蜿蜒連綿的氣勢,看上去十分壯觀。

焦距:105mm 光圈:F4 快門速度:1/125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9:加入前景使畫面更廣闊
利用較高的地勢以俯視角度拍攝延綿的山群,并將前景的樹木加入,使畫面的視野很廣,看起來很有氣勢。

焦距:30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8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35mm 光圈:F7.1 快門速度:1/10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0:結(jié)合云霧逆光俯視拍攝
采用逆光俯視拍攝群山,結(jié)合朦朧的霧氣,可以得到層層疊疊的山巒效果。

焦距:10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80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40mm 光圈:F7.1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1:高空俯視拍攝
高空俯視拍攝將山巒的全貌盡收眼底,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

焦距:80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焦距:5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2:俯視拍攝水里的山
有時候拍攝山不一定要拍攝實體的山,俯視拍攝也不一定要站在高處拍攝連綿的山脈,水里也有“山”,拍攝水里山的倒影可以獲得新奇的畫面效果。

焦距:30 mm 光圈:F5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400

焦距:35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高水平線構(gòu)圖表現(xiàn)山景縱深感
水平構(gòu)圖是在風(fēng)景中最為常見的構(gòu)圖方式,根據(jù)水平線位置的不同,照片給人的印象也會不同。采用高水平線構(gòu)圖,將水平線置于畫面靠上1/4 或1/5 的位置,可以重點表現(xiàn)水平線以下部分。例如,在俯視拍攝山脈時,經(jīng)常會用到這種構(gòu)圖,只留少量的天空以使畫面有呼吸感,而大面積的山脈可以使畫面更具縱深感。
技法13:通過近大遠小表現(xiàn)縱深感
拍攝山景不一定要在遠處拍攝,拍攝上山的道路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拍攝時以高水平線構(gòu)圖,只留少量的天空為背景,并將前景登山者與遠景的登山者納入畫面,形成近大遠小的對比,可以使畫面更具縱深感、空間感

焦距:55mm 光圈:F14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4:俯視連綿山脈
俯視拍攝并以廣角鏡頭拍攝,擴大畫面的視角,充分體現(xiàn)了云霧與山的關(guān)系,高水平線構(gòu)圖的使用為畫面營造了飄渺、縱深之感

焦距:35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800s 感光度:ISO320
「攝影技法」山景攝影的53種構(gòu)圖技巧(中)

09-29 12:11優(yōu)質(zhì)原創(chuàng)作者
文:雷波好機友攝影
一.借用前景美化山景
在拍攝各類山川風(fēng)光時,如果單純地拍攝山體會感覺有些單調(diào),這時如果能在畫面中安排前景,配以其它景物如動物、樹木等作陪襯,不但可以使畫面顯得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而且可以營造出不同的畫面氣氛,大大增強了山川風(fēng)光作品的表現(xiàn)力。
技法15:用霧做前景
飄渺清幽的云霧在山川間縈繞,使得被遮擋的山峰更加飄虛,而未被遮擋部分則比較堅實,加強了畫面中的虛實對比。拉大了山與山之間的視覺距離,拓寬了畫面的視覺深度,而虛實相生的效果更增添了畫面的節(jié)奏感,體現(xiàn)出飄渺之感。

焦距:85mm 光圈:F14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6:用水面做前景
在山巒前面安排水面,利用水面的倒影為畫面增添美感,形成山水相依的美好畫面。同時水面倒影與實景形成了很好的對稱畫面,營造出一種清新、寧靜的畫面。

焦距:5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7:用花朵做前景
利用花叢作為前景拍攝山脈,能夠起到烘托主題,增強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作用。此外,在前景花朵的映襯下,能夠明顯美化畫面,使堅硬的山石與柔軟的花朵之間形成對比。

焦距:2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17mm 光圈:F4 快門速度:1/64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8:用動物做前景
有野生動物的陪襯,山峰會顯得更加幽靜、安逸,具有活力感,同時也增加了畫面的可看性,使畫面更有生氣與活力。

焦距:50mm 光圈:F16 快門速度:1/50s 感光度:ISO250

焦距:70mm 光圈:F13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19:用樹木做前景
選擇樹木作為前景拍攝山川畫面時,可以為山川點綴上點點盈動的綠色使之呈現(xiàn)出清幽、靈秀的獨特氣質(zhì)。

焦距:24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18mm 光圈:F16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200
技法20:剪影形式的前景
拍攝時將植物、樹木納入畫面,可以將其處理為剪影或半剪影效果,不僅可以豐富畫面,還可以使畫面更具有形式美感。

焦距:38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500

焦距:18mm 光圈:F22 快門速度:1/60s 感光度:ISO400
技法21:利用建筑作為前景
攝影師將前景環(huán)境中有獨特特色的建筑、建筑群納入鏡頭,增加畫面信息量,豐富畫面視覺的同時,還美化了山景。

焦距:35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焦距:70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400
二.大小對比表現(xiàn)雄高大的山體
通過合理安排畫面中的山體與陪體的大小,可以更明確地襯托山體的體積,從而讓山體在畫面中顯得更為突出。這些陪體可以是游人,也可以是動物,只要是觀者熟悉的景物都可以用作對比對象出現(xiàn),以更好地襯托出山體的雄偉,凸顯其雄偉的氣勢。
技法22:人物與山形成大小對比
將人物作為陪體納入畫面,使觀者更好地了解到了山巒的體量,同時也強調(diào)了攝影師所在的位置,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

焦距:18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3200s 感光度:ISO800

焦距:16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2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23:建筑與山形成大小對比
建筑也是作為山巒陪體的景物之一,將建筑納入畫面,不僅可以豐富畫面,使觀者了解山巒的體量,還可以反映出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焦距:80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24mm 光
圈:F8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24:動物與山形成大小對比
動物一直是拍攝山體時必不可少的陪體之一,可以與山體自然的融為一體,為畫面注入勃勃生機。

焦距:75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50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1800s 感光度:ISO100
三.明暗對比突出山體的立體感
強烈的明暗對比,不僅可以表現(xiàn)出山巒堅毅的感覺,還可以使畫面表現(xiàn)出強烈的立體感與豐富的畫面影調(diào)層次,使畫面視覺效果更突出。
技法25:側(cè)光下的明暗對比
采用側(cè)光拍攝形成的明暗對比使山看起來棱角分明,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焦距:35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640s 感光度:ISO250
技法26:暗色山與亮調(diào)云霧
俯視拍攝云霧繚繞的山脈,黑色的山巒與縹緲的白色霧氣形成明暗對比,使畫面更有層次感和空間感。

焦距:80mm 光圈:F7.1 快門速度:1/64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27:冬季雪與裸山的明暗對比
寒冷冬季拍攝被冰雪覆蓋的山體,明亮的白雪與裸露在外深暗的山體在畫面中形成明暗對比突出、節(jié)奏鮮明的畫面效果。

焦距:50mm 光圈:F14 快門速度:1/200s 感光度:ISO1100
四.框式構(gòu)圖使視線聚焦山體
框式構(gòu)圖的優(yōu)點在于強制觀眾的視線聚焦主體,給人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受,同時還能夠為畫面添加富有特色的裝飾物。在拍攝山體時,如果所在的位置能夠恰當(dāng)?shù)乩脴渲?、山洞、甚至是云霧,就能夠使畫面具有框式構(gòu)圖的特點,讓山體在畫面中更加突出。
技法28:以山體為框
以山體為框比較容易,只需要找到適合的山洞或山口,然后再尋找合適的地點,將遠景的山脈納入框內(nèi)即可,但需要考慮前景的框架是曝光正常還是以剪影形式出現(xiàn)。

焦距:36mm 光圈:F16 快門速度:1/2s 感光度:ISO200

焦距:18mm 光圈:F9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29:以樹木為框
利用前景中的樹葉作為框式構(gòu)圖,從而集中觀者的視線,這種框式構(gòu)圖需要在拍攝時努力尋找并規(guī)劃,以獲得更好地效果。

焦距:85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50mm 光圈:F13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5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200
五.留白手法表現(xiàn)山巒的靈秀與神秘
陽光直射下的山景往往一覽無余,讓人感覺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拍攝時可采用留白的構(gòu)圖手法,例如借助于云霧繚繞來充分體現(xiàn)“山在虛無飄渺間”的古詩意境,或在山峰的上端適當(dāng)留白,利用藍天白云充分展示畫面的透視感,使山巒有一種向上延伸、突破的效果。
拍攝有云霧襯托的山景照片,在構(gòu)圖方面需要留白,而在用光方面則可以考慮順光或前側(cè)光,使畫面形成空靈的高調(diào)效果,用逆光不利于突出云霧的質(zhì)感。
技法30:云霧襯托山景有留白的作用
山間的云霧又為山體增加了飄渺的神秘感,使整幅照片兼具形式美感與意境美感。

焦距:20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80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1:在畫面下方留白
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設(shè)置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效果,結(jié)合在畫面下方的云海使畫面更有層次感和空間感。

焦距:22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250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8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2:在畫面上方天空留白
將山體安排在畫面下方,畫面上方留較多的天空,可以使山峰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

焦距:90mm 光圈:F4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焦 距:70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2000s 感光度:ISO200
技法33:上下都留白
畫面上方大面積的天空,畫面下方大面積的云海,只有中間為山脈,這種留白的方式,可以突出畫面整體靜謐、空曠的視覺感受。

焦距:5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如果感覺還不錯,請給好友們推薦!
「攝影技法」山景攝影的53種構(gòu)圖技巧(下)

09-29 12:15優(yōu)質(zhì)原創(chuàng)作者
文:雷波好機友攝影
三角形構(gòu)圖表現(xiàn)山體的穩(wěn)定感
三角形形態(tài)能夠帶給人向上的突破感與十足的穩(wěn)定感,將其應(yīng)用到構(gòu)圖中,會給畫面帶來穩(wěn)定、安全、簡潔、大氣之感,是拍攝山峰常用的構(gòu)圖手法。結(jié)合其山體造型結(jié)構(gòu)采用三角形構(gòu)圖拍攝大山,能在著重表現(xiàn)山體穩(wěn)定感的同時,更能體現(xiàn)出山體壯美、磅礴的氣勢。
技法34:加入前景突出三角形構(gòu)圖
拍攝山景時將前景中云霧或草地納入鏡頭,不僅豐富了畫面層次,同時還將整個景象映襯得更為自然、有生氣,使三角形構(gòu)圖的山更有力度感、穩(wěn)定感,畫面顯得非常有張力。

焦距:200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10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80mm 光圈:F13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5:充滿畫面的三角形
采用三角形構(gòu)圖拍攝,將呈三角形狀的山體置于畫面中,以凸顯出其大山的高聳與沉穩(wěn)。

焦距:25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80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6:單個三角形的對稱構(gòu)圖
山的實體為正三角形,水面投影為倒三角形,形成對稱構(gòu)圖,給畫面帶來了簡潔、大氣之感

焦距:260mm 光圈:F4.5 快門速度:1/125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7:多個三角形的對稱構(gòu)圖
山脈的每個個體都為三角形,也就形成了多個三角形,水面的加入,使畫面形成對稱構(gòu)圖,較好地表現(xiàn)了山體的穩(wěn)重之美,同時又不失磅礴、大氣之勢

焦距:50mm 光圈:F22 快門速度:1/15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8:多個三角形-1
采用仰視角度拍攝,配合山體的多個三角形構(gòu)圖,使畫面中的山脈看起來高聳、有氣勢。

焦距:90mm 光圈:F9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39:多個三角形-2
采用逆光拍攝,將山脈以三角形剪影形式出現(xiàn),山澗的云霧為畫面增加了縹緲的神秘感,更好地凸顯了山體的三角形,使整幅照片兼具形式美感與意境美感。

焦距:125mm 光圈:F7.1 快門速度:1/8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40:框式構(gòu)圖結(jié)合三角形
框式構(gòu)圖的視覺聚集效果加上三角形構(gòu)圖,給畫面以十足的穩(wěn)定感,使觀者感受到強勁的力度感。

焦距:135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41:V形構(gòu)圖結(jié)合三角形
以前景樹木形成的V形構(gòu)圖結(jié)合三角形構(gòu)圖的山脈,使畫面極富變化,也更好地突出了山體的穩(wěn)重感。

焦距:90mm 光圈:F6.3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斜線構(gòu)圖強調(diào)山體的上升趨勢
斜線在構(gòu)圖中斜線能夠給人一種動感,將斜線構(gòu)圖運用在拍攝山巒中,則能夠通過畫面為山巒塑造一種緩慢上升的動勢,斜線的角度越大,山體感覺上升越急促、陡峭,反之則越舒緩。
技法42:斜線構(gòu)圖-突出山的陡峭
攝影師根據(jù)山坡上的樹木、游人與山的走向采用斜線構(gòu)圖進行拍攝,使畫面看起來有種向上的趨勢,以云霧或藍天為背景,畫面給人很純凈的感覺。

焦距:105mm 光圈:F7.1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43:雙斜線構(gòu)圖
將前景中的樹木納入,利用樹木的斜線與山體的一側(cè)斜線形成呼應(yīng),形成雙斜線構(gòu)圖,既凸顯了山脈的陡峭,又豐富、襯托了畫面。

焦距:60mm 光圈:F5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80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2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44:加入人物的斜線構(gòu)圖突出山的地勢、體積
斜線構(gòu)圖拍攝可產(chǎn)生傾斜方向上的延伸感,使山體產(chǎn)生向上的伸展之勢,人物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凸顯山勢的險峻之勢。

焦距:30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90mm 光圈:F7.1 快門速度:1/64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45:斜線構(gòu)圖表現(xiàn)連綿起伏
攝影師采用剪影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強調(diào)山體的斜線線條,斜線構(gòu)圖將山坡及山峰層巒疊嶂的感覺表現(xiàn)很突出。

焦距:105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25s 感光度:ISO200

焦距:70mm 光圈:F5 快門速度:1/1600s 感光度:ISO100
加入水面拍出對稱構(gòu)圖形式的山景
在拍攝帶有湖泊的山川風(fēng)景時,如果只單純地拍攝湖水或山川,都會顯得單調(diào)乏味,應(yīng)當(dāng)利用水面的倒影使名山大川更加美不勝收,藍天白云、紅日彩霞、山巒樹林、延岸樓閣,都會在湖面形成蕩漾著的美麗倒影。實景的靜和倒影的動形成虛實與動靜的對比,營造出一種清新、爽朗、寧靜的感覺。
技法46:對稱構(gòu)圖的靜逸感
采用上下對稱式構(gòu)圖進行拍攝構(gòu)圖,使畫面中景象顯得十分寧靜與平穩(wěn)。

焦距:24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技法47:加入霧氣的對稱構(gòu)圖
利用水面的倒影使畫面具有對稱構(gòu)圖的形式美感,虛幻的霧氣與靜逸的水面使畫面感覺非常純凈。

焦距:18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V形構(gòu)圖強化山谷險峻的感覺
對山景攝影而言,V形構(gòu)圖是指利用山體邊緣的斜線結(jié)構(gòu)以及山體之間的交錯而形成的一種構(gòu)圖方式,除了實現(xiàn)視覺上的曲折變化外,也可以很好地突出山體陡峭的崖壁。
技法48:山脊形成的V形構(gòu)圖
V形構(gòu)圖使畫面富于變化,從而激活了畫面、增加了畫面張力。

焦距:40mm 光圈:F10 快門速度:1/400s 感光度:ISO400
技法49:山脊與樹木等陪體形成的V形構(gòu)圖
利用樹林與山脊形成前景的V形構(gòu)圖,增添畫面視覺呈現(xiàn)的變化外,還突顯出其山峰交錯的壯美氣勢。

焦距:18mm 光圈:F9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技法50:前景剪影的V形構(gòu)圖,遠景有主體
將前景的山脊以剪影形式出現(xiàn),這里的V形構(gòu)圖起到了突出遠景的雪山的作用,同時明暗的對比、遠近的呼應(yīng),使畫面更具看點。

焦距:36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320s 感光度:ISO200
技法51:前景剪影的V形構(gòu)圖,遠景無主體
同樣將前景的山脊以剪影形式出現(xiàn),但遠景沒有重點突出的主體,而是簡潔的藍天,這樣構(gòu)圖可以強化山巒的起伏之勢,同時還可產(chǎn)生向上的空間張力,以增強畫面視覺表現(xiàn)力。

焦距:38mm 光圈:F8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500
技法52:多個V形構(gòu)圖
以剪影的形式表現(xiàn)山巒,交錯山川形成多個V字形,構(gòu)成了V形構(gòu)圖,強化了山巒特有的起伏變化,結(jié)合中景的云霧,明暗對比的變化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

焦距:60mm 光圈:F5 快門速度:1/640s 感光度:ISO200
拍攝不同時間段的山景組照
山景攝影不像室內(nèi)人像攝影那樣,可以根據(jù)拍攝需要進行人為布光,它的光線是戶外的自然光,我們是無法改變自然界的光照角度和強度的,這就是風(fēng)光攝影的難點所在。所以,拍攝者在進行攝影時一定要考慮到時間的因素,對各個時間段的光線效果進行仔細觀察,選擇在光線較好的時間段進行拍攝,讓合適的光線為景物造型提供幫助。
在拍攝山景時, 可以進行“蹲點”拍攝,記錄下每一時段不同光線對山景的影響。一來獲得拍攝山景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在那個時間段能夠拍攝出最漂亮的山景。二來利用不同時間段拍攝的照片,可以組成一個小的專題系列,使拍攝更有趣味性。
技法53:堅守陣地,拍攝不同時間段的山景
雖然拍攝的是同一個景點,但由于拍攝的時間不同,四幅照片的整體效果也截然不同。圖1云霧繚繞為清晨拍攝,呈現(xiàn)出明顯的冷調(diào);圖2為上午拍攝云霧減少,山體開始有了光感;圖3中云霧消失為黃昏時分拍攝,山體呈現(xiàn)出金黃色;圖4呈現(xiàn)出淡淡的紫色調(diào),夕陽即將落下的景象看來有種神秘的感覺。

焦距:15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25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15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5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15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2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150mm 光圈:F11 快門速度:1/6s 感光度:ISO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