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看點點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p>
——杜甫《八陣圖》
《三國演義》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劉備為了給關(guān)羽報仇,率領(lǐng)七十萬大軍討伐孫權(quán)。雖然前期節(jié)節(jié)勝利,打的孫權(quán)派遣使者求和,但是后期卻犯了一個最不該犯的錯誤——軍隊駐扎在山地,并且連營七百里。這讓陸遜抓住了機會,一把火燒得劉備七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倉皇逃竄到白帝城中。
這白帝城位于長江北岸,東依夔門,三面環(huán)水,乃是東川之門戶,劉備之所以選擇推到白帝城,是因為白帝城是東川門戶,他再也不能撤退了,如果再退,陸遜將進入東川地區(qū),蜀漢將有滅亡的危機。陸遜追擊劉備時,部隊進入了諸葛亮布下的八陣圖中出不來了。陸遜被困八陣圖一籌莫展之時,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卻帶著陸遜走出八陣圖。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本可以以八陣圖消滅吳軍,為蜀漢將士報仇雪恨,黃承彥為什么要拆自己女婿的臺,幫助陸遜走出八陣圖呢?
有人會說,既然都說了是《三國演義》,那有什么好分析的?《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與正史相比,它在部分情節(jié)上做了藝術(shù)加工,但是整體的天下大勢是不會改變的。歷史上陸遜所率大軍并未覆沒,后來更是官拜丞相,羅貫中總不能把他寫死吧!這只是羅貫中為了自圓其說才請出黃承彥來把陸遜帶出八陣圖而已。歷史上怎么可能會存在能夠困住千軍萬馬的八陣圖這種變態(tài)的東西呢?
但是,八陣圖并非因《三國演義》而出現(xiàn)。其最早記載于《三國志》,中:
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
——三國志
除了《三國志》以外,在《晉書》等史書中也有記載:
初,諸葛亮造八陣圖于魚復(fù)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
——晉書
可見八陣圖是真實存在的。杜甫是唐代詩人,自然是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但是他卻在詩中寫到:“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庇纱丝梢姡戇d被困八陣圖事件很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至少唐代詩人杜甫,都見過八陣圖遺跡。八陣圖大概就是石頭組成的迷宮陣,陸遜進入以后找不到出口,入口也難見蹤跡,自然被困其中。時間一長,吳軍都得渴死在八陣圖中。而知道如何走出八陣圖的,除了諸葛亮夫妻,也就只剩下他岳父黃承彥了。既然很有可能歷史上的確存在黃承彥放走陸遜事件,那么黃承彥為啥要放走陸遜呢?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已經(jīng)指出“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碑敵醯膶O權(quán)不過占有江東之地,都只能作為盟友不可以圖謀,如今孫權(quán)卻做擁荊、揚、交三州之地,占據(jù)了整個長江流域,實力遠遠比當初更強大,就更加不可以圖謀了。
劉備集團的總體戰(zhàn)略一直是“東和孫權(quán),北據(jù)曹操”,只是因為孫權(quán)襲取荊州而交惡。蜀漢與東吳即使聯(lián)合起來,國力依然不如曹魏。所以蜀漢和東吳的關(guān)系是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如今蜀漢主力已經(jīng)全軍覆沒這是既成事實無法改變,但是北方的曹丕在吳蜀邊境虎視眈眈,如果意氣用事讓陸遜大軍覆沒到八陣圖中,那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曹丕。假設(shè)陸遜大軍覆沒以后,曹丕乘機進攻東吳。即使劉備與曹丕聯(lián)手消滅東吳,東吳滅亡以后,蜀漢還能久存么?
假設(shè)陸遜大軍覆沒以后,曹丕乘機進攻蜀漢。沒有東吳的牽制,區(qū)區(qū)一州之地,又剛剛經(jīng)歷夷陵大敗的蜀漢,怎么可能抵擋住占據(jù)九州之地的魏國的全力一擊呢?因此,黃承彥放出陸遜,其實是再幫諸葛亮。陸遜脫身以后,沒有繼續(xù)追擊諸葛亮,反而將被俘虜?shù)氖駶h將士放走表示誠意,然后全軍撤退前往抵御曹丕。如此一來,又減輕了蜀漢對曹魏的防守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綜述,黃承彥放陸遜是幫諸葛,并非害諸葛亮。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