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力激蕩,把自身能量集中到一點 1、放開繩子。在拔河比賽中,當繩子另一邊的對手用力拉時,如果你把繩子放掉,你會輸?shù)舯荣悾?,你也能從這股拉力當中解脫。你不要浪費寶貴的精力和你的目標角力,反而應該放手、動一動,承擔在過程當中離開會引起的小規(guī)模風險。很有可能,當你放開必須現(xiàn)在就解決一切的想法時,反而會更快找到答案。 2、想想基礎入門的事物。謙卑的從基本事務做起是最好的方法。替自己泡一壺茶或做一頓飯,整理一下廚房,放點音樂,從這些小型工作當中借來一些動能。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在動,不管你從事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活動,都在向你證明你可以離開被困住的情境。 3、明白你能改變哪些部分。要能展開行動,我們需要先找出所處情境中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把這些和無法控制的部分區(qū)分出來。一旦我們看出自己手中握有選擇,就比較可能采取行動。 4、從小處思考。我們必須學著從小處思考,從大格局來想,常常會阻礙你的路,讓你什么也做不了??梢园涯繕思毞殖蓭讉€讓你一次可以做一項的小步驟。 5、跳過你不喜歡的部分,找到可以動的部分。要能跳過、放手,之后再試試看,你可能會大為驚喜。 6、跳過,不要苦苦等待。動機會跟著行為而來,一旦你發(fā)現(xiàn)自己身在新情境或從事新活動,動機也會開始出現(xiàn)。一件小小的事,可以啟動動機。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來說,就像是買一送一的方案。只要你踏出第一步,其他的就會接踵而來,毫不費力。 7、規(guī)劃你的步驟?;ㄒ环昼姲涯愕那榫w放在一邊,改用以事實為重的方式來因應所處情境,腦力激蕩,借用工程師的做法,找出能夠帶你到達目標的每一個必要步驟。 8、設定適當?shù)哪繕恕?/span> 9、當你不確定要采取哪些步驟時,請利用腦力激蕩找出可能性。 腦力激蕩的五個步驟:
10、納入更多的人。請求他人提供新的參考意見會很有幫助,但不要選擇容易焦慮或抱持負面想法的朋友,他們會把你丟回你一直想要跳脫的混亂當中。選擇一個可以幫助你分析細節(jié)、辨識機會的朋友。 11、把所有行動好好想一遍,進行心理演練。神經(jīng)可塑性理論認為,當你正在練習、要掌握某一種技巧時,除了真正去做之外,想象是次佳的選擇。 有時候,我們不想要四處團團轉,不斷的和問題角力,我們需要的是放手,好讓自己可以繼續(xù)去做別的事。接受了,我們就能離開。 如果你真的什么都做不了,那就什么都不要做。把那些做不了的事丟進箱子里,日后再說,到那時候條件或許不一樣了,而你也可以嘗試不同的做法。 設立破解密碼 1、強迫癥 非強迫行為與強迫行為之間最主要的差別,是選擇。當你出于自身偏好去做某件事,這就不是強迫癥?;加袕娖劝Y的人不停的重復檢查、重復動作以及道歉,并不是因為這些行為帶給他們滿足感或讓他們覺得很幸福。他們這么做,是有因為他們被疑惑掌控了,不確定他們第一次做時是否就把事情做完或者有沒有做對。他們認為只要儀式做對了,任何壞念頭或不當?shù)南胂蠖疾荒艿窒麅x式的保護力而造成傷害。 破解密碼:打破強迫癥暴君在你耳邊低聲訴說的規(guī)則 暴露與儀式行為阻止法是最有效的強迫癥療法,可以帶來改變?nèi)松议L效的改善效果。暴露與儀式行為阻止法涉及要編制不同層級的強迫癥情境,一開始特意去面對最初級、最不嚴重的情境,在這當中全力抗拒去執(zhí)行儀式,因此你已經(jīng)貼上了新的標簽,認定這并非必要的焦慮。 這種做法是要讓你置身在會出現(xiàn)儀式的情境當中,比如說使用公共廁所、不要一再檢查煤氣爐,去感受一下情境引發(fā)的焦慮,然后有意的不要進行儀式,看著焦慮自行破解,因此,打從一開始,這就不是必要的焦慮。 將暴露與儀式行為阻止法用在比較小的步驟上,你可以看到,當你打破儀式時并未發(fā)生任何壞事,事實上,還發(fā)生了很棒的好事:你重新拿回人生的主控權。 2、恐慌癥:毫無理由涌起焦慮 恐慌與擔憂的區(qū)別在于:
破解密碼:叫消防車打道回府,因為這是假警報 當恐慌來襲時,你必須堅守最重要的事實是,這些癥狀完全無傷,之后將會自己消退。你不要再提出會發(fā)送更多信息給杏仁核的問題,反之你要陳述事實,以降低對緊急反應的需求,從而減少緊急信息的供給:我的恐慌癥發(fā)作了,我很好,我沒有問題。這些感覺很不好受,但是它們無害,如果我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將會過去,我大概在十五到二十分鐘之內(nèi)就會覺得比較舒服了。 恐慌癥療法會涉及心理教育療法,內(nèi)在感受暴露療法,系統(tǒng)減敏感法等等。 3、廣泛性焦慮癥:自動導航模式的擔憂 一般的憂慮會隨著響應生活中的壓力而有起有落,但廣泛性焦慮癥的擔憂不同,后者是持續(xù)、無法控制的,而且會讓人精疲力竭。廣泛性焦慮癥的首要特征是過度擔憂,從完全不能忍受約會遲到,到擔心自己看起來如何、工作表現(xiàn)如何等無所不包。第二個特征是,任何一項小失誤的結果,在你看來都和無可避免與無可補救的結果有關,指向充滿災難的未來。 破解密碼:不見得每一次響鈴都是叫你 不管我們有多信賴自己擔憂有理,內(nèi)心深處我們都了解事實:擔憂無法保護什么或預防什么,只是讓我們難過,花掉無數(shù)的成本只為了持續(xù)保持警戒。 治療的第一要素,是要培養(yǎng)出經(jīng)常運動、練習呼吸以及放松的習慣,幫助身體舍棄高警戒的模式。第二項要素則是要學習如何能更好的活在當下、熟悉當下,而不要偷跑到最糟糕的情境中。強化認知代表你不僅在擔憂啟動時要能察覺出來,從而讓自己有選擇,也表示你要深深投入目前身邊實際上正在發(fā)生的事物,并加以欣賞,這樣做可以提升你從人生中獲得的意義與滿意度。 4、社交焦慮癥 想要留下好印象、全心參與愉快的對話或成為大家眼中有魅力或有趣的人,不會有人把這些當成病態(tài)的行為。如果患有社交焦慮癥,你會一直顧慮他人的檢視,此舉創(chuàng)造出的條件讓你很難專心于社交,也很難準確的贊賞你遇見的“人、事、物”。你覺得一直受人監(jiān)視,一直被人打量。 破解密碼:開除評審(或者把評審的麥克風關掉) 你不要讓檢視審查奪走你全部的注意力,你可以重新貼上標簽,認定這些批評檢查的來源正是你保護過度的大腦,把不斷批評你的聲音視為背景噪音,借此降低它們的重要性。 你可以就具體的事情,點出你犯的錯并極力夸大,一直到讓人覺得太荒謬了為止:我一定會讓我自己像個大笨蛋,我一定一個字都說不出來,這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對話,她會大叫著跑開,還會有一大群人跟著她跑。在一開始,走進洪水里是你最害怕的事,但如果你堅持,你將能降低敏感度,打破魔咒,把這些想法當成人生的滑稽荒謬夸大版。你可以想出一句簡單的話來描述這場洪水:最遜的對話者,我來了。借此提醒自己,實際上你并沒有危險。 之后,你要實際演練,先練習在沒有那么重要的場合里出現(xiàn),比如說你不常去的商店,在店里問問題。選一位最安全的朋友打電話給他,或者更好的是,你可以找你根本不認識的人演練。一星期練習出現(xiàn)幾次,每一次都要多嘗試。通常在提出第一個問題之后你會變得更焦慮,但問到第三次要結束練習時,你會覺得自己熟練了,而且也有成就感了。 5、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 創(chuàng)傷事件指的是,以恐懼、恐怖或無助響應的事件。在經(jīng)歷過創(chuàng)傷事件的人當中,約有20%的人會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 一般而言,當你努力要走出創(chuàng)傷事件時,你會體驗到逐漸的恢復,慢慢回歸日常生活的活動,找回意義和連接。若是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悲痛和恐懼就一直停在那里,而且心理和身體會通過純粹生理學且非自愿的方式重新設定,一直留在準備應付、保護、抵抗的狀態(tài)。因此患有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者的反應,通常很極端且無法預測,甚至對他們自己來說都是如此。他們一直想著創(chuàng)傷,可能覺得根本無法去想任何別的事,因為心里不斷的播放事件的每一個方面。他們可能會夢到事件重現(xiàn),而且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都處于警戒狀態(tài),隨時準備好響應危險的線索或信號。 破解密碼:現(xiàn)在并未發(fā)生當時發(fā)生的事情 當患者在響應他們親身經(jīng)歷過、讓人無法承受的狀況時,他們會重現(xiàn)景象或關閉身體功能或者兩者兼有,并讓感覺麻木。 強化內(nèi)在溝通系統(tǒng),善于與自己對話 情緒會先抵達然后發(fā)號施令,在你根本不知道為何要這么做之前就要你去回應。假如你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在你還沒來得及想到說:嘿,你冷落了我,沒有邀請我去參加你的婚禮,你就已經(jīng)胸口一緊,臉部的線條也拉了起來,很難擺出笑臉。在你想起來當中的緣由之前,你就開始生氣了。事實上,如果你有機會細想一遍的話,對于要如何響應這樣的情境,你決定的態(tài)度會比你現(xiàn)在的自發(fā)表現(xiàn)更強烈(更生氣)。 我們害怕感覺,是因為感覺通常會顯露經(jīng)驗中最糟糕的部分,搶在理性心智出現(xiàn)之前。你要相信的是,雖然理性會晚到,但它一定會來。 人的身體會根據(jù)恒定狀態(tài)的原則來運作:設法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感覺涌現(xiàn)的速度很快,并在到達高峰后開始消退。感覺出現(xiàn)的速度比消退的速度更快,但不表示不會消退。 可以強化管理情緒的方法: 1、想象你能與感覺拉開的距離。 當你被席卷而來的情緒掃過,你會害怕,認為你和感覺分不開或無法逃脫感覺。此時的你,反而要從感覺當中認定自己,把感覺當成經(jīng)過你晴朗天空的一陣風暴。 想象你把感受到的感覺拿開,放在舞臺上或電影銀幕上。你能不能描述感覺,或用銀幕的框架來看感覺?你能不能更往電影院后方走,在中排坐下來,和你的感覺對話:“我知道你正試著要幫助我,但我感覺像是你現(xiàn)在正在傷害我。我現(xiàn)在需要學的到底是什么?” 或者,如果情緒打擊你,讓你一片混亂,請你往后站,想象有一股小風暴經(jīng)過你面前,葉子紛紛落下。想象你把讓自己倍感困擾的感覺放在這些葉子上面。這股風暴就像你一樣,強烈的波動,而葉子就像你的感覺,是乘著風暴而來的暫時性混亂。 2、衡量強烈程度 你可以使用一分到十分到指數(shù),或是低、中、高低分類方式去監(jiān)督情緒的強度。這樣做會給我們希望,讓我們看到最糟糕的時候已經(jīng)過去了,即將解脫。 3、邀請感覺進入,讓其他人也一同體驗 不要覺得情緒正在毀掉整個情境,你可以根據(jù)你是主事者這一點站穩(wěn)自己的立場,變成邀請感覺進來的主人。告訴自己你現(xiàn)在的感受是全世界的人都曾經(jīng)感受過的,可能會讓你覺得安慰一些。在任何時候,都有其他千百萬人也在經(jīng)歷類似的體驗。這會讓你感受到的感覺變得尋常,讓你不會覺得只有你孤身一人陷在這個經(jīng)驗里。 4、同理與接受,從自己做起 你需要重新教育自己,明白要你接受和情緒有關的不健康且無益處的信息是很困難的事,但同樣的,把信息傳給你的人同樣也需要同情與關懷。他們可能也困住了,無法了解人生這一面,而且可能也不知道還有其他選擇。 5、呼吸VS緊繃 如果說把自己縮起來、繃得緊緊的去抗拒感覺,這種做法就像是不斷的用手壓下痛苦的“啟動”鍵,那么呼吸就是我們用來關閉這個按鍵的方法。不要一直想著“放松”,而是要想著“呼吸”,通過呼吸來放松。 6、做一個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當你在內(nèi)心找到一個平靜安寧的地方,你就找到了更好的位置,可以觀察你有哪些反應。從身為旁觀者的立場上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需要響應每一股經(jīng)過的力道。你從實時響應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之事的行為者,變成了旁觀者,認為感覺與指導性指引就只是信息而已,而不把它們視為命令。 先收集優(yōu)勢而不是先想到缺點 編制自身優(yōu)勢清單的方法: 1、你是哪一種關鍵人物 如果你想要了解棒球賽里游擊手扮演什么角色,你可以把這個位置拿掉,看看一切如何隨之改變。想象一下,有一天大家都找不到你,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人生有何不同?雖然你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這些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事,但請再多想想,沒有人能像你做得那么好。 2、你沉浸在哪一方面 你無法沉浸在每一種活動里,因此你要仔細觀察,看看自己在做什么。這種經(jīng)驗提供了哪些和你這個人有關的信息?寫下一些形容詞,描述究竟是哪些理由讓你去從事這些活動,或者當你處在那種狀態(tài)時發(fā)生了什么事。 3、征詢第二意見 當你受困,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時,你會怎么做?去找人咨詢。如果你的好友、配偶或同事會寫下五個和你有關的詞,那會是什么?想一想有哪些事會使人們稱贊你或感謝你。當你要和別人相處時,什么時候覺得最自在?可以用哪些詞語描述這樣的經(jīng)驗? 預防失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許下更好的期望 為了避免不經(jīng)意的讓自己因為預期不符現(xiàn)實而陷入嚴重的失望,你必須學著去找出能動的部分:你自己。與其和現(xiàn)實爭辯,不如有點彈性,改變你的期望。我們的期望應該:可變動,真實且合理實際,屬于你(確定這些是你的期望,而非別人對你的期望)。
新手容易犯的錯:當你不習慣事情會不順利時 就像我們得替剩下的一只鞋子配對一樣,當你的預期無法實現(xiàn)時,你必須找出一個正確的解釋加以配對。否則的話,你就無法得出結論,這會讓你迷失。我們越能將最初的自動反應式解釋重新貼上標簽,視為一般人對失望情境的普遍反應,我們越能讓自己免于繞遠路去找尋不理性的解釋,并能從中學到正確的事,了解實際上到底是哪里出了錯。 1、去計算,而且慢慢的算。精準計算的意義,是你要確定你的解釋是附加在事實之上的,而不是基于一時的情緒。 2、了解他人的行為。有時候你需要尋求解釋,去看看他們怎么了。他們不是故意要把你搞瘋掉,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帶著同理心、慈悲心以及感恩心去思考 你越能經(jīng)常有好的想法,你將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能自然而然的往好的方向走。你覺得生活美好,生活確實也很美好。 美善通常會傳揚千里,開啟幸福的感受,讓周圍的人都能共享。這就像是接力賽一樣。當你去愛的沖動逐漸消失時,他人的愛的行動可能正在暖身,并且能夠與你分享。這就是這個世界自我療愈的方法。 當負面經(jīng)驗威脅著要拉你一起向下沉淪時,感激和仁慈通??梢灾敢粭l秘密通道,帶你走向光明,把你帶到一個更能感覺美好的地方。有時候,在你心存感激時,點燃的光明十分炫目,光華耀眼。 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回報,我們需要做的: 1、促進日常生活流暢運作,溫馨的感謝他人,以此作為你每天面對人生的姿態(tài)。 2、有人恭維你時,請寫下感謝函或電子郵件回復對方。 3、以書面的形式或在心里進行每日或每周的感恩行動。 4、拿一個記事本或者建立一個文檔,記錄讓你心生感激的發(fā)現(xiàn)。 5、和家人定下每周或每晚的儀式,尋找有趣的、有意思的、讓人感動的以及美好的事物,并和其他人分享。 用不同的思維去理解憤怒、妒忌與羞愧 要能忍一時之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察覺到造成瓶頸的假設,并用比較準確的替代方案取而代之。 1、在他人“攻擊”的背后,是希望你能理解。 2、你可以選擇要如何認知與選擇。 3、你的目標永遠都是要讓事情更圓滿。 不要急著在心里列出罪魁禍首清單,先想一想你的目標,那個更好的自己要追求的目標:理解、繼續(xù)向前邁進。 發(fā)怒時,我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fā)泄或要求道歉,而且除非我們能得到滿足,否則說什么都不肯退讓。如果你能有彈性,不按次序做事,你可能會先提出開放式的說法,例如“發(fā)生什么事了”或者“我們兩人都不好過,先讓我們來談談這件事”。如果你多幾分耐性,愿意讓對方先回答,他們很可能會用平靜來回報你。他們不僅會用之前從不曾試過的方式道歉,甚至還可能從你身上得到安全感,并學到處理沖突的新方法。重點在于互相傾聽。 妒忌是最終極的“全有與全無”思維。別人什么都有,而你什么都沒有。可以適當?shù)恼J知自我價值的人,或許不像自信與自尊不足的人那么經(jīng)常飽受妒忌折磨。 停下來,想一想,他人的人生中讓你垂涎的東西,真的是你想要的嗎?或者這些東西只是表面上看起來讓人很想要而已?如果那對你來說真的很重要,請許下承諾,全心投入去完成。如果不是,請重新聚焦于你在自己人生中要追求的東西。 有害的羞愧會造成的問題是,我們身上有一股力量要我們藏起來,這股力量造成的傷害,比一開始觸發(fā)羞愧的事情還要嚴重,它會讓我們不斷退縮。 讓自己離開羞愧的小牢籠,重新寫下故事。覺得很糟不代表你就應該羞愧;不要拿不屬于你的東西;可以質(zhì)疑羞愧的權威,不要害怕提問:“這和我這個人有什么關系?”(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