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600-550年世界十大強國排名和評分
1.新巴比倫王國 24分
2.米底王國 20分
3.呂底亞 15分
4.古埃及第26王朝 15分
5.楚王國 13分
6.晉國 12分
7.拘薩羅國 10分
8.迦太基 8分
9.科林斯 7分
10.摩揭陀國 6分
大事記 公元前613-591年,楚莊王在位時期,在中國中原地區(qū)建立了霸權。 公元前597年,邲之戰(zhàn),楚國和晉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進行的決戰(zhàn),楚國大勝。 公元前604-562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西亞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擴張。 公元前591-585年,米底和呂底亞為爭奪亞述帝國的遺產(chǎn)進行了6年戰(zhàn)爭。 公元前575年,晉國和楚國主力在鄢陵進行決戰(zhàn),晉國獲勝,重奪中原霸權。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在波斯稱王,建立波斯帝國。
公元前600-550年世界十大強國評析
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達到了繁盛的頂點,“空中花園”是這一時期的見證。米底王國和呂底亞王國也各雄踞一方,爭雄斗勝。米底王國在亞述帝國崩潰之后一直維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地位,統(tǒng)治著西亞和中亞的眾多民族,包括他們的遠親波斯人。發(fā)明了金屬鑄幣的呂底亞王國曾富甲一時,也加入到西亞的爭霸中。在傳統(tǒng)的西亞北非文明核心區(qū)之外,也有著新的變化。中國,形成了晉國和楚國兩強爭霸的格局。在印度,則是拘薩羅與摩揭陀國成為十六國之中雙雄。
1.新巴比倫王國 24分
歷史上威名顯赫的帝王常常和雄壯的建筑物聯(lián)系在一起,正如埃及法老胡夫因為大金字塔而被人記住一樣,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在位)則因為“空中花園”而知名度甚高。實際上“空中花園”僅僅是他龐大的土木工程的一小部分,巴比侖城的宏大和堅固都展示了他的時代建筑的最高成就,這座容納25萬人的都城被規(guī)劃得十分科學。還有那座令上帝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也建于他的時代。尼布甲尼撒二世本身就是新巴比倫王國的標志,他耀武揚威40多年,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戰(zhàn)例。公元前580年進攻猶太國,在圍困其都城耶路撒冷半年之后攻陷,將這座圣城劫掠一空,將其居民遷到巴比侖,這就是令猶太人飲恨兩千多年的“巴比侖之囚”。還有進攻腓尼基的推羅城邦,圍困了其13年之久,既未能攻克,也未能解圍,最后雙方達成和議,推羅保持自治,但承認尼布甲尼撒的宗主權。尼布甲尼撒通過其戰(zhàn)爭把埃及的勢力排除出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地區(qū)。這一時期的巴比倫經(jīng)濟繁榮,出現(xiàn)了著名的商業(yè)金融巨頭埃吉貝家族和穆拉樹家族。公元前6世紀中期,新巴比倫王國全盛時期的領土面積約為7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80萬。
2.米底王國 20分
基亞克薩雷斯在位后期的米底王國繼續(xù)維持擴張態(tài)勢,繼滅亡亞述帝國之后,又與西徐亞人結盟滅亡了烏拉爾圖王國。公元前591-585年,米底和呂底亞為爭奪亞述帝國的遺產(chǎn)進行了6年戰(zhàn)爭,最后締結和約。阿斯提阿格斯在位(公元前585-55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米底王國仍然很穩(wěn)定,但波斯帝國的崛起令其猝不及防,快速崩潰。
3.呂底亞 15分
在亞述帝國滅亡之后,國王克羅索斯加入到西亞的爭霸,與米底王國為爭奪亞述帝國的遺產(chǎn)而進行了6年的戰(zhàn)爭(公元前591-585年),后雙方被一次日蝕所嚇壞,終于締結了合約。克羅索斯轉(zhuǎn)而把侵略矛頭指向希臘,征服了土耳其西海岸的大部分希臘城邦。公元前550年前后,呂底亞王國的疆域面積約為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50萬。
4.古埃及第26王朝 15分
普薩美提克二世于公元前591年率軍南侵庫施王國,洗劫了其首都納帕塔,徹底破滅了對方重新征服埃及的夢想,解除了南方的心腹大患。這一時期埃及的經(jīng)濟仍然繁榮,但隨著周邊地區(qū)的快速發(fā)展,埃及已經(jīng)逐漸失去文明輻射中心的地位。
5.楚王國 13分
公元前6世紀是中國春秋時代的中后期,延續(xù)了上一世紀形成的“霸主體系”,但格局有所變化。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成為綜合國力最強的兩個超級大國,分別有一個穩(wěn)固的后方基地和若干鐵桿盟友構成的基本盤。晉楚兩國為爭奪中國的霸權進行了長期的較量,其中邲之戰(zhàn)、鄢陵之戰(zhàn)都是雙方主力決戰(zhàn)的精彩戰(zhàn)例,結果是互有勝負。楚莊王在位時期(公元前613-591年),在中原地區(qū)建立了霸權。公元前597年,楚國在邲之戰(zhàn)中大敗晉國主力,但在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戰(zhàn)中為晉國所擊敗,兩個超級大國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6.晉國 12分
晉國和楚國是這個時期中國綜合國力最強的兩個超級大國,與楚國相比,晉國的優(yōu)勢更加突出,因為其公族為周天子后裔,可謂根正苗紅,與中原各國有文化認同,被視為正統(tǒng);劣勢則在于后方腹地不如楚國遼闊,而且更多地受制于中原的各種規(guī)則。晉楚兩國為爭奪中國的霸權進行了長期的較量,其中邲之戰(zhàn)、鄢陵之戰(zhàn)都是雙方主力決戰(zhàn)的精彩戰(zhàn)例,結果是互有勝負。晉悼公(公元前573-558年在位)時期是自晉文公之后最強盛的一個時期。
7.拘薩羅國 10分
公元前6世紀印度北方各城邦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進入了爭霸時代。公元前6世紀前期,位于恒河中游北岸的拘薩羅強盛起來,征服了迦尸和迦毗羅衛(wèi)(佛陀的祖國)等城邦,建都舍衛(wèi)城,控制恒河中游到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廣大地區(qū),該國的波斯匿王曾在佛陀創(chuàng)建佛教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8.迦太基 8分
公元前8-6世紀,迦太基人先后占領了北非沿海西部、西班牙沿海南部、撒丁島、科西嘉島和西西里島西部等,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并與東地中海的霸主希臘人進行競爭,直至發(fā)生了多次激烈的海戰(zhàn)。這個時期,迦太基繼續(xù)在西地中海地區(qū)保持擴張的勢頭,國力處于上升階段。
9.科林斯 7分
僭主皮里安德統(tǒng)治時期(公元前625-585年),科林斯工商業(yè)達于極盛。皮里安德主持修建了橫跨科林斯地峽的石造拖運船舶專線,起著類似鐵軌的作用,將東邊的愛琴海和西邊的科林斯灣連接起來,為扼守其間的科林斯帶來滾滾財源,科林斯發(fā)展為希臘海運商業(yè)和陶器、紡織、金屬加工與造船業(yè)的主要中心。皮里安德還組建了兩個殖民城邦,勢力范圍從愛琴海向黑海擴展。他還提倡文藝、延攬詩人學者。皮里安德死后不久,科林斯的僭主政治被推翻,該城邦也逐漸趨向于平庸。
10.摩揭陀國 6分
公元前6世紀前期的印度列國之中,除了拘薩羅之外的另一個主要強國是位于恒河中下游南岸的摩揭陀,與拘薩羅一樣,摩揭陀也實行君主專制,在佛教的早期傳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