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鶯是一類小型鳥類,大多數(shù)在10cm左右,嘴大多尖細(xì),食物主要以蟲類為主,具有遷徙性,顏色以灰褐色系和黃綠色系為主,因其主要在樹冠活動,所以觀察比較困難,而且柳鶯的區(qū)分主要靠聲音,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可以根據(jù)外形進(jìn)行大致的分類,本文依然按照鄭光美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進(jìn)行區(qū)分。注:華西柳鶯/黃腹柳鶯,極北柳鶯/堪察加柳鶯,淡腳柳鶯/薩島柳鶯,白斑尾柳鶯/云南白斑尾柳鶯,冠紋柳鶯/西南冠紋柳鶯、四川柳鶯/淡黃腰柳鶯在形態(tài)上作為一種來進(jìn)行區(qū)分。 
首先介紹的是灰褐色系柳鶯,包括九種  灰柳鶯因其眼前眉紋鮮黃色,眼后眉紋淡黃色,且上體灰褐色,下體呈現(xiàn)淡黃色,明顯可與其他柳鶯區(qū)分,僅在內(nèi)蒙、青海、新疆為罕見夏候鳥。 嘰喳柳鶯嘴黑色,上體偏橄欖褐色,眉紋為皮黃色,下體呈現(xiàn)污白色,兩脅沾皮黃色,腳為黑色,在新疆為較常見夏候鳥。中亞(東方)嘰喳柳鶯嘴黑色,上體偏灰色,眉紋為黃白色,下體基本為白色,兩脅略沾灰褐色,腳為黑色,在新疆為夏候鳥。褐柳鶯嘴較細(xì)長,上嘴峰及嘴先端暗褐色,其眉紋前段偏白,后段皮黃色,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兩脅沾棕褐色,腳為淡色,我國廣泛分布。巨嘴柳鶯嘴較粗短,上嘴峰及嘴先端暗褐色,其眉紋前端黃褐色不明顯,后端偏白色,上體橄欖褐色,下體皮黃色,尾下覆羽黃色,可能與下體有色差,腳為淡色,繁殖于我國東北地區(qū),遷徙經(jīng)過中東部。煙柳鶯嘴較細(xì)長,上下嘴均為黑色,其眉紋為灰白色,整體呈現(xiàn)較明顯的暗灰色,腳為褐色,在西藏地區(qū)為夏候鳥。棕眉柳鶯嘴較粗長,上嘴峰及嘴先端暗褐色,其眉紋前端黃褐色,后端偏白色,前后段清晰度較平均,上體為橄欖褐色,喉白色,略具黃色細(xì)縱紋,下體為黃白色,腳為淡色。黃腹柳鶯嘴較細(xì)長,上嘴峰及嘴先端暗褐色,具有長且清晰的黃色眉紋,上體為橄欖綠色,下體為黃色,兩脅沾灰色,腳為深褐色,主要在我國西部地區(qū)。棕腹柳鶯嘴較細(xì)長,上嘴為黑色,下嘴基部黃色,其眉紋為淡黃色,上體為橄欖褐色,下體偏棕色,腳為深褐色,主要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分布。整體顏色為亮黃色的柳鶯包括黃胸柳鶯、海南柳鶯、黑眉柳鶯和灰?guī)r柳鶯 黃胸柳鶯具有明顯的黃色眉紋,淡黃色的頂冠紋及暗褐色側(cè)冠紋,上體橄欖綠色,具有兩道淡黃色翅斑,其喉至上胸檸檬黃色,腹部為灰白色。海南柳鶯具有檸檬黃色眉紋和頂冠紋,側(cè)冠紋為暗褐色與上體無色差,上體為黃綠色,具有兩道黃色翅斑,其下體為鮮艷且均一的檸檬黃色。黑眉柳鶯具有明顯的黃色眉紋和淡黃色的頂冠紋,黑褐色側(cè)冠紋與上體有明顯色差,上體橄欖綠色,具有兩道淡黃色翅斑,其下體為鮮艷且均一的檸檬黃色。灰?guī)r柳鶯與黑眉柳鶯極為相似,僅側(cè)冠紋略沾灰色,上體灰色較重,下體黃色較淡可與黑眉柳鶯區(qū)分。然后介紹整體黃綠色,沒有翼斑的柳鶯,包括歐柳鶯和林柳鶯 林柳鶯上下嘴均為暗褐色,眉、臉頰、喉及上胸為明顯的檸檬黃色,與腹部灰白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上體大致黃綠色,腳為黃褐色。 歐柳鶯上嘴峰及先端為黑褐色,眉紋黃白色,上體呈現(xiàn)橄欖褐色,喉及胸沾淺黃色,其余下體灰白色,腳為黃褐色。整體黃綠色,有1-2道翼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gè)系列黃腰系(6):黃腰/淡黃腰/四川/云南/甘肅/橙斑翅。主要特征為:嘴黑色,僅下嘴基偏黃,具有頂冠紋及具有淡黃腰,三級飛羽具有白邊。黃眉系(2):黃眉/淡眉柳鶯。主要特征為:上嘴黑,下嘴黃僅嘴尖較黑,無頂冠紋,無黃腰,三級飛羽具有白邊。冠紋系(8):冠紋/西南冠紋/華南冠紋/白斑尾/云南白斑尾/冕/日本冕柳鶯/峨眉。主要特征為:上嘴黑,下嘴橙黃,具有頂冠紋,三級飛羽無白邊。暗綠系(6):暗綠/雙斑綠/極北/堪察加/日本。主要特征為:上嘴黑,下嘴橙黃,無頂冠紋,三級飛羽無白邊,腳色較暗淡腳系(3):淡腳/庫頁島/烏嘴。主要特征:嘴偏黑,下嘴基粉色,為無頂冠紋,三級飛羽無白邊,腳色偏粉色。黃腰系列辯識如下所示,系特征:嘴黑色,僅下嘴基偏黃,具有頂冠紋及具有淡黃腰,三級飛羽具有白邊。
黃腰柳鶯整體顏色偏黃,其眉紋前段檸檬黃色后段為淡黃色可以與其他柳鶯區(qū)分。淡黃腰柳鶯和四川柳鶯二者不易區(qū)分,淡黃腰頂冠紋比較清晰。甘肅柳鶯整體顏色較淡,下嘴基淡色,腳黃色較重。云南柳鶯次級飛羽基部無黑色斑塊。橙斑翅柳鶯頭部較暗,具有橙黃色翅斑,其外側(cè)尾羽白色。
黃眉系列如下所示,系特征為:上嘴黑,下嘴黃僅嘴尖較黑,無頂冠紋,無黃腰,三級飛羽具有白邊。 黃眉柳鶯下嘴黃僅嘴尖較黑,眉紋黃白色,但是其眼先眉紋不清晰,在前額連接情況不明顯,上體偏橄欖褐色,具有兩道明顯翼斑,三級飛羽具有較為明顯的白色端斑,可能因磨損而消失,腳為黃褐色。淡眉柳鶯嘴幾為黑色,眉紋偏灰白色,在前額相連,上體偏灰色,具有兩道較明顯的翼斑,三級飛羽不具有較為明顯的白色端斑,腳為暗褐色。 冠紋系列如下所示,系特征為:上嘴黑,下嘴橙黃,具有頂冠紋,三級飛羽無白邊。 冠紋柳鶯系列停歇時(shí)兩翼輪流鼓翅,白斑尾柳鶯眉紋較黃,停歇時(shí)兩翼同時(shí)鼓翅可以將這兩個(gè)系列進(jìn)行區(qū)分,兩者均具有較明顯的兩條黃白色粗翼帶。華南冠紋柳鶯臉頰黃色,腹部淡黃色,背部黃綠色,因此整體呈現(xiàn)黃色調(diào)。冕柳鶯一般具有一道不明顯白色細(xì)翼帶,尾下覆羽黃色。日本冕柳鶯無頂貫紋,臉部顏色偏灰,較素凈,過眼紋不明顯。峨眉柳鶯頭頂頂冠紋顏色較淡,偏灰色。 暗綠系列如下所示,系特征為:上嘴黑,下嘴橙黃,無頂冠紋,三級飛羽無白邊,腳色較暗。 暗綠柳鶯背部灰綠色,一般具有一道翅斑,腿為褐色。雙斑綠柳鶯背部偏橄欖綠色,一般具有兩道翅斑,腿一般為黑色,極北柳鶯嘴較大,眉紋一般不過嘴基,背部為灰綠色,一般具有一道翅斑,腿為黃褐色,整體較為修長,因此尾巴顯短。日本柳鶯和極北柳鶯相比一般整體顏色偏黃。淡腳系列如下所示,系特征為:嘴偏黑,下嘴基粉色,為無頂冠紋,三級飛羽無白邊,腳色偏粉色。
淡腳柳鶯眉紋前黃后白,其頭部顏色偏暗灰色,和背部有較明顯色差,其腳顏色較淡。烏嘴柳鶯眉紋為淡皮黃色,其頭部顏色偏暗綠色,和背部色差較小,其腳顏色偏褐色。(烏嘴柳鶯整個(gè)下嘴黑,嘴尖顏色有一點(diǎn)淡色,暗綠柳鶯相反,下嘴前端黑,后面是黃色) 灰喉柳鶯頭部灰色,具有黃白色眉紋和頂冠紋,上體橄欖綠色具有兩道翅斑,三級飛羽具有白邊,腰為淡黃色,腹部一下為淡黃色,和其他柳鶯區(qū)分較明顯。
灰頭柳鶯和黃腹鹟鶯(非柳鶯科)因頭灰色,背部橄欖綠色無翼斑,腹部鮮黃色可與其他柳鶯區(qū)分 
兩者的主要區(qū)別為灰頭柳鶯下嘴黃色,喉部黃色,而黃腹鹟鶯嘴為黑色,喉為灰白色。
最后一組是鹟鶯系列,幾種鹟鶯的共同特征是整體顏色偏黃,具有白色或者黃色眼圈。前六種是原金眶鹟鶯拆分。 金眶鹟鶯系列眼眶均為黃色,幾種不易辨識,主要依靠聲音和海拔,金眶鹟鶯和韋氏鹟鶯主要在喜馬拉雅地區(qū)附近分布,其余四種在中國其他地區(qū)。參考特征如下:比氏鹟鶯有一較明顯翅斑,灰冠鹟鶯眼圈缺口向后,淡尾柳鶯頂冠顏色較淡,嘴相對較大,尾相對較短。白林壯老師對壺瓶山的金眶鹟鶯系列進(jìn)行海拔和鳴聲的介紹。淡尾鹟鶯差不多到1000m高度就開始出現(xiàn),最高能到1400m,喜歡天然林和林緣?;夜邴l鶯和峨眉鹟鶯差不多都是1400m起步,到2000m的山頂都可以聽得到,不同的是灰冠鹟鶯喜歡年輕的次生林和林緣,峨眉鹟鶯喜歡老林子。比氏鹟鶯更高一點(diǎn),1700m起步到山頂。他們的call很不一樣。淡尾鹟鶯的call是二音節(jié)的“滴滴”,灰冠鹟鶯是干燥的二音節(jié)“的的”,像俄羅斯人講話一樣干燥。峨眉鹟鶯的call是音線不純的單音節(jié)降調(diào),比氏鹟鶯的call最柔和,音色很純。Song也不同。淡尾鹟鶯有時(shí)call很多遍才唱一句,song半天也不call一句。他們song和峨眉鹟鶯特別特別像,如果沒有吐出“滴滴”的call會很難與峨眉鹟鶯相區(qū)分。淡尾鹟鶯叫聲沒有顫音,較為歡快,頻率比比氏鹟鶯快,但比不上灰冠鹟鶯?;夜邴l鶯多數(shù)的song之前帶call。顫音很多,頻率很快,句子是這幾種中最長的。峨眉鹟鶯的song在節(jié)奏上和比氏鹟鶯有點(diǎn)相似,一句是一句,不緊不慢。但相較吐字稍微歡快或者說急躁,音色也不如比氏鹟鶯柔和,常帶一些短顫音。比氏鹟鶯差不多嚴(yán)格的一個(gè)溫柔的call帶著一句溫柔的song,沒有任何顫音,及其規(guī)律。灰臉鹟鶯及白眶鹟鶯指名亞種(intermedius 亞種眼眶為黃色)具有白色的眼眶;這兩種鹟鶯的眼眶都在眼的上方斷開;灰臉鹟鶯頦部為白色,耳羽灰色,且側(cè)冠紋主要為灰褐色,不明顯。栗頭鹟鶯具有白色眼圈,頭頂栗色,具有黑色側(cè)冠紋,但是在枕后才比較清晰,上體橄欖綠色,具有兩道黃色翅斑,喉及胸灰色,其余下體黃白色,特征明顯,不易認(rèn)錯。 
再次強(qiáng)調(diào),特征不明顯的柳鶯系列辯識主要靠聲音,外形僅為輔助,且盡量多拍不同角度的照片,主要觀察頂冠紋,三級飛羽,腳及腰,同時(shí)時(shí)間地點(diǎn)也是主要參考,這樣才能較大概率確定某一種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