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聽到“心流”這個詞,是在樊登聽書節(jié)目里,后來專門反復聽了樊登講這本名為《心流》的書的節(jié)目,感覺特別震撼,后來甚至用積分換了這本書實體紙書來看。 心流描述的是一種“最優(yōu)體驗”,換句話說就是特別好的感覺,就是幸福感。 在書中,作者米哈里這樣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第一,注意力。 第二,有一個他愿意為之付出的目標。 第三,有即時的回饋。 第四,因全神貫注于此,日常煩惱會被屏蔽。 第五,達到了忘我的狀態(tài)。 太極拳的訓練特別容易產生心流,因為太極拳是在鍛煉注意力。所以太極拳是幸福拳,太極拳的愛好者是最幸福的人。 我們套用米哈里的“公式”,把太極拳訓練過程變成心流的生產過程。 一、太極拳用意不用力。 二、練好一個動作,或者練好一個套路,或者在推手中要立于不敗之地。 三、練習過程中,不斷體會身體的舒適感,這是練拳中經常出現的現象,現在我們把它作為一種尺度,就能更加主動自覺地去體會到它。 四、因為全身貫注于這種意念和身體的氣感,好的神經興奮會抑制疾病的神經興奮。病灶得以抑制。 五、漸入佳境,達到忘我。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要松到腳底? 松到腳底是很好的說法。 一、提醒我們要充分、全面的放松,不留死角。 二、放松本身就會讓身體成為上虛下實的穩(wěn)定狀態(tài)。 三、不要故意使勁向下,因為身體是調皮的,有時候不聽話。只要放松就好,自然就會松下去。 四、推不動的奧秘:松到腳底下的最好效果,就是能把手上的力量轉化到腳下,讓自己變成不能被推動的穩(wěn)定體。關鍵是放松:肌松弛、骨節(jié)松開。 第三個問題:氣是遍布全身,還是集中在心、意的位置? 第四個問題:捋法中的“心靈”“意靜”是如何體現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