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北京的天忽然變冷,路上咳嗽的人也多了起來,越咳越想咳,根本停不下來,別人煩,自己也難受,吃藥好像也只能頂用一會兒,怎么辦呢?請看今天小編帶來的醫(yī)案。 王某,男,75歲,農民,墊江縣黃沙鄉(xiāng)人。 2018年3月6日首診:咽癢咳嗽20天。20天前受涼出現喉癢嗆咳,越咳越癢,越癢越咳,痰少色白難咯。 鼻咽喉鏡檢查示慢性喉炎。舌質淡少津,苔薄黃,脈弦數。 西醫(yī)診斷:慢性喉炎。 中醫(yī)診斷:咳嗽。 辨證:風燥傷津,咽喉失濡。 治法:祛風潤燥,宣肺止咳。 主方:加味喉科六味湯合玄麥甘桔湯。 處方:荊芥15g,防風15g,桔梗15g,甘草6g,僵蠶12g,木蝴蝶15g,蟬蛻12g,紫蘇子 10g,地龍12g,玄參18g,麥冬18g,白芍18g,五味子9g,薄荷12g,浙貝母18g,全蝎3g,白術18g。2劑,水煎服。 2018年3月8日二診:口服中藥后咳嗽次數較前明顯減少,咽癢程度較前緩解,其余同前。 主方:加味喉科六味湯合玄麥甘桔湯。 處方:荊芥15g,防風15g,桔梗15g,甘草6g,僵蠶12g,木蝴蝶15g,蟬蛻12g,紫蘇子 10g,地龍12g,玄參18g,麥冬18g,白芍18g,五味子9g,薄荷12g,浙貝母18g,全蝎3g,白術18g。2劑,水煎服。 2018 年 3 月10日三診:訴仍咽癢,但是咳嗽次數較前減少,余治療同前。 處方:荊芥15g,防風15g,桔梗15g,甘草6g,僵蠶12g,木蝴蝶15g,蟬蛻12g,紫蘇子 10g,地龍12g,玄參18g,麥冬18g,白芍18g,五味子9g,薄荷12g,浙貝母18g,全蝎3g,白術18g,黃芪30g。2劑,水煎服。 辨治思路與心悟:咳嗽一癥,常見于肺系疾病,然臨證日久,發(fā)現咽喉疾病也是其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起初遇到咳嗽,干咳頻繁者,??紤]到風邪為患,選用簡氏痙咳方(白芍、五味子、玄參、麥冬、牡蠣、貫眾、蟬蛻、僵蠶、地龍、蜈蚣、甘草)等治療,多數有效,少數患者仍不能改善,故逐步總結,借鑒他人經驗,發(fā)現《喉科指掌》中的喉科六味湯治療這類患者效果頗佳。 本方被稱為“咽喉七十二癥總方”“治一切咽喉無論紅白,初起 之時,漱 / 服可愈”。諸多咽喉疾病,均可以本方為基本方。 方中荊芥辛微溫,祛風邪,清頭目,利咽喉,消瘡毒,有止咳祛痰、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防風辛甘微溫,祛風解表解痙,與荊芥相須為用,增強祛風解表止咳之力; 桔梗辛、苦、平,行表達竅,開提氣血,能載諸藥上浮,協助荊防解表宣肺,增強利咽之力; 生甘草甘平,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桔梗合甘草即桔梗湯之意,具有利咽止痛之功; 僵蠶咸辛平,解表止痙,化痰散結; 薄荷辛涼,疏散風熱。 全方共奏疏風解表、宣肺利咽、化痰散結之功。對于咳嗽不止,晨起較重,甚者為陣發(fā)性嗆咳,干咳無痰或少痰者,效果尤佳。 如果患者鼻咽喉鏡檢查明確診斷咽喉炎,并有相應癥狀者,筆者徑直選用本方為主治療,無不獲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