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已經(jīng)接近尾聲。根據(jù)“生長化收藏”的四氣規(guī)律變化,我們都知道,秋季養(yǎng)生要養(yǎng)“收”。那么,寒露在即,氣候越來越寒冷,我們該如何去“收”呢? 秋季養(yǎng)生重在“收”,我們必須了解一個問題,所謂“收”,收的就是我們的“陽氣”,陽氣是機體生命活動、抵御外邪的能量源泉。 陽氣充足的人,平素的面貌會更陽光一些,給人一種溫暖、開朗、大方的感覺。對于外界的氣候變化,尤其是寒冷的耐受力,他們會更強大一些,也很少有“受涼感冒”。 所以,在我看來,秋季要“收”的,就是我們的陽氣。 而陽氣本身有“溫暖的、向上的、運動的、明亮的”特點。通俗點說,它本身就是“不安分”的,我們想要“收”好它,并不是像收藏夏季衣服一樣收在柜子里,人類并沒有“冬眠”的需要。 所以,“收”好陽氣,某種在程度上說,只是收斂好陽氣在夏天的那種“躁動”,因此,我們也說“秋季靜養(yǎng)”。 說一千道一萬,重點在于,如何去“收”好陽氣。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 《素問.生氣通天論》:“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這段經(jīng)文,明確說出了陽氣在身體的運行規(guī)律。白天主表,運行在外面,晚上主里,“陽入于陰則寐”,這是一個大致的趨勢。 具體來說,從子時的“一陽生”,到寅時的開始外越——“陽出于陰則寤”;到午時左右達到最旺盛的階段,也是機體陽氣感覺最明顯的時候;午后太陽偏西,陽氣也漸漸衰減,肌腠汗孔閉合,然后到天黑之后,陽氣大部分內潛體內,直到入睡。 總的來說,一天里的陽氣運行軌跡,基本是一個拋物線的形態(tài)。我們可以將起點、峰值、終點分成三個階段來分析。 1、起點:陽氣開始生化的時候,從午夜子時到寅時“復甦”,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很簡單,該睡的時候睡,該起床就起床。子時前入睡,寅卯時左右起床,充分配合陽氣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所謂“不?!?。 {!-- PGC_COLUMN --}陽氣該潛伏的時候,充分讓其潛伏休整,該復甦的時候,讓其順應自然,緩緩醒來并逐漸旺盛,這就是順應天地自然規(guī)律; 2、峰值:午時左右,是一天里陽氣最旺盛的階段,自然界的陽光也是最溫暖的時候。所謂“盛極必衰”,我們該做的,并不是要“火上澆油”,而是應該“未雨綢繆”。 比如中午靜坐一會、或者小憩片刻,都是在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讓它不至躁動不安。身體在午時極度運動,很容易造成陽氣的過度外越,比如“多汗傷陽”。所以,在陽氣的“峰值”時期,適合“靜養(yǎng)”其躁,才是收斂陽氣的手段; 3、終點:峰值過后,隨后的一段時間,陽氣漸漸式微。酉時之后、天黑之后的一段時間,也就是“陽入于陰則寐”時、將入未入之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為陽氣的潛伏創(chuàng)造條件。 減少身體的運動,并可配合一些促進陽氣蟄伏的事情,比如音樂、書畫欣賞、焚香靜坐吐納。這么看來,晚上的鍛煉、熬夜加班等等,都是和“收”陽氣相悖的。所以說,即使要鍛煉,最好也在酉時之前完成,酉時之后,最適合“靜養(yǎng)”,以配合“收”好陽氣。 因此,所謂秋季養(yǎng)“收”,也就是“收拾”好陽氣。我們可以分為運動、勞作的時間段,靜養(yǎng)的時間段,以及睡眠的時間段。這三個方面,說起來簡單,但現(xiàn)代人真要做到,還是 比較困難的,可確屬“百病生”的一個原因。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看,如果不能每天做到,最好也能每周做好三兩天,以給身體更好的修整。 |
|
|
來自: yzpl23ywks1e34 > 《中醫(y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