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陳阿咪 · 主播 | 韓星 十點讀書原創(chuàng) 生活中,不可能總是諸事順意,總是有各種來路不明的苦與難,讓你陷入壞情緒當中。 但是換句話說,人和人之間心態(tài)的差距,大概就是活得快樂與否的一個很關(guān)鍵要素吧。 很多問題,其實只要換個角度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輕松了很多。
據(jù)說人悲傷的極限是5天,很多苦惱憂愁,其實都沒什么大不了。 只是你在那個情境下,在那種心情里,庸人自擾罷了。 所以,無論發(fā)生什么,請先善待自己,時間一過,世界自然會好。 活著的哲學(xué),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悲傷的事,明天再說。 而明天一早起來,你會發(fā)現(xiàn),地球照轉(zhuǎn),而你安好。 如果你累…… 家務(wù),工作,孩子……每天在夾縫中生存,忙到窒息。 每天得空坐下來的時候,巴不得就此睡到地老天荒。 在實在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不妨出去走走。 去聽聽鳥鳴,聞聞花香,看看紅葉,睡睡懶覺,回來后,重新出發(fā)。 累,是正常的。 當你做好了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休整,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會有更好的力氣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 你可以把生活看成一個輪回,在休憩和奮斗中切換,以找到身心的自在和平衡。 如果你痛…… 有句老話叫:心軟是病,情深致命。 人啊,總想自私地占有一切,但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什么都不屬于你。而你被什么迷惑,就注定被什么所傷。 你若是太執(zhí)著于已經(jīng)逝去的東西,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是遲早的,倒不如一切隨風(fēng)去。 正如林徽因所說: 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對方已經(jīng)云淡風(fēng)輕,你卻念念不忘。 唯有放下,方得平靜。 如果你煩…… 佛經(jīng)里說:“人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p>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煩惱,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辛,都是不能避免的。 當下煩了,便四處逢人訴說,但你會發(fā)現(xiàn),大家不僅無法對你的煩惱感同身受,反而多了對你不痛不癢的調(diào)侃。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與其傾訴,不如尋求方法自我派遣;與其煩惱,不如從煩惱反思,使自己在煩惱中覺悟,才是人生里煩惱的真義! 林清玄先生說: 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提以煩惱為菩提。 再多的煩惱,到頭來不過是一場虛無。正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看淡煩惱,看輕欲望,你會發(fā)現(xiàn),煩惱原來,皆是虛無。 如果你怒…… 人要想永遠保持平靜,幾乎是不可能的。 總會有各種事情,各種讓你觸及底線,讓你怒不可遏。 你會生氣這個世界,有時候怎么不按規(guī)則,更多的時候,你惱于人性的自私。 可是,有句話說得好:
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大家都習(xí)慣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問題。 你能做的,就是忽略你的生命中可有可無的瑣事。 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你的智慧;不要仇恨,仇恨會使你喪失判斷。 看懂了人性,看清了世態(tài),當你明白了這些,也就明白沒什么好生氣的了。
如果你有千千萬萬無法解決的難題…… 當你漸漸老去,歲月路上,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多愛自己,愛生活,愛自己的事業(yè)。 不論世事如何變化,無論現(xiàn)實讓你如何累、 煩、怒、苦、痛,你要知道那都不過是當下的心境,很快就會過去。 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情緒的奴隸,更不要讓自己被生活牽著走。 你要去守護住你內(nèi)心的平靜,守護好自己的喜樂。 當千帆過境,你回望來路,就會發(fā)現(xiàn): 很多不快樂,其實不過如此。 活著何必糾結(jié),放下便是晴天。 |
|
|
來自: 洲upi6oofv9q93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