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按AFS的分類來看,I級-節(jié)段性萎縮或發(fā)育不全,輸卵管、子宮、陰道分別缺如或全部缺如。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包括先天性無子宮、始基子宮和幼稚子宮這三種。都屬于I級的發(fā)育異常,那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在聲像圖上又有哪些區(qū)別呢? 兩側副中腎管向中線橫行伸延而會合,沒到中線前就停止發(fā)育,無子宮形成。先天性無子宮常合并先天性無陰道,但可有正常的輸卵管與卵巢。 臨床表現為原發(fā)性閉經,第二性征乳房正常發(fā)育。
縱切、橫切或矢狀切各切面上,在膀胱后方,直腸前方都看不到子宮聲像,如圖1圖2。 因為先天性無子宮常合并先天性無陰道,所以掃查不到子宮的同時常掃查不到陰道氣線回聲,有時可見雙側卵巢回聲。 如兩側副中腎管向中線橫行延伸會合后不久即停止發(fā)育,則這種子宮很小,多無宮腔或雖然有宮腔但是沒有內膜生長,沒有月經來潮。臨床表現為原發(fā)性閉經。
膀胱后方可以看見類似子宮的條索狀肌性回聲,子宮很小。 但是大多數的子宮沒有宮腔或者只有宮腔而沒有子宮內膜,分不出宮體和宮頸的結構,子宮長僅1-2cm,宮體的厚度<1.0cm,多數無宮腔線。 無子宮內膜回聲,如圖3、圖4,圖5可有卵巢的顯示。 妊娠晚期或胎兒出生后到青春期以前的任何時期,子宮停止發(fā)育都有可能形成幼稚子宮,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子宮發(fā)育不良。 這類子宮的子宮壁無增厚,宮腔狹窄,宮頸相對較長,多呈錐形,外口??;子宮體比正常小,常呈極度前屈或后屈。 前屈者往往子宮前壁發(fā)育不全,后屈者則往往子宮后壁發(fā)育不全。臨床表現為月經正常,月經量少、痛經、閉經或不孕。
膀胱后方可以看見子宮輪廓及回聲正常,各徑線小于正常,宮體與宮頸比例失常,宮頸長度大于宮體長度,比例為2:3或者1:1(正常成年婦女為2:1)。 可見宮腔線及內膜回聲,但內膜很薄子宮很小,類似青春期前的子宮聲像,如圖6至圖9??梢钥匆娬5穆殉步Y構。 參考文獻: 謝紅寧.婦產科超聲診斷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5. 國家衛(wèi)生計生能力建設和繼續(xù)教育中心.婦產和計劃生育分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常才.經陰道超聲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中華醫(yī)師協會超聲分會.中國婦產科超聲檢查指南.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