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的根,所謂華夏的“夏”字所在。為此,國家特別成立了“夏商周斷代工程”,主要從考古物證角度證明這一點,以讓西方學者徹底無話可說。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就目前史料來看,早已能夠證明夏朝存在。尤其是古墓挖出的一本奇書,足以證實夏朝的確存在。只是可惜的是,因為這本書記載內容過于血腥和顛覆史學體系,從而遭到儒家抵制,以至如今已經失傳,這就是《竹書紀年》! 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戰(zhàn)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被盜,幸好被及時發(fā)現,官府迅速介入。在這一墓葬之中,挖出了大量珍貴典籍,包括《竹書紀年》《易經》《國語》《穆天子傳》《周書》《瑣語》(迄今中國最早的志怪書)等一共15類書。 其中,最為珍貴奇特的是《竹書紀年》,一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按年編次。由于秦始皇焚書坑儒和項羽火燒咸陽,毀掉了大量珍貴史料,導致上古歷史出現很大的空白,《竹書紀年》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白。 在《竹書紀年》中,除了很多顛覆歷史的記載之外,還有夏朝的記載:一是完整的帝王世系,470年、17王,這與《史記》記載一樣,二是記載了每一位國王時期的大事件,《史記》對夏朝很多帝王只是簡單記載,三是與《史記》只是記載“太康失國”不同,還記錄了羿的事情,讓羿代太康等政權更迭的大事。 可以說,就目前史料文獻來看,對于夏朝的記載,《竹書紀年》最為詳細。 問題在于,《竹書紀年》可信嗎? 學者根據現代考古發(fā)現,證實古本《竹書紀年》可信。比如,書中記載“(殷)祖乙勝即位﹐是為中宗”,《史記殷本紀》等以中宗為太戊,但殷墟甲骨文中的“中宗祖乙”,卻證實《竹書紀年》的記載??傊都o年》記載的商朝世系和甲骨文記載的完全一致,且比《史記》更準確。 由于古本《竹書紀年》失傳,只在文人墨客的書中,留下一些零星的記載,但就是這些零星記載,卻在考古中一再被證實。顯然,《竹書紀年》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是一部基本可信的史書。 另外,這本書可信的地方還有一點,因為這是魏國史官編寫的編年體通史,有較為完整的體例。對比古今史官,當時史官信譽還是很高的。 然而,夏朝與戰(zhàn)國相距千年,魏國史官為何知道夏朝之事? 其實,這就涉及到中華文明的驕傲自豪之處了。因為,中國人一直有修史的傳統,或記錄國家大事的習慣,所以西方人不了解祖先做了什么,但中國人卻可以根據史料了解到。根據史料記載,造字的倉頡就是黃帝史官,三皇五帝夏商周時期,都有史官記載帝王國家大事。 比如《尚書》(有古今尚書之爭,充斥偽書之說),就是記載上古的書籍,孔子修《尚書》時,選擇了100篇,材料就來源于史官一代又一代的記載。 因此,魏國史官記載的夏朝,也是根據之前史書的記載。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的魏國,不是三家分晉產生的戰(zhàn)國七雄,而是西周時期分封諸侯國,被晉獻公滅掉,后來相當于復國。這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擁有夏朝的一些史料也不奇怪。 所謂藝術源于生活,歷史也源于生活,如果夏朝真不存在,古人為何要虛構一個完整的夏朝,而且得到春秋戰(zhàn)國各大勢力的支持認可?無法解釋!況且,這種完整體系的虛構,必然漏洞百出,很容易被戳穿。 因此,雖然如今還沒有找到100%證明夏朝的考古證據,但根據《竹書紀年》的詳實記載,完全可以確認夏朝的存在。 對于《竹書紀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先秦歷史研究權威、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評價: 《竹書紀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問題上有其特殊意義,正在于它是現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學的系統。 注意,這里說的是“最早的一套年代學的系統”,并不是說最早提及夏朝。其實,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經提及了夏朝。甲骨文中沒有發(fā)現夏朝,不代表當時諸侯國周國等沒有記載夏朝的歷史。 為何至今沒有發(fā)現西周初期夏朝的帝王世系呢?一是古人寫書不易、記載不易,且夏朝與很多人關系不大,沒必要在文獻中提及;二是古人對書籍極為重視,把史料記載當成身份代表,比如王子朝(周朝王子)奔楚,不顧累贅的要攜帶了大量周朝官方資料,孔子多次請求觀看周朝典藏,都遭到拒絕,因此應該是周朝官方有夏朝記載,但卻不對外開放。 由于《竹書紀年》記載了從上古到戰(zhàn)國時期歷代所發(fā)生的血腥政變和軍事沖突,很多內容顛覆歷史,太過于奇特,比如堯舜禹禪讓的真相是血腥政變,圣人伊尹原來是謀權篡奪者等等,與《史記》所描述的不單只內容不同,而且價值取向背道而馳。 正因給儒家?guī)淼臎_擊太大,與儒家史學體系沖突極大,所以被宋儒視為異端邪說遭到抵制,還必欲除之而后快,最終《竹書紀年》在宋朝失傳。至于明朝發(fā)現的《竹書紀年》,學者考證應該是偽書,如今看到的所謂古本《竹書紀年》,其實是學者根據古人“轉載”的零星內容,一一收集整理而出,盡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價值,但卻不妨礙其對夏朝記載的可信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