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峰 (二)疊韻 疊韻,據(jù)漢典解釋:由韻母相同的字組成的詞叫疊韻。疊韻含有兩層意思,其一,指兩個字或幾個字韻母相同的詞(非詩詞類);其二,指賦詩重用前韻(詩詞類)。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疊韻者,同音而又同韻也。碻磝同為牙音,而又同韻,故謂之疊韻。如侏儒、童蒙、崆峒、巃嵷、螳螂、滴瀝之類皆是也?!敝刑茣r期日本僧人空海(774~835),法號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所述的“八種韻”之二“疊韻”云:“疊韻者,詩曰:'看河水漠瀝,望野草蒼黃,露停君子樹,霜宿女姓姜?!藶槊酪印!边@里“蒼黃”為疊韻。任學良《文鏡秘府論?校注》:“此詩以'黃’為韻,另配一'蒼’字,以成疊韻,疊韻為韻,故曰美也?!鄙纤娮樘评顛端伞吩?,實與原詩有較大出入。唐代皮日休、陸龜蒙常用疊韻。 如皮日休《館娃宮懷古》(其一):“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其中“姑蘇”是疊韻。 又陸龜蒙《新沙》:“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span>其中“紫芝”是疊韻。 也有全詩整句疊韻者 如唐陸龜蒙的《疊韻吳宮詞二首》(其一)“膚愉吳都姝,眷戀便殿宴。逡巡新春人,轉(zhuǎn)面見戰(zhàn)箭。”(其二)“紅櫳通東風,翠珥醉易墜。平明兵盈城,棄置遂至地。” 又如唐 皮日休的《奉和魯望疊韻吳宮詞二首》(其一)“侵深尋嶔岑,勢厲衛(wèi)睥睨?;耐鯇⑧l(xiāng)亡,細麗蔽袂逝?!保?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其二)“枍栺替制曳,康莊傷荒涼。主虜部伍苦,嬙亡房廊香。” 再如唐溫庭筠的《題賀知章故居疊韻作》五絕 :“廢砌翳薜荔,枯湖無菰蒲。老媼飽藁草,愚儒輸逋租。 ” 南宋 陸游有《山居疊韻》:“ 禽吟陰森林,鹿伏樸樕木。嗚呼吾徒愚,仆仆逐肉粟。聯(lián)翩憐鳶肩,覆餗速戮辱。艱難還山間,獨欲足畜牧。躋梯棲西溪,筑屋宿北谷。光茫常當藏,櫝玉觸俗目。 ” 南宋 白玉蟾也有《戲聯(lián)疊韻體》五古詩:“ 兩槳往莽蒼,弓蓬窮空濛。偃僂苦怒雨,窮窿通雄風。美茝迤麗紫,叢楓朦朧紅。彼美綺里子,終同隆中翁。” 上述亦或稱“五言疊韻詩”,而且都是押韻的。 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有一首很有意思的《五言疊韻詩》:“后牖有榴柳,粱王長康強。偏眠船舷邊,載載每礙埭。六斛熟鹿肉,膜蘇姑枯盧?!?/span> 蕭衍(464-549)是位博學能文的皇帝,在位48年(502-549),有才子之名,是“竟陵八友”之一,精通琴、棋、書、畫,還能親自動手制作、改良樂器,是個不錯的調(diào)音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 蕭衍的《五言疊韻詩》實際上是一首聯(lián)句詩,蕭衍起首句,“后牖有榴柳”,即景即興隨口而出。這五個字全屬“流攝”上聲“有”韻,它們的韻母相同,皆為ou。 劉孝綽聯(lián)的“梁王長康強”,屬歌功頌德的諛詞,此五字用“宕攝”平聲“陽”韻,其韻母都為ang。 沈約聯(lián)的“偏眠船舷邊”,側(cè)臥在船舷旁邊,含寄情江湖的味道。他是用了“山攝”平聲“先”韻,其韻母皆為ian。 庚肩吾聯(lián)的“載載每礙埭”,是由沈約的詩意有感而發(fā)。此五字用了“蟹攝”去聲“代”韻,其韻母皆為ai。 徐摛所聯(lián)的“六斛熟鹿肉”,大概是聯(lián)句時的酒筵上剛好有鹿肉吧,順便隨手拈來。此五字用的是“通攝”入聲“屋”韻,韻母為u。 何遜聯(lián)的“膜蘇姑枯盧”,這里是用了曹操的典故寫出。此五字用“遇攝”平聲“模”韻。韻母皆為u。 輪到吳均,沉思良久無果。梁武帝覺得可笑便說:“何遜不遜,吳均不均,宜付廷尉”以是嚇唬。此詩雖無押韻且屬游戲筆墨,但在音韻學上卻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并且斷代了成熟的音韻體系(參閱百度百科)。 詩詞中應用最多的是雙聲疊韻。雙聲,指雙音節(jié)的兩個字的聲母相同所構成的詞。即由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構成的詞。如:“淋漓、躊躇、猶豫、流利、慷慨、吩咐、崎嶇、梗概、孑孓、宣泄” 等為雙聲詞。雙聲詞不能拆開來理解和使用,如:“淋”和“漓”各自都不包含有“淋漓”的意思;很難解釋什么“躊”什么是“躇”。 如唐杜甫的五律《登兗州城樓》詩曰: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钼拧?/span>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躊躇chóu chú聲母均為ch,二字為雙聲。 唐 韓偓的五絕《答友人見寄酒》其詩曰:“雖可忘憂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滿襟袖,更發(fā)楚狂歌?!?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font-size:18px">淋漓lín lí聲母均為l,二字為雙聲。 詩詞中構成疊韻的韻母有: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其中單韻母為:a o e i u v 。復韻母有的含韻頭,有的含韻尾,也有的即含韻頭又含韻尾。韻頭是指元音前含有 i u v ;韻尾是指元音后面的音素成分i、u、n、ng。疊韻詞如:“ 崔嵬、徘徊、蕩漾、洶涌、咆哮、彷徨、憧憬、繚繞、泛濫、爛漫、傀儡、輾轉(zhuǎn)、靦腆、沙發(fā)、從容、蔥蘢、葫蘆、糊涂、匍匐、燦爛、蜿蜒、蒼茫、朦朧、蒼莽、邋遢、羅嗦、慫恿、螳螂、桫欏、倥侗、蜻蜓、轟隆、當啷、惝恍、魍魎、縹緲” 等。疊韻詞和雙聲詞一樣,也不能拆開來理解詞義。它們不是按照意義關系結合的,而是按照疊韻關系結合的。 如唐劉長卿的五律《清明后登城眺望》其詩曰:“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睥睨 pì nì 為疊韻; 唐白居易的七絕《集賢池答侍中問》“主人晚入皇城宿,問客徘徊何所須。池月幸閑無用處,今宵能借客游無?”徘徊pái huái為疊韻; 清納蘭性德的七律《扈駕西山》曰:“鳳翥龍蟠勢作環(huán),浮青不斷太行山。九重殿閣蔥蘢里,一氣風云吐納間。熊虎自當馳道伏,蛟螭長棒御書閑。黃圖此日論形勝,慚愧頻叨侍從班?!?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蔥蘢cōng lóng 為疊韻。 有一些詩中即含雙聲又含疊韻,如唐 白居易的《醉送李協(xié)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富陽山底樟亭畔,立馬停舟飛酒盂。曾共中丞情繾綣,暫留協(xié)律語踟躕。紫微星北承恩去,青草湖南稱意無?不羨君官羨君幕,幕中收得阮元瑜?!?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繾綣qiǎn quǎn 是雙聲疊韻,踟躕chí chú 聲母相同為雙聲詞。另有“輾轉(zhuǎn)、氤氳、玲瓏”等也是雙聲疊韻的詞。 構成疊韻的條件: 一.單韻母(單元音)必須相同。如:睥睨pì nì 、嗚呼wū hū。 二.復韻母的主要元音(韻腹)有的相同、有的相近,單韻尾必須相同。如:(腹尾相同)酩酊mǐng
dǐng、 蹣跚pán shān、從容cóng
róng;(腹尾不同)崢嶸zhēng róng、玲瓏líng lóng、呻吟shēn yín。 潺湲chán yuán ,韻頭一個有一個無,韻尾相同,均構成疊韻。 四.同一韻部的韻母都可以構成疊韻。 麻部韻母a 、ia 、ua 主要元音都是a,韻頭i 、u對疊韻無影響。 唐部ang、iang 、uang尾韻腹都是ang,韻頭i、 u對疊韻無影響。 寒部an、ian、uan、van主要元音a和韻尾n相同,而韻頭i、u、v對疊韻無影響。 庚韻字的韻母eng、ing與東韻字的韻母ong、iong,雖然不屬于同一韻部,但是韻尾相同也可以構成疊韻。如玲瓏,玲ling屬庚部,瓏long屬東部,這是庚、東兩韻的韻尾相同,是鄰韻,在十三轍里是“中東”,現(xiàn)在作詩庚、東兩韻可以通押。 五.聲調(diào)中,統(tǒng)一聲調(diào)可以構成疊韻;不同聲調(diào)中只有陰平、陽平之間可以構成疊韻;其他聲調(diào)之間不能構成疊韻。如:薏苡yìyǐ聲調(diào)不同,不是疊韻,只為雙聲。(參選季復春《對仗中的雙聲疊韻》) 雙聲疊韻在詩詞中應用較為廣泛,王國維《人間詞話》曰:“雙聲疊韻之論,盛于六朝,唐人猶多用之。至宋以后,則漸不講,并不知二者為何物......茍于詞之蕩漾處多用疊韻,促節(jié)處多用雙聲,則其鏗鏘可誦,必有過于前人者?!焙榱良侗苯娫挕肪硪唬骸疤圃娙艘远抛用罏樽冢湮迤哐越w,無一非雙聲疊韻也?!鼻逯艽骸抖旁婋p聲疊韻譜括略》曰:“少陵尤熟于此,神明變化,遂為雙聲疊韻之極則?!?/span> 唐杜甫《詠懷古跡》“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首聯(lián)的“支離zhī lí”上平四支,二字疊韻;“漂泊piāo bó”近聲母,二字雙聲。 唐 杜甫《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其中,頸聯(lián)的“荏苒rěn rǎn”二字為雙聲;“蕭條xiāo tiáo”下平二蕭,二字疊韻。 雙聲疊韻應用在律詩對仗中的幾種形式 一.疊韻對疊韻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頸聯(lián)的 “蛺蝶jiá dié”古韻屬入聲十七洽,二字疊韻;“蜻蜓qīng tíng”下平九青二字,疊韻。(疊韻對疊韻) 唐 羅隱《七夕》:“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頸聯(lián)的“窈窕yǎo tiǎo”上聲十七小,二字疊韻;“嬋娟chán juān”下平一先二字,疊韻。(疊韻對疊韻) 北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瀲滟liàn yàn”去聲二十九艷,二字疊韻 ;“空蒙kōng méng,”“ong”是上平東韻與“eng”是下平庚韻通押,二字疊韻。(疊韻對疊韻) 二.雙聲對疊韻 唐 杜甫《詠懷古跡·其一》“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首聯(lián)的 “支離zhī lí”上平四支韻,二字疊韻;“飄泊piāo bó”近聲母雙聲,二字為雙聲。(疊韻/雙聲) 唐杜甫的《清明二首 之二》“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nbsp;其中,“十年”句中“蹴鞠cù jū”入聲的一屋韻,二字疊韻;“秋千qiū qiān” 聲母相同,二字為雙聲。(疊韻/雙聲) 上述,唐杜甫《宿府》詩頸聯(lián)“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span style="">,其中“荏苒”為雙聲;“蕭條”為疊韻。(雙聲/疊韻) 三.雙聲疊韻對疊韻 晚唐詩人李商隱《春雨》“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頸聯(lián)的“晼晚wǎn wǎn ”上聲的十四旱韻,聲母同為“w”,二字為雙聲疊韻;“依稀yī xī”上平四支韻,二字疊韻。(雙聲疊韻/疊韻) 四.雙聲對雙聲 唐 白居易七律《自河南經(jīng)亂,關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于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饑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其中,頷聯(lián)的 “寥落liáo luò”聲母相同,二字為雙聲;“流離liú lí”聲母相同,二字為雙聲。(雙聲/雙聲) 唐李商隱五律《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FonT-siZe: 16px">其中,頷聯(lián)的“參差cēn cī ”聲母相同,二字為雙聲;“迢遞tiáo dì ”中“t”“d”為近聲聲母,二字亦為雙聲。(雙聲/雙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