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足少陰腎經原穴。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經水,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表現出土的長養(yǎng)特征,故其屬土。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太溪。 1.定位: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span> 快速取穴:取穴時,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定位: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之經過處。 2.功效主治 主治: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氣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功效: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臨床應用: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jié)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 3.穴位保健 針刺:直刺0.5~l寸。 按摩:盤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壓右側的太溪穴,按壓時先按順時針方向旋按20次,然后再按逆時針旋按20次,然后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壓左側的太溪穴。按揉時力度保持適中,每次按揉5分鐘左右,每天2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