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匆匆,流水無情,吾拜入師門至今已四月有余矣。 弟子三生有幸,感恩有緣遇到明師觀本先生, 承蒙恩師抬愛,收吾為徒,吾心歡喜,無以言喻。 惜光陰之流逝,驚經(jīng)歷之奇誕; 覺傳承之艱遠,嘆師門之博愛; 感師恩之厚重,念同門之情誼。 吾學習之余,雖曾執(zhí)筆述得,恐力有不逮,幾度半途而廢,思來可惜不已。 今日弟子略述近期奇門之學習心得,以期師門、師父指點斧正,在此誠謝于心。 本篇心得亦為弟子入師門、習罡遁時光之“痕跡”,弟子首述學習心態(tài)、次述基礎學習、再述開盤證盤心得、終于道觀淺見等。 "首述學習心態(tài): 吾學習天罡奇門遁之心態(tài),跌宕起伏,說來慚愧至極, 有三關拜師之渴望、成功拜入師門之欣喜、初見客師歌訣之震撼、驚慌、拜讀大典之悸動、 及基礎學習中天馬行空之思考與提問、首次開盤之慌亂、恐懼。 弟子學習期間有過斗志昂揚、有過迷茫躊躇、懈怠氣餒、有過匍匐成長、成就感; 吾慶幸不忘初心、持念堅持、亦感謝師父不厭其煩之教誨、同門師兄姐弟們之扶助、體諒、寬容也。 當下弟子學習之心態(tài)歸復平靜,“天機絕學”、華夏文化“薪火傳承”之紐帶,自當絕非一日之功、十年之寒,學習罡遁奇門必將成為終生學習的持久戰(zhàn)。 所謂磨刀砍柴兩不誤,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思證用,虛心實腹,有朝一日,必將有所得,期同門齊心互證,不拋棄,不放棄。 次述基礎學習心得: 吾觀基礎,既是基礎又是核心,猶如房屋大廈之地基,不容小覷,然學習之余,新知識涌現(xiàn)而來,常忽于基礎之鞏固。 恩師時常教導弟子,基礎應反復考證、查閱、思考運用、“種”在記憶里。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吾亦深信水滴石穿,彼若有感,此將有應,各找各緣,必有所得。 華夏文明傳承幾千年,燦爛文明、博大精深,炁、陰陽五行、日月五星、干支、天文歷法、地理八方九宮、五元、五德、五音十二律、五情、河圖、洛書、爻、卦等已然根深蒂固、融于人民生活之中。弟子查閱資料以供參考,梳理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略述陰陽、河圖、干支、爻、卦等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圖一)陰陽兩儀四象八卦生成圖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shù)。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 《四圣心源》云:陰陽未判,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位,兩儀分焉。清濁之間,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所謂土也。。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 書云:斷吉兇決憂疑,辨陰陽于爻象,察變化之玄機,此其義為至精,而其事為至大。 在天在象,在地成形,應于人事,儒釋道三教亦合一,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緣木求魚,舍本逐末矣! 《鹖冠子》云:天文也,地理也,月刑也,日德也,四時檢也,度數(shù)節(jié)也,陰陽氣也。五 行業(yè)也,五政道也,五音調(diào)也,五聲故也,五味事也,賞罰約也。此皆有驗,有所 以然者,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致信究情,復反無貌,鬼見,不能為人業(yè)。故圣人貴夜行。 《鹖冠子》云: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運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此道之用法也。 書云: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天地以氣序為節(jié),使寒暑往來,各以其序,則四時功成之也。天地有節(jié),則分至啟閉,晦朔弦望,四時不差,而歲功成矣。 《客師萬言歌訣》云:七月流火九月衣,天地何時有違期。 古之圣人,上窮天紀,下極地理,似上述所言,無法窮舉,弟子認為:天地定位方位成、日月輪值晝夜生、寒來暑往四時八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爻、卦、星象等,天體運動,萬物有序,萬物有數(shù),貫穿象、理、數(shù),均乃陰陽二氣(陰陽互根、陰陽互藏、陰陽交爭、陰陽轉換、五行交合,升降浮沉、實則一也,亦稱”祖炁”)于時間和空間維度的“顯現(xiàn)出的脈絡或痕跡”。 《清凈經(jīng)》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書云:伏羲知天,神農(nóng)知地,黃帝知人,三才之道,一脈相傳,故曰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且以知天下,何難別陰陽,應四時,合之五行。 弟子以為人稟天地之氣生,人比于天地,尚且不如“螻蟻”,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天地人三才,遙相呼應。天有日月,人有雙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地有山川河流,人有筋骨血脈、天有二十星宿,人有二十八指節(jié),十二辰次、十二月建、十二時辰應十二經(jīng)脈、二十四節(jié)氣應手足二十四關節(jié)、如此不勝枚舉。 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河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古人根據(jù)觀測天象,亦創(chuàng)造了干支,用來紀年法、紀月等,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 《客師萬言歌訣》云:河圖洛書十天干,天地人道燧人立。直接道出了河圖洛書來源; 亦有人云,河圖是演示五星運動、天文歷法,亦有人云河圖揭示了朔望月周期運動,五年一個周期等等;后續(xù)亦被引申出方位、季節(jié)、五元、五德、五情、五音等等與之對應,大大擴充了河圖之應用。數(shù)之運用方面,弟子還有待學習思考。 第二部分:略述二十四山的由來等 弟子搜集參考資料如下: 《周易參同契》云: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郭,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 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準繩墨,執(zhí)銜轡,正規(guī)矩,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shù)在律歷紀。 月節(jié)有五六,經(jīng)緯奉日使。兼并為六十,剛柔有表里。 《周易乾鑿度》引孔子語:乾者,天也,終而為萬物始;北方,萬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時之終,位在十二月;巽者,陰始順陽者也,陽始壯于東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維正紀,經(jīng)緯仲,序度畢矣。 《周易乾鑿度》引孔子語:乾坤,陰陽之主也。陽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jù)始也。陰始于巳,形于未,據(jù)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君道倡始,臣道終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陰陽之職,定君臣之位也。 《客師萬言歌訣》云: 一陰一陽謂之道,一縱一橫宇宙生。 天地人生四維罡,方伯監(jiān)司正成方。 一生二來二生三,上下左右縱橫連。 二十四座陰陽山,三十六布大九天。 子午卯酉坎離位,東西各應震與兌。 此為四正方伯候,監(jiān)定三司定其羅。 天折地絕不周山,六甲孤虛智者參。 陽生甲子虧戌亥,乃立天門乾之位。 陰生甲午虧辰巳,地戶只得占巽位。 陽界甲寅虧子丑,艮山之上立鬼門。 陰界甲申虧午未,坤位之上是人門。 陽盛甲辰陰盛戌,卯酉為隔支作空。 日門為卯酉為月,地虧東南天西北, 右動而終入虛門。千古君王稱孤寡, 只為六甲孤虛法。甲子旬中無戌亥, 水土皆是半空亡。占吉逢亡則吉空, 點兇逢空則兇亡。背孤?lián)籼撘划斘澹?/p> 天時地利曰丈夫。戊己寄在午與未。 二十四山分地理,一十五度應河圖。 弟子認為首先客師萬言歌訣“直觀”闡述三十六方和二十四山來源,且弟子認為二十四山亦屬于天體運動體現(xiàn)也對應著二十四節(jié)氣;體現(xiàn)陰陽二氣變化趨勢(參考十二消息卦)及方位。其中四正位(子午卯酉對應罡遁方伯監(jiān)司)和 {乾(西北)、坤(西南)、巽(東南)、艮(東北)對應罡遁四正維通} 對應八節(jié)(艮立春、卯春分、巽立夏、午夏至、坤立秋、酉秋分、乾立冬、子冬至)。 (圖二)二十四山 其次卯酉為日月出入之門:日太陽出在卯位,酉位太陽下山,月出在酉位,月入在卯位。 再述陽界和陰界之淺解:以子午為陰陽界,左為陽,右為陰; 陽界甲寅: 坤卦六陰爻,冬至一陽生成地雷復卦,初爻為陽,下經(jīng)卦三爻陽進陰退成地天泰卦; 甲寅陽卦和陰卦的交界,也就是陰陽二氣交泰的臨界點(三四爻位為人位) 陰界甲戌: 乾卦六陽爻,夏至一陰生成天風姤卦,初爻為陰,下經(jīng)卦三爻陽退陰進成天地否卦; 再述天門和地戶之淺解:天門地戶為陰陽進出口。 乾天門:戌亥陰將極,陽要生,陽生所以為天門;甲子所虧之處!子時一陽生! 巽地戶:辰巳陽將極,陰要生,陰生所以為地戶;甲午所虧之處!午時一陰生! (圖三)十二消息卦/辟支卦 人門和鬼門理解: 鬼門:艮,在丑寅之間,對應消息卦, 丑對應地澤臨:初九,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寅對應地天泰: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 都是陽生陰消,但是其中第三爻(三四爻為為人位,人位第一爻),臨卦從六三變?yōu)樘┴跃湃?,陰死陽生?/p> 人門:坤,在未申之間,對應消息卦, 未對應天山遁:初六,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否對應天地否: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 都是陰生陽消,但是其中第三爻(三四爻為為人位,人位第一爻)從遁卦九三變?yōu)榉褙粤?,陽死陰生?/p> 最后三十六天之排布方法,可對應客師歌訣論盤篇口訣排布,實際用法還待進一步思考。 第三:略述奇門淺解 當下提及奇門遁甲,古籍及網(wǎng)絡記載:術數(shù)秘術、三式之首、帝王之學、黃帝蚩尤之戰(zhàn)、九天玄女、三奇、八門、九星、陰陽遁十八局、六甲旬首遁入六儀即“戊、己、庚、辛、壬、癸”、九宮、格局等,如此云云,數(shù)不勝數(shù)。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居多”,相比于師門袁天罡奇門遁甲傳承體系,大典即是基礎,亦為核心精髓,結合文筆優(yōu)美、格局宏大、道觀深邃的客師萬言歌訣紐帶,以匪夷所思的角度闡述宇宙人生,來龍去脈,娓娓道來,讓人嘆為觀止。實屬罕見,真乃天機絕學也。 恩師講述古代奇門應用于戰(zhàn)事,實乃古之將才必通之術。奇門如何演化、何為奇,日月星三奇(天文星象)、乙丙丁三奇之演化(衍生出地理方位)、何為門、八門之由來、奇正之術、陣法等。恩師重視引導弟子思考:奇門對應關系、奇門應用及維度拓展,其中演化涉及天文、地理方位、人事,無所不包。 諸葛武侯云:奇器者,圣智也。天垂象,圣人則之,推甲子,畫八卦,考蓍龜,稽律歷,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乎象,無不盡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入,萬明一矣!關于奇正之術,弟子查閱資料,梳理如下: 《孫子兵法·勢》:”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握奇經(jīng)》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馀奇為握奇。以天、地、風、云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治兵以信,求圣以奇。信不可易,戰(zhàn)無常規(guī)??晌談t握,可施則施。千變?nèi)f化,敵莫能知。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云:古人用兵奇正之術,以為旗參差而不齊,鼓大小而不應,此真敗也。至如韓信之破趙,背水為陣,而棄大將旗鼓以誘敵,彼成安君知兵者也,非示以真敗,何能勝乎? 《淮南子》云: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代為雌雄也。善用兵者持五殺以應,故能全其勝;拙者處五死以貪,故動而為人禽。兵貴謀之不測也,形之隱匿也。出于不意,不可以設備也。謀見則窮,形見則制。 書云:古之善言兵者,無出于孫子矣。利害之相權,奇正之相生,戰(zhàn)守攻圍之法,蓋以百數(shù),雖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然其所短者,智有余而未知其所以有智,此豈非其所大闕歟?夫兵無常形,而逆為之形,勝無常處,而多為之地。是以其說屢變而不同,縱橫委曲,期于避害而就利,雜然舉之,而聽用者之自擇也。是故不難于用,而難于擇。擇之為難者,何也?銳于西而忘于東,見其利而不見其所窮,得其一說,而不知其又有一說也。此豈非用智之難歟? 弟子不懂兵法,表述當下奇正之淺解: 首先正名:正者,可為中正、規(guī)則、方正、正直、正確、正面出擊等等;奇者,奇特、出奇制勝、奇妙、驚奇。 弟子以為作戰(zhàn)以勝利為要,盡量避免無謂犧牲,弟子以為將軍帶兵作戰(zhàn)當識天時地利人和。例如:天氣、地勢、人心、糧草、兵力等了然于胸。亦如狙擊手尋找最有利阻擊點、擇背光之地、視線、光線、調(diào)節(jié)己之心境、察射擊距離、明風力于彈道之影響范圍等。 《淮南子·兵略訓》云: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先忤而后合,前冥而后明。 孫子云:兵者,詭道也。于己有利者,格物致知、步行、騎兵、陣法、戰(zhàn)車、水火、弓箭武器;各盡其用、行戰(zhàn)略戰(zhàn)術、奇、正相輔相成、或正面出擊、或佯裝兵敗,實施埋伏半路截殺、或先鋒突擊、左右翼側攻取、或行包抄圍剿、聲東擊西、或速戰(zhàn)、或持久戰(zhàn),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弟子以為奇門遁甲應用于戰(zhàn)事亦離不開生活,一切都能納入到奇門遁甲模型當中,奇門整個發(fā)展加入很多維度來豐富整體框架模型:例如:奇門引用了河圖洛書天干地支,演出了整個一套甲子等。弟子對于門之理解,俗話說有門或沒門,弟子亦認為代表當下環(huán)境卦主所測事之一種可能性或機遇或勢頭。若師父不指點弟子,弟子不會知道八門順序亦并非既定固定而且不同門下之陣關之強弱亦會有差異。【八門按照首當其沖方法,還未排】 奇盤可主宰人生之運勢,三奇主運,六儀主勢,奇儀亦可以看做“貴人”,奇可代表自己可以動用之力量,儀可代表自己身邊人但是不緊要人之力量??v觀奇門,可以用以判斷事情發(fā)展趨勢和吉兇悔吝的大致脈絡。但就像畫畫一樣,提供信息越多,畫像越具象化,咱們參考維度越多,結合十官體系對應入座,何人于何時何地因何原因與何人發(fā)生何事,過程如何、結果如何等等,分析體用主客動靜、情意取用亦更加精準。 
 再述開盤證盤心得: 師門衣缽人師尊夫婦傾盡心血,將偌大罡遁系統(tǒng)化、程序化,利于罡遁傳承、更利于弟子們學以致用,弟子內(nèi)心由衷地深感欽佩、敬畏、感恩,敬上。 首次開、證盤之場景,弟子歷歷在目,內(nèi)心激動、慌張、莫名之恐懼; 幾度誠心叩首、核對開盤信息、內(nèi)心澎湃、手忙腳亂,來自于對于罡遁死斷之仰視與來自于即將揭示自己命運脈絡之“無助”,親臨之境,真實不虛。 弟子得見盤面,內(nèi)心亦五味夾雜、難以言說、看此失彼、吉兇妄猜、一葉障目,自尋煩惱。 十層盤各自歸屬、盤面何以對應關聯(lián)相應、生克關系、力量大小、是否居于正位、陣關營、盤面類比、吉兇顯隱,很多尚未明朗,自然手忙腳亂。 師父教導開盤和證盤乃是學習之過程,首次必當如此,初次看不準亦屬常態(tài),當局者迷,被己身之情意取用所束縛且基礎體系要點薄弱、盤面勾連關系不明,抓不住體用、主客、動靜、局勢等,必然不識廬山真面目。 師父時常鼓勵弟子敢于證盤、勤思考、多表達、不避諱說錯,但亦得講出結論之論證原因、多總結、同時取象比類不可拘泥,需靈活運用,否則必定山窮水盡,死路一條。 法無定法,式無定式,偌大體系的天罡遁,一蹴而就,亦必不可稱之為絕學了! 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未來回顧過往心得,亦能見證弟子之成長。 
 終述道觀學習淺見: 《周易參同契》云: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也無常。。。 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窮神以知化,陽往則陰來。 書云:賅象數(shù)以明氣,辨時位以明用,詳變化以明生,測順逆以明吉兇,征名類以明動靜,驗二五以明終始本末,會天人以明性情道德,其含義無盡,致用不窮,其稱名不一,取類至廣,然有其始終焉。推事物之情,溯天地之道,以人立極,有其道也。 書亦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師門罡遁以驚為天人、高深莫測的角度闡述了宇宙洪荒的宿命(一切已然完成)和非宿命相結合體系(歌訣所言:天大地大人亦大,只有人王永定篤、四正終天等等), 以戰(zhàn)事落于盤面演示大千世界、天地人之道的由來及發(fā)展、錯綜復雜、 以多種維度、格局、框架體系,精準化的定位揭示一切可說與不可說。 弟子粗淺理解:簡易的“準則”、變易的“變化”、不易的“道”與“情”。 通俗舉例: 若人生已經(jīng)布列,開盤后已定格一切局勢,好比薛定諤的貓,亦如游戲一樣,地圖,角色,每個角色配予技能,在何處可獲裝備,何地有妖怪(顯在外面,還是埋伏),遇到什么同游者一起打怪,有無貴人,有無叛逃、至于何層次可升級,何層級有何技能,也許盤面就是命運也是生活,好像很復雜,又好像很簡單,如果看不懂規(guī)則(亦如天地人之道),就如大海之一葉扁舟,由驚濤駭浪主宰人生之沉??! 正如歌訣所講:常見裸身夜郎子 渾渾噩噩妄稱人。弟子現(xiàn)在亦如歌訣所講漂泊于野。 師父常言,奇門即生活,生活等都不離奇門。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天地人三才之道,于人事所言,十官體系“官祿、財斗、業(yè)力、刀兵、事變”、情、意、取、用、數(shù)、理、境、勢命等等,人世間亦萬一無逃。于盤面營寨、宮氣、卦爻、山海等等體系、于國家、社會、公司、家庭而言,該何以洞察透析一切,認真生活、趨吉避兇,以期存身焉?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云: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fā)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xù)。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客師萬言歌訣·三問》云: 兵馬疾馳赤子死,何來此間為何事。 將軍知箭亦知弓,偏好箭來偏好弓。 弓隨將軍百戰(zhàn)走,箭鳴一聲不回頭。 將軍可有棄箭囊,不攜箭來只背弓。 天地之事唯之用,用之道也只在取。 取之道也只在意,意之道也唯其情。 即來之下已得情,何必滿得年年歲。 年年歲歲無得其,回首便來爭朝夕。 《客師萬言歌訣·四正終天》 千萬輪回無一遺,格羅有情不希夷。 善義事嘉四聚全,守情圓滿大自觀。 熙熙攘攘萬言歌,四正猶如車之轍。 四正為何反復言,原來四正可終天。 
 客師歌訣以“兵馬“”赤子”“死”、“弓、箭、箭囊”、“朝夕”等舉例、、像一位老者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地講述著人生真諦:守情、守四正。大智慧,弟子體悟尚淺,繼續(xù)努力。 奇門即生活,以己之事,仔細思量客師所言情意取用,體用、動靜、主客、數(shù)理境勢命都在其中矣。 弟子以為人之性情與生俱來。人之情“永續(xù)”,終有一不可割舍。 情所起之念頭變化為意。情意衍生需求、欲望;事出有因,于己有用、有利之物,因符合自身所需所欲,故義無反顧、趨之若鶩去爭取,甚至飛蛾撲火、鋌而走險。 爭名奪利、欲壑難填者,有之;淡迫名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者,有之。 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棄。君子當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勿要損人利己、失去人心。 弟子信解行證中庸之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簞t害,承乃制,制則生化。過于不及二者非。 弟子日后定當潛心學習天罡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嚴守卦德,修悟四正,學以致用,當下即是歷練與積累,積少成多、蓄勢待發(fā),做更多有價值、有意義之事、不負師恩。感恩師父。 附屬弟子所寫打油詩一首,權當笑談之語: 活水 光陰移影三十載,爭得針斗迷渡海, 逍遙迷津觀過往,拉弓射箭騎心揚; 物換取得幾度回,情定今生善魄魂, 惶惶不安敲打破,哽咽無言詞已窮! 感恩師門,感謝師父教誨,弟子叩首敬上! 文章僅代表個人學習觀點,錯誤之處,望海涵。 觀本先生法傳六弟子:執(zhí)本·崇用 | 
|  | 
來自: 昵稱65885760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