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或?qū)ψ印?/p> 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 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lián)講究對偶,對仗。形式短小,文辭精煉。 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又是一種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 對聯(lián)雅俗共賞,精妙絕倫。其背后的故事亦莊亦趣,更是讓人回味不絕。 半醉半醒過半夜; 三更三點到三河。 《長安客話》載,元丞相脫脫將赴三河,至宮廷向元主辭別,元主賜宴。至深夜,脫脫站起來說,他明天一早就會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聯(lián):半醉半醒過半夜;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聯(lián):三更三點到三河。脫脫叩謝,盡歡而罷。聯(lián)語為流水對。上聯(lián)重言“半”字,下聯(lián)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夕夜過汀溪,足踏滿天星斗; 新春懸古圖,手扶萬里江山。 明代柯潛,年幼時,腦子愚鈍,塾師曾認為“孺子不可教也”,后來柯潛通過刻苦自勵,孜孜不倦,學(xué)習(xí)終于有了長進,時常受師褒獎。一次,塾師出聯(lián)讓柯潛對:'夕夜過汀溪,足踏滿天星斗。'柯潛對答說:'新春懸古圖,手扶萬里江山。'塾師高興異常。明景泰二年入京會試,高中狀元。 日在東,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間配定“好”人。 萬安,明朝正統(tǒng)年間進士,四川眉山人,學(xué)問淵博。相傳他自幼學(xué)對,詩藝亦精。有一次,一位遠客到他家來,坐在階前,對著天空吟哦:日在東,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但下聯(lián),他卻怎么也續(xù)不出來,不覺抓耳撓腮,頻頻拈須。萬安見了,不禁笑起來,說:“這有何難,我對給你看,”隨口念道:子居右,女居左,世間配定“好”人。 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 明代徐晞上任,守令率諸生相迎,諸生以徐出身貧寒,相見時頗為無禮。守令心中惱怒,乃出對考諸生: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諸生面面相覷,無人能對,徐答曰: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諸生驚報,再也不敢小覷徐晞。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書生背虎榜; 張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明萬歷年間,艾自修與張居正同科中舉,艾名列榜末,舊稱背虎榜。張嘲之曰: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書生背虎榜;艾當(dāng)時未對出。張當(dāng)上宰相后,相傳與皇后有曖昧關(guān)系,艾抓住這一點。遂得了下聯(lián):張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臥龍床。聯(lián)語對得很工。兩聯(lián)先用嵌名,然后聯(lián)珠(“自修,自修”與“居正,居正”)、重言(正)。 南管北關(guān),北管南關(guān),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 前掌后門,后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明嘉靖年間,有個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兩位戶曹喝酒,仗勢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關(guān),北管南關(guān),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同飲的一個紳士打抱不平對道:前掌后門,后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上聯(lián)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lián)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來令人痛快。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今朝驚蟄,春分細雨到清明。 據(jù)傳,明代有位學(xué)士,在浙江天臺山游覽時,夜宿山中茅屋,早晨起來一看,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吟出上聯(lián),聯(lián)中嵌入三個節(jié)氣:大寒、霜降、小雪。一時無人對出。到了近代,浙江名士趙恭沛給出了下聯(lián),也嵌入三個節(jié)氣:驚蟄、春分、清明。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 少老頭,坐睡椅,由冬至夏讀春秋。 金圣嘆在一茶館吃茶,與一長須老者同桌,閑聊時,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圣嘆,于是出對助興。老者出了上聯(lián),金圣嘆略一思索,即對出下聯(lián)。眾人贊嘆不已。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兩個山人。 湖北潛江縣在清代時有一個竹仙寺茶樓,康熙年間胡簡志為茶樓撰寫了這副拆字聯(lián),上聯(lián)“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lián)“竹”拆成兩“個”,“仙”拆成“山”“人”。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摸糊,雖為短品,卻是妙文。 有一年元宵節(jié),乾隆與群臣猜謎,出了這樣一副迷聯(lián)。在場的只有紀昀道出謎底,上聯(lián)為“猜“字,下聯(lián)為”謎”字。 史君子花,朝白午紅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綠秋黃。 清趙翼《檐曝雜記》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對,潤州(府治在鎮(zhèn)江)太守出對云:史君子花,朝白午紅暮紫;小和尚答道:虞美人草,春青夏綠秋黃。聯(lián)語共含有六種顏色。史君子與虞美人為嵌名,上下聯(lián)第二句為自對。 樹已半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相傳,“無情對”為清代張之洞所創(chuàng)。這種對聯(lián)形式,出句和對句各自成章,通過別解才能上下呼應(yīng)。一天,張之洞在陶然亭會飲,以時人的一句詩:“樹已半尋休縱斧”為上句,張對之以“果然一點不相干”。上下聯(lián)中,“樹”“果”皆草木類;“已”“然”皆虛字;“半”“一”皆數(shù)字;“尋”“點”皆轉(zhuǎn)義為動詞;“休”“不”皆虛字;“縱”“相”皆虛字;“斧”“干”則為古代兵器。張之洞的對句,以土語對詩句,更是不拘一格。 國之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康有為慶祝古稀大壽時,章太炎撰的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截取《中庸》的“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一語,下聯(lián)則由“老而不死是為賊”所摘得。明嵌“有”、“為”兩字,而暗括“妖孽”、“賊人”,可稱別開生面,翻新出奇。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jié)婚的當(dāng)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fēng)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lián),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這么一副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真實的描繪了當(dāng)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王老者一身土氣; 朱先生半截牛形。 相傳某地有個王老頭很會作對聯(lián),附近一位朱秀才見他普普通通的樣子,頗有些不以為然。一日秀才登門便言:”王老者一身土氣“,王老頭對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朱秀才的上聯(lián)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內(nèi),故云“一身土氣”。王老頭的對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內(nèi),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
|
|
來自: 錢首相小泉 > 《⒊詩詞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