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不深不知疼
因為曹操曾對兩人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將兩人比作是自己的張良。大家知道張良是當年幫助劉邦最終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打敗項羽,稱霸天下必不可少的一個人物,曹操將二人比作張謀,可見在曹操心里,已經(jīng)充分認可了沒有這二人幫助自己,也就沒有了后來的曹魏,兩人在曹操的心中地位早已無可替代。
相對于荀攸,荀彧關(guān)鍵時刻也會出妙計,但他的更多功績表現(xiàn)在他對曹魏的治理與管理上,這使得曹操不管征戰(zhàn)何方,都有個穩(wěn)定可靠的后方為自己補充戰(zhàn)爭物資,沒有了后顧之憂,使得曹操能全身心投入到征戰(zhàn)中。而荀攸則大多時候都隨曹操征戰(zhàn),隨時都為曹操提供妙計,充當了曹操的大腦角色,這點更像張良之對于劉邦。
在戰(zhàn)將方面,劉邦得力戰(zhàn)神無疑是韓信無疑,而曹操雖然手下名將頗多,但他心中的韓信卻是張郃,盡管也有人稱曹操自己的才能就堪與韓信一比,但考慮到曹操身合有龐大的謀士與武將隊伍,而韓信卻在戰(zhàn)場上全都只能靠自己,從這點看,曹操還是要矮韓信一截,如果連曹操都不如韓信,張郃又憑什么能與韓信一比呢?
其實在曹操的心里,也許并不和大家想的一樣,早在官渡大戰(zhàn)中,張郃陣前投靠曹操,曹操就喜出望外,以致自己親自出賬相迎,曹操雖然愛才,但能讓他屈身相迎,享受如此高待遇的人,還真是屈指可數(shù),因此區(qū)別于荀彧荀攸,張郃又是一員武將,從曹操的重視程度來看,張郃倒還真是曹操心中的韓信。大家可能沒有想到他們的才能這么讓人驚嘆吧。
看張郃的綜合表現(xiàn),他的實力本與顏良與文丑相當,但后兩人命不長,早年張郃更是袁紹旗下的第一大將。這或許是曹操另一個看重他的原因。想想最強對手的第一大將都投靠了自己,這種戰(zhàn)略上的意義自然比一名武將率多少軍隊投降更有意義,因為這直接影響到雙方形象,影響到雙方的軍心,想想對手第一大將往戰(zhàn)場上一站,對手還有哪個武將敢于挑戰(zhàn)。
因此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張郃早年是曹操強敵對手的第一員大將的政治身份,才使得他成為了曹操心中的韓信,其實他的武功以及戰(zhàn)場上的貢獻都不及曹操營中的其他幾員大將,比如張遼就很不服他。即使是徐晃也能與他打個八九十回合不相上下,如果當年于禁沒有投靠關(guān)羽,于禁的官位都要高過張郃一截。
雖然張遼與張郃都為降將,都是后來才投靠曹操的,這樣的將領(lǐng)大多都會引起曹操的猜忌,但張郃卻能獨特得到曹操的器重,還有一種猜測認為是張郃的投靠時機把握得相當好,當時在官渡大戰(zhàn)正是兩難之際,張郃的投靠可謂是了卻了曹操的一塊心病,正當其時,曹操也深受感動,所謂與人交往第一印象最得要,張郃給曹操留下的第一印象顯然是無可替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