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長大后,都會有媽媽的樣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未來有出息,那你一定不要有下面3種行為: 1、總是打壓孩子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guān)自己的話,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p> 父母的一句打擊,也許是隨口說說,轉(zhuǎn)身就忘,但是對孩子可能是一輩子的傷害。不僅不會讓孩子知恥而后勇,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想聽媽媽說話。 倘若連最親近的媽媽都經(jīng)常打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又怎么建立起來?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過,真正讓父母和孩子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是戶口簿,而是溫柔的人性化語言。不要讓語言,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傷害。 2、脾氣暴躁 母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如果母親的脾氣暴躁,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他們的大多數(shù)孩子是叛逆,可疑的。人們常說:三歲見大,七歲看老。 一旦角色形成,就很難改變。當孩子長大后,他的脾氣也非常暴力和刺耳。當他們再次成為父母時,他們將反過來影響下一代。這是一個無限循環(huán)。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和媽媽分別擔任著不同的角色,爸爸是支柱,讓孩子學(xué)會堅強,學(xué)會勇敢,媽媽是港灣,讓孩子感到溫柔的愛和溫暖,讓孩子學(xué)會善良,學(xué)會包容,學(xué)會柔軟。 只有爸爸媽媽各司其職,給予孩子最好的影響,孩子才能在這樣健康的家庭中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 3、偏心 一個偏心的媽媽是所有孩子的的災(zāi)難。媽媽偏心,家里的每一個孩子都不會好,甚至最被偏愛的那個,長大以后會過得最不好。 他們會因為感覺到父母的“偏心”而出現(xiàn)各種情緒上的波動,這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影響。 海靈格曾說,家庭就是一個系統(tǒng),如果系統(tǒng)內(nèi)有人被排擠和忽視,必然會引發(fā)整個系統(tǒng)的混亂,而當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享受到來自家庭愛的照拂,那么這個系統(tǒng)就將保護每個人,獲得健康和安寧。 因此,在多子女家庭里,父母不偏心,就是最好的養(yǎng)育。 母親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也許我們都有脾氣,有時還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不管怎樣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盡量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引導(dǎo)! 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健康的、快樂的、幸福的孩子,然后才是成人的、成才的、揚名的孩子。教育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后半生幸福! |
|
|