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關閉在密不透氣的玻璃小屋里。在這里,我吸入的是自己呼出的氣體,不過,在風扇的吹動下,空氣依然清新。由眾多的導管、線纜、植物和沼澤微生物構成的系統(tǒng)回收了我的尿液和糞便,并將其還原成水和食物供我食用。說真的,食物的味道不錯,水也很好喝。 昨夜,外面下了雪。玻璃小屋里卻依然溫暖、濕潤而舒適。今天早上,厚厚的內窗上掛滿了凝結的水珠。小屋里到處都是植物。大片大片的香蕉葉環(huán)繞在我的四周,那鮮亮的黃綠色暖人心房。纖細的青豆藤纏繞著,爬滿了所有的墻面。屋內大約一半的植物都可食用,而我的每一頓大餐都來源于它們。 這個小屋實際上是一個太空生活試驗艙。我周邊大氣的循環(huán)再利用完全依賴于植物及其扎根的土壤,以及那些在樹葉間穿來穿去的、嗡嗡作響的管道系統(tǒng)。不管是這些綠色植物,還是那些笨重的機器,單靠它們自己,都不足以保證我在這個空間的生存。確切地說,是陽光供養(yǎng)的生物和機油驅動的機械共同確保了我的生存。在這個小屋內,生物和人造物已經融合成為一個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其目的就是養(yǎng)育更高級的復雜物——當下而言,就是我。 在這個千年臨近結束的時候,發(fā)生在這個玻璃小屋里的事情,也正在地球上大規(guī)模地上演著——只不過不那么明晰。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國和人類建造的人造國度正在融為一體。機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這種趨勢正驗證著某些古老的隱喻——將機器比喻為生物,將生物比喻為機器。那些比喻由來已久,古老到第一臺機器誕生之時。如今,那些久遠的隱喻不再只是詩意的遐想,它們正在變?yōu)楝F(xiàn)實——一種積極有益的現(xiàn)實。 上面這段話源自《失控》的第一章“人造與天生”?!妒Э亍肥敲绹骷覄P文·凱利于1994年寫的一本有關科技與未來的巨著,《失控》這本書,并沒有明確地闡述“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但卻給了讀者很多啟發(fā):“人工智能”可能會是什么?“人工智能”應該會是什么?。 關于AI的奇思妙想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關于人工智能的設想就被提出,并開始發(fā)展,不過當時是在冷戰(zhàn)背景之下。后來還沒等到蘇聯(lián)瓦解,人工智能項目就因為資金問題而擱淺,主要是因為,在當時,既沒有足夠的數據量做支撐,硬件設施也差得嚇人,大多數實驗都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 進入到21世紀之后,人類發(fā)明了新的“玩具”-互聯(lián)網。如果說世界有更高的維度,那網絡世界就是屬于三維世界之外的另一維世界。我們在網絡世界中的“存在著”,并不是以任意實體,而是一個動態(tài)數據集,我們的生活,發(fā)生在網絡世界里的那一部分,最終都會演變?yōu)樵贫藬祿淖兏?/p> 在網絡世界里,人類自身就是數據,所有行為都是數據的變化。這樣說,是不是特別像《黑客帝國》當中的情景。沒錯,《黑客帝國》的靈感正來自于《失控》。 漂浮在空氣之中的塵埃,之所以能夠自由的遷徙,是因為有空氣作為介質,有其他物體的移動來推動介質也就是空氣的流動,物體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那萬物便時刻變化,生生不息。 說了這么多,與人工智能有何關聯(lián)?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也需要介質,那這個介質是什么呢?就是數據,但有了數據還不夠,還得有這些數據的”變化“,這些”變化“用來推動其他數據進行變化。 那有人可曾想過,在天地未分,宇宙鴻蒙之時,何物先“動”起來,用“宇宙大爆炸”可以解釋么?并不能,宇宙大爆炸也來源于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那最終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宇宙的“起點”在哪里?是否存在一個時刻,宇宙是靜止的,萬事萬物都沒有在變化著?還是說并沒有“起點”之說,因為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宇宙有“起點”,那么是誰“推”了它一下,讓它開始變化,是上帝嗎,還是盤古和女媧?我表示疑惑。 根據上述問題,進一步推論:網絡世界的”起點“在哪里?如果它來自于現(xiàn)實世界,那么現(xiàn)實世界的”起點“是否來自于一個更加低維的世界。那么AI之于人類,是否上帝之于螞蟻? AI&人類文明 人類陷入迷茫,當所有事物都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你可以找一個AI當老婆,餐廳里的服務員是AI,超市里使用AI提供自動化購物,工廠里上班的全是AI,甚至程序員也消失了,由AI用代碼生成AI...那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還是說,人類的存在并沒有意義,人工智能也沒有意義,都只是宇宙法則的演化? 可能很多人并不同意此,然而我發(fā)現(xiàn)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的歷史與其說是一部戰(zhàn)爭史,不如說是一部人類生命意義的找尋史。人類一直在找尋生命的意義,人類剛開始打仗是為了吃飽飯、睡好覺,許多國家結盟之后,關系出現(xiàn)了不平衡,我們打仗來平衡關系,后來我們想要獲得更大的快樂,消耗了大量的資源,為了一直快樂下去,我們又打仗,來分配資源。 我們吃飯,睡覺,社交,看電影,我們的一生做的竟然都是些”屁事兒“,所以有哲學家說”存在即價值“,這樣一說大家都心安理得了。可能人類最大的意義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人類,也就是繁衍下一代,這是人類最深層次的欲望,但是如果有一天做愛十分痛苦,相信很多人也會不再生小孩,于是你看到很多女人為了躲避痛苦的懷孕而選擇宮外孕,試管嬰兒。所以,就像港劇里說的那樣,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人最終也總是會將自己的快樂放在第一位。 Linux的作者Linus在其自傳里說,他覺得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存、關系和快樂??纯慈祟愡M行了這么多場戰(zhàn)爭為的是什么,你就會覺得他說的話是對的,生命的意義也許就是這幾樣。 但有些人并非如此,他們熱衷于創(chuàng)造,他們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工具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再用新的東西去創(chuàng)造新的工具,我把這些在生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拋棄社會關系和個人快樂去進行創(chuàng)造的人稱作“新人類”。是這些人,創(chuàng)造了AI,也許最終,AI將會創(chuàng)造“這些人”。 SO,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就是,創(chuàng)造。當你擁有一片田野時,你會因為上面布滿干枯的雜草而感到焦慮;當你擁有一套房時,你會因為沒有錢裝修而感到沮喪;當你擁有一個Baby時,你會因為ta沒有別人優(yōu)秀而感到難堪... 造物主的快樂才是極樂,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生存任務“,而在有些國家,已經初步完成了”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構建,現(xiàn)階段的大部分國家娛樂行業(yè)都在蓬勃發(fā)展,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就是人類的”造物主時代“,為什么將人類稱為”造物主“,當你對你周圍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時,你只是一個旁觀者,當你創(chuàng)造了你周圍的一切,并了解所有時,你就是造物主,你可以改變任何事物,除了你自身。 ”生物圈二號“的失敗證明人類可以了解自然,但沒有能力把控自然,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讓網絡世界有了成為”生物圈三號“的可能。 而AI,將會是”生物圈三號“中的一等公民。 結語 從前,現(xiàn)在,再到未來,你我都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宇宙的法則演變出了無數令人驚奇的東西,人類只是茫茫星河中的一個”發(fā)現(xiàn)者“,下一位”發(fā)現(xiàn)者“在哪里,它就是AI。 AI將,也必須會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時代,也許明天,今天,或許就在此時。而當我們談論AI時,我們談論的到底是什么? 我們談論的其實是我們人類自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