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xì)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nèi)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span>這是一首諷刺貪小利,占小便宜者的諷刺詞。由于是文學(xué)作品,詞中難免有同類集中之嫌。有的人因而問“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僅凡夫俗子中多有此公,就是有些帝王也不能免俗——當(dāng)然,不一定像經(jīng)過高度夸張的文學(xué)作品那樣去“燕口奪泥,佛面刮金,蚊子腹內(nèi)刳油”,但錙銖必計,與天下爭利的人、皇帝卻大有人在。東漢王朝第12任皇帝靈帝劉宏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木匠的祖師是魯班,戲子的祖師是唐明皇,那么,“倒兒爺”的祖師又是誰呢?有人說是陶朱,有人說是弦高,全說錯了!一位史學(xué)家不無詼諧地說:“無論就其規(guī)模,還是就其手面而言,真正的‘倒兒爺’的祖師都非漢靈帝劉宏莫屬!”
公元167年,東漢桓帝劉志突然病故。由于患有先天性生殖機能紊亂癥(陽萎),劉志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皇帝的繼承人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經(jīng)過一番密謀,劉志的妻子竇皇后與其家人竇武合謀,決定迎立劉宏繼承皇位。消息傳到劉宏耳朵里時,劉宏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因東漢官制按“侯、王、親王、太子、皇帝”順序逐級上伸,摒除最無可能的平民不論,侯爵是最少有希望成為皇帝的。東漢的侯爵又分三等:一縣侯、二鄉(xiāng)侯、三亭侯。而劉宏呢,就是一個小小的亭侯——解瀆亭侯。因而,劉宏做夢也不敢想自己能當(dāng)皇帝。
從中常侍曹節(jié)領(lǐng)人到其所居的河間接劉宏進(jìn)京的那時起,劉宏就打定一個主意:人生在世,轉(zhuǎn)眼就是百年,及時行樂,率意而為,方不辜負(fù)上蒼。至于皇帝嘛,當(dāng)也行,不當(dāng)也可,叫我當(dāng),我就當(dāng),反正也是揀來的?;实勐铮^位后還是要干點事兒,總得像個皇帝!于是劉宏連下手詔,改元建寧,封太尉陳蕃做太傅,令前國丈竇武、司徒胡廣一起參錄尚書事,接著是大赦天下。不知怎的,“天下”卻老也不大赦他,當(dāng)上皇帝之后的第三年,河內(nèi)(黃河以北)大饑,民相食。國庫空虛,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時劉宏的生母孝仁董太后給出了許多“主意”,其中之一是斂錢。
有人說,天子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用不盡的榮華,享不盡的富貴,要錢做什么?根據(jù)現(xiàn)代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論,人都有有一種天生的“性本能”,這種本能主宰著人們的一切。其實,除了性本能外,人們對金錢的追求也是出自一種本能。由于本能,劉宏欣然接受了太后的建議,下令“天下系囚罪未決者”可以“入縑贖”——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漢語來說就是,殺人、放火、搶劫、強奸者均可于未被判決之前無罪開釋,只要交上一筆錢就可。數(shù)年之間,這樣的詔令先后下了7次。效果如何呢?錢是進(jìn)了不少,但國庫是否充實就很難說了。只有富人們顯得高興非凡,打心眼里歡迎皇帝的這個舉動:殺個人算什么,拿錢去贖嘛!玩?zhèn)€把女人有什么了不起,老子有錢。太后愛錢,皇帝也愛錢,黑眼球見不得白銀子,有了錢就可以“生死人而肉骨”了,錢真是一個好東西。
欲望是無底洞,是永難填滿的。嘗到了斂錢“甜頭”的劉宏和董太后決定放開手來搞。怎么放手?思來想去,劉宏決定賣官,只有官最值錢,官也最能賺錢。當(dāng)時雖無“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但上二千石、中二千石的太守們撈起錢的本領(lǐng)是劉宏早在解瀆亭侯封地內(nèi)就已領(lǐng)教過了的。現(xiàn)在太后缺錢花,不找他們要去找誰要去?于是“初開西邸賣官。自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借助于《后漢書》的附注,發(fā)現(xiàn)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太后愛錢,太后的寶貝兒子也愛錢。這娘兒倆做賣官生意的那股“黑吃黑,袖里吞金”的勁,真是開了“倒兒爺”下三濫手法之先河。
太后給皇帝規(guī)定的官價是:三公級、司徒、司空、太傅、太尉、太仆、尚書令、州牧、一等侯……等享俸二千石,其官位一律收錢二千萬??な亍⒖h令(一等縣)、校尉、州掾、丞、主簿等食俸四百石者,其官位一律標(biāo)價四百萬。一石換一萬,看上去有點太黑了??闪肿哟罅耸裁礃拥镍B都有,照樣會有人上鉤的。有了錢可以買酒、買肉、買女人,為什么不可以用他來買個官來當(dāng)當(dāng)呢?!買酒喝了是白喝,買肉吃了是白吃,只有買官,雖然投入得多,但產(chǎn)出的會更多!遠(yuǎn)在深宮中的太后、皇帝當(dāng)然是不知道這些為富不仁的市井無賴們的心理的。
開出賣官的價碼表后,太后有些心虛。雖然貴為太后,但畢竟是個婦道人家。見錢流水般地往里進(jìn),心中真是又快活又犯愁。愁什么?太后弄錢根本不是為了花錢,就像飽食終日的紳士玩票反串京戲“下?!保绣X人家的闊小姐接客賣笑逛窯子一樣是圖的一個快活。用今天的話說,那是一種“業(yè)余”愛好,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其樂趣、滋味、感覺絕非言語所能形容。正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足為凡夫俗子道。太后愁的是別人會說些什么。記得還是在家當(dāng)閨女的時候,逢年過節(jié),家老爺多給了她幾個壓歲錢。肩挨肩的小姐妹們都會嫉妒得要死,現(xiàn)在一下子弄了這么多的錢,天下人口里能閑著嗎?更何況這還是靠賣官換來的錢呢!但太后畢竟是聰明人,聰明人總會有辦法可想的。果然,開列出官價表不幾日,太后又叫人傳話給小天子,請他在價碼表上追加一句話:“以德次應(yīng)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庇媒裉斓脑捳f,就是如果那些既有錢,又有“德行”的人,前來買官的話,可以優(yōu)惠50%或33%左右,這大概算是對“德行”操守的一種獎勵嗎。既講“經(jīng)濟(jì)效益”又講“社會效益”,太后的心就安穩(wěn)了。
小皇帝劉宏可不管這些。他頭發(fā)短,見識也不長。對于二千石換二千萬,四百石換四百萬這種賣法他很不以為然,覺得高者太高,低者太低。而且賣官所得錢財盡歸太后一人所有,這一點也令他大為光火。于是,劉宏叫來左右的親信,命他們私下里再設(shè)一個“小金庫”,再開一張價目表:私下選定一些人,告訴他們皇恩浩蕩,實行優(yōu)惠。到太后處買官二千石需錢二千萬,而到皇帝這里則可以忍痛大甩賣,優(yōu)惠50%,有“德行”者再減半或三分之一,而且可以實授,不一定非得候補。當(dāng)然,在實授官爵面見太后陛辭時,可千萬不能露出一點口風(fēng)。如果誰得了便宜再去賣乖,那后果你自己去想吧。
此門一開,此價一標(biāo),頓時把人從西邸吸引過來。人雖然都有買貴不買賤的心理,但那是買東西,而這是買官。官雖然也是東西,但卻不是個一般的東西。此中決無缺斤少兩,短袖無兜,死物活賣,賣了就走之類的下三濫手段。二千石者即公卿,同是公卿太后賣二千萬,而皇帝只要一千萬(或五百萬),難道人們還會那樣犯傻、犯賤,非要擠破西邸的門檻,去多花一千萬買回個同樣的官爵嗎?有這種嗜好的人不是個瘋子,就是個聾子,更有可能是個傻瓜。于是,劉宏皇帝的生意紅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